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閱讀的方法可以概括為三個步驟,分別是:提煉、連結和融合。這三個方法,可以讓你在浩如煙海的碎片知識裡快速找到自己要的東西。
提煉
怎樣進行提煉呢?我來舉一個例子:一位洋蔥學員百靈,在聽完洋蔥的訓練營課程之後,把所有的課程PPT都列印了出來,然後進行拆解、提煉。像破案需要尋找關鍵線索一樣,她把我說話的內容全部剪成一塊一塊的,然後自己重新組裝,一下子就找到了所有對她來說最精華的部分。
所以你看,她用一張圖就把所有的內容全部呈現出來,是不是比你記住幾百頁PPT的內容更有價值?
李敖先生也經常用這樣的提煉方法從書本中提煉知識。如果他覺得這本書這一頁很重要,他就會用剪刀把它剪下來。
我自己也用這種方法去拆解和提煉公眾號的文章。比如,一個「得到」上的音訊是講「權力的悖論:如何產生、如何破解」。它裡面的內容很多,但我從中提煉的無非就是兩個:第一,什麼叫作權力;第二,它如何產生。
所以提煉的概念,就是在練習的時候,選擇對我們自己來說覺得重要、有趣、有價值的部分,把它們提煉出來。
掌握這種方法之後,你會發現,即便一本雜誌,也可以用這種方法來做提煉。一篇洋洋灑灑三五千字的文章,對你而言可能其中只有一句話、一個片段是至關重要的。
前段時間我看了一個叫作《內心引力》的電影之後,我就開始回顧和提煉:我能從這個電影裡獲得什麼,這個電影對我有什麼作用?首先它能感動我,但是感動之後我能利用這個電影做什麼?於是我從中提煉出了幾張卡片,這些卡片就用來寫文章了。
工具推薦:
.蘿蔔書摘:這款app 可以幫你識別書上的一段話,然後利用OCR 技術轉成文字,這樣你就可以在讀紙質書籍後創建自己的每本書的書摘片段。
.概念卡片:概念卡片是用類似於明信片大小的空白卡片,可以用它來摘錄書中或者文章中的關鍵概念。
你可以直接照著列印名片的方式列印這種空白卡。
連結:關聯自己的經驗
第二個步驟就是連結,所謂的連結就是要跟自己的經驗相關聯。當我們閱讀文章並從中提煉出我們想要的概念和素材之後,我們會發現,把它們提煉出來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和我們自身產生關聯,加上我們自己的標籤和說明,最終為我們所用。
我們在讀書的時候,不要過於追求閱讀的速度和數量,而是要學會發現所讀的內容中,是否有我們熟悉的。如果有,你就想想,我們的大腦裡是不是曾經遇到過類似的─這樣就很容易建立關聯。
融合
碎片化閱讀方法的第三個步驟就是融合─透過拆解提煉後的內容,創造屬於自己的內容。
當充分掌握了核心的知識體系之後,我們就可以隨時更新自己的案例。當我們有了足夠多的概念庫之後,就可以隨意地進行組合。
最後,我們總結一下碎片閱讀的方式,實際上就是找到內容之後,去拆解、提煉出核心內容和知識體系,然後再經過加工、組合、創新變成我們自己的這樣一個過程。
這裡舉一個融合的例子,就是說怎樣把別人的東西變成自己的。前段時間我們的朋友圈很流行一張圖(上圖左),這張圖出現的當天,我們的「行動派手賬研究室」的小夥伴就仿製了一份「二○一七年手賬研究室招生考試」(上圖右),這就是快速遷移─基於一個碎片化的內容,把它演變成了自己的。
我在做我的個人品牌課的時候也是這樣一個融合的過程。我讀了很多跟個人品牌相關的書,有一天我看到一本書上有一張個人品牌漏斗圖。我發現裡面流程化的內容可以拿回來變成我自己的。於是在講個人品牌課的時候,我繪製了一張流程圖。這個時候,從別人的東西變成自己的東西,實際上就是提煉──鏈接──融合的過程。
所以最好的學習是什麼?
實際上你發現無論你收集了多少碎片化的內容,無論你懂得多少蓋房子的道理,你都要適時地去分享,因為在分享的時候,也是驗證我們是否真的搞清楚了概念,同時也可以在教會別人的同時驗證並鞏固自己的方法。
本文節錄自:《大腦喜歡這樣看書!適合任何人的洋蔥閱讀法》一書,彭小六著,高寶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