台灣的馬拉松跑者對路跑活動越來越重視,也對主辦單位的專業與細節有更高的要求。除了景觀,路線的規劃相當重要以外,良好的跑者服務,是跑者考量參賽的關鍵因素。影響到跑者舒適度的設計環節,舉凡補給的飲料、服裝的排汗保暖、甚至提供的娛樂項目,則有越來越多樣化、在地化的趨勢。
幾年來、「吸引人的設計物」逐漸成為跑者參賽的主因。許多國內外跑者紛紛為了蒐集某些特定的紀念品,而參加國際間的路跑活動,如北海道馬拉松完賽獎牌,曾由在地名雕刻家安田侃設計,原型更擺放至札幌車站。透過特殊的紀念品設計,能讓跑者收藏對某一城市的印象,成為畢生難忘的回憶,也達到成功的文化觀光行銷。
跑步是一種閱讀
本身是馬拉松愛好者的設計師蕭青陽說:「跑步就是一種閱讀,精密地閱讀山林等景觀與地理環境。而設計,則有助於傳統文化的保存與延續。」在新北市鐵道馬拉松中,以「火車站長交接的電器牌」,作為跑者接棒的信物,設計物有著濃濃的「追火車」意象。於是在跑步的過程中,一面參觀當地風土景觀,一面緬懷劉銘傳時代搭建的鐵軌,如此具有歷史保存意義的賽事,成為台灣跑友必報到的盛事,也吸引不少日本鐵道迷來訪蒐集,透過宣傳推廣,傳統文化因此能成功地保存延續,甚至帶動國際間的城市行銷。
(圖說:新北市鐵道馬拉松接力賽。)
具有獨特地理特色的新北市烏來峽谷馬拉松設計師宋政傑則說:「透過設計,路跑活動凝聚了一種認同感,發掘當地的文化特色,讓更多人看見。」烏來峽谷的特殊地理景觀,讓在烏來峽谷路跑,成為一件很「潮」的事。如何呈現「山林裡的潮」呢?設計師宋政傑運用黑色、紅色、藍色,這些所謂「潮」的顏色,來結合當地的自然與文化景觀。設計過程中,他從日本的繩結活動得到靈感,一如紡布或編織的結,路跑活動,也是一種集合眾人的結。他從烏來泰雅族特有的「編織意象」下手,轉化為「跑步的每一個人都集體編織路上的一針一線」的概念,做成主視覺,並把「烏來」的五個英文字母巧妙地融入。他自己最喜歡的一個元素則是「出發的人能得到下一個夢想」主視覺下方「水波流動」的圖像。「有一種從上到下俯視,水在流動的意象,非常烏來峽谷的景觀。」至於獎牌的設計,一般平面的獎牌純粹只有高度,烏來峽谷馬拉松的獎牌卻很立體,中間切割出很多斜面,遠看像一層層山林,捕捉跑者實際跑在山林間的身體感受,相當有質感。「透過設計,我想達到一種吸睛,又有文化意涵的效果,讓路跑也成為一種藝術。」
(圖說:第2屆烏來峽谷馬拉松獎牌。)
用生活、設計、跑步旅行美麗城鎮
台灣的馬拉松漸漸成為吸引國際跑者前來參與的觀光行銷盛事。許多重要的賽事,因為取得了國際的認證,與國際專業的比賽規格接軌,成為近年來台灣馬拉松比賽國際化,吸引國外跑者的主因。烏峽馬拉松、鐵道馬拉松獨特的地理景觀、文化傳統以及歷史意義,更吸引了大量的日本跑者前來參與。其實跑步,本身就是一種深度的旅遊,跑者透過身體的經驗,實際一步一腳印,深度閱讀了當地的一草一木,文化民情,感受到當地的氣候、人情味,體驗在生活一座城市的五感,而無論是加油的人群,馬拉松賽事本身的設計,以及當地人文,文化產品,周邊名產,住宿體驗,美食經驗,都成為全套的觀光經驗,與消費活動的一環。一場盛大的、國際化的馬拉松比賽,促成大量觀光人潮湧入,如新北市萬金石馬拉松、鐵道馬拉松接力賽等活動。同時製鞋廠商、飲料補給、服裝製作、手工製作物、周邊飲食、住宿、紀念品、觀光景點等相關產業也因而蓬勃,帶動馬拉松經濟。而賽前的宣傳,大量的廣播、電視、網路、平面廣告的放送,也將當地獨具特色的文化,商業活動,商機發展,行銷到全世界。
(圖說:新北市鐵道馬拉松接力環及獎牌設計。)
當地民眾則透過對路跑活動的支持配合、積極參與,不僅認識到健康的重要,並有機會介紹當地景物給觀光客,形成一股正能量的節慶情緒,讓馬拉松形成新一波的文化活動。城市觀光的歷史意涵與當地風俗,也因此傳承淵遠流長。
(圖說:鐵道馬接松接力環。)
新北市政府旅遊觀光旅遊局提出創新且有別其他城市的的觀光策略,努力推廣用生活、設計、藝術、音樂、徒步或跑步旅行美麗城鎮。希望循這主題發掘、打造並分享美麗城鎮的魅力,邀請全世界一起體驗無可取代的台灣生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