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由文字學習歷史很簡單,但是也只能學到文字裡所存在的世界,無法擁有如臨實境的體會。如果可以親眼看到過去只能靠腦袋理解的知識,親身體會,就能把歷史帶入現實,進行比較和思考,這就是所謂的「增廣見聞」。柏林那段被珍貴保留下來的現代歷史傷痛,彌足珍貴,絕對是能夠「增廣見聞」的歷史場所。
1. 向過去謝罪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德國人極度想要隱藏起來的一段羞愧歷史,但是他們並沒有把這段不人道的罪行隱瞞起來,而是真誠向被害者致歉,對於加害者的懲罰絕對不寬待。柏林有許多特殊地點,為的是要教育後一代,對於過去表示懺悔,向世人保證將來絕不再犯的決心。
浩劫紀念碑博物館
猶太人博物館
2. 戰爭的痕跡
有一些地方遺留有二次世界大戰的痕跡,可以親眼看到過去只能在電影裡出現的真實場景。
柏林地下世界
3. 分裂的痕跡
雖然隨著東西德的統一,柏林圍牆也被拆除,但是分裂時期的那段歷史並不會煙消霧散。有許多博物館記錄分裂時期的點滴,特別是展示東德生活的博物館,對於生長在非共產專制國度的遊客而言,絕對是很「新奇」的體驗。另外也有博物館展示分裂時期對核戰所做的準備。
柏林故事館
DDR博物館
淚宮
東德日常
4. 柏林圍牆
前面已經提過,來到柏林如果沒有去看柏林圍牆,真的是枉走一遭。以下是整理出來可以看到實際柏林圍牆的幾個地點。
恐怖地形圖博物館
東邊畫廊
柏林圍牆紀念館
波茨坦廣場
柏林圍牆
很多人會以為柏林圍牆是東西德分裂後立刻建造的,其實並非如此。圍牆其實是在分裂的16年後,也就是1961年才建成,在那之前東西德人民可以自由往返。不過,隨著西德經濟發展日益蓬勃,東西德的生活水準差距越來越大,西德與東德不可同日而語。為了防止東柏林的居民逃往西柏林,東德與蘇聯在1961年8月動員數千名工人,一夜之間砌好了柏林圍牆,展現出與西柏林完全斷絕關係的決心。
事實上,在東德境內的西柏林,就像島一樣被孤立起來,其地理位置很難不引起紛爭。東德和蘇聯最早的要求是希望能撤掉西柏林的聯合軍隊,讓西柏林成為自由市,如同獨立的國家一般,不過這個提議被西德拒絕,使戰爭的緊張感達到最高潮,也就是所謂的「柏林危機」事件。柏林圍牆終止了柏林危機,西方世界如美國也因為不會爆發戰爭而感到鬆了口氣,對柏林圍牆也就不再提出異議。這道圍牆後來也就成為28年分裂的象徵。
有趣的是,一夜砌成的柏林圍牆,後來也在一天內崩塌。東德在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的改革開放之下,加上蘇聯解體,對自由的呼聲也不斷高漲;人民要求能「自由旅行」,隨意往返東德與西德。再加上逃往東歐國家捷克與匈牙利境內西德大使館的難民與日俱增,無可奈何之下,東德政府只好先批准難民可以前往西德,簡化核發簽證程序,並且舉行記者會,宣布兩地人民旅行的政策。
當時記者會上的發言人君特.夏波夫斯基(Günter Schabowski),在面對義大利記者提問實施時機時,因為過於緊張,不小心口誤回答「就是現在」。東柏林居民將「東德難民允許前往西德」誤以為是「東德居民允許前往西德」,紛紛在第一時間全聚集在柏林圍牆旁。當時負責看守的士兵也不知所以然,只好先放行通過。後來激動的民眾群起破壞圍牆,全部往西柏林跑。東德原先計畫是在記者會當天加強兩邊交界的兵力,次日再實行政策;沒想到卻因為口誤和錯誤的報導,使得柏林圍牆在一天之內就瓦解掉。
圖片提供:山岳文化
本文摘自:《柏林HOLIDAY:柏林圍牆.帝國建築.文化遺產.歷史蛻變軌跡,德國啤酒與傳統料理,一本就GO!》,柳相鉉著,獨島譯,山岳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