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不管好壞,照著自己決定的路,走上一輩子才不厭倦

〈讀中文系的小子〉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19-04-19

瀏覽數 22,250+

圖片來源:pxhere
圖片來源:pxhere

上完這學期的最後一堂文字學後,他和同學們走到「大學樓」去喝茶敘別。雨剛停後不久,路上還是很濕漉。也許是因為雨的關係,很多同學都沒有來上課。更或許是最後一天,同學按捺不住懷鄉的情緒,乾脆連最後一堂課也不上了。趕著預定的班車,盡早的回到半島的各個方向,或許是東部,或許是南部,也或許是北部,更或許是南中國海另一端的那一片土地。

「大學樓」裡稀稀落落的坐了幾個人,邊喝邊談的。有人呷了口咖啡,輕嘆一聲:好快,一個學期又過去了。

真的是好快,年紀越長,對於時間的飛逝更覺敏感,他常常有那一種感覺,能夠揮霍的年輕日子、能夠無憂無掛,盡情哈哈大笑的歲月似乎是越來越少了。日子的確跑得很快。只記得當年他獨自一人揹著簡單行囊,乘著北上的列車從南部一個小小的鄉鎮走入了這個全國最大的都市,然後在這都市西部一個被一些人叫為象牙塔的地方暫時落草。那的確是一個美麗清幽的園地,但對許多人來說,它只是一個驛站,三年一過,那時鴻飛冥冥,他知道他又得到另外一個地方去復計東西了。時間的飛逝,不管怎樣感嘆,它的前進是必然的。他只記得那一年他揹著一個簡單的行囊,滿懷著理想和憧憬走進這個園地的時候,他告訴自己,假如真有「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的故事,那雲雨必定出自這兒,此外別無他覓。鴻雁踏雪泥的時候會留下幾許爪痕,他知道這地方必然會為他的生命留下一個不可磨滅的足印。

日復一日走在異鄉的道路,如今,在這片小園地裡,他已走過了一半的路程,還有一半的路程等著他去走。他讀過胡適部分的大學日記,在未真正進入社會時,胡適真的做了許多準備的工作, 因此他常常以胡適的大學日記作為他大學生活的典範。雖然在大學裡只不過一年半的時間,可是他常常會忍不住地,去緬思他在這一段日子裡的所獲所得。他無法不去思考,在高一的時候他讀了吳祥輝的《拒絕聯考的小子》,這本書令他的思想起了極大的衝擊,這本書激發了他思考的潛能。那一年有一個滿臉稚氣的少年對自己說,他絕對不會拒絕考試,他的志向使他認為進大學是必要的。他進大學絕對不是因為別人都想進來,所以他也跟著進來,反正跟著社會的價值觀念走絕對不會錯誤。不,不是的,那不是他所想的。最大的原因是他知道在大學裡他有機會好好地靜下來讀一些他想要讀的書,接受講師教授們的薰陶,他知道在大學裡他會學到許多思考訓練的方法。於是在那個炎熱的午後,他問了許多人,終於找到校園的門口,終於他滿臉興奮地走了進來。

這一年半的行程,該怎麼說呢?彷彿學到了許多,又感覺仍然空空如也。半是懸想過高,半是自覺未逮,這種矛盾的心態相信是一個心性一直發展的青年所必然有的現象,但是,臨睡前的遊思和思考,他深深體會到,在一個到處都是福建話的鄉鎮過了整整二十年後,來到這兒,一年半的讀書和活動,無疑地使他的心志起了一些變化,而這些變化使他更能確定自己生活的目標。

當初又為何選上這個系呢?之乎者也了一年半以後,現在似乎已沒有必要再說出因由。猶記得當年他註冊單主修這個系的課程時,有一位同學跑來和他握手說:「實在很佩服你,的確應該有人為中華文化的延續而努力,我當初也很想單主修這個系的課程,但始終沒有這份勇氣。」不,不是那樣,他選擇這個系時根本沒有什麼堂皇的理由,更不曾經歷過什麼內心的掙扎或者是心路歷程的煎熬,只覺得應該選擇這個系,所以就選了。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的時候並不多,尤其是年齡越來越長的時候。即使時常會遇到一些不該問的問題也無妨。「中文系?」他們的眼睛睜得大大的, 每天高喊維護中華文化卻不知道馬大有這麼一個學系。他很想笑,可是他如何笑得出口?「中文系讀的究竟是什麼東西?報紙的報導說是以國語教學的,是不是那樣子?中文系學生的出路是不是只能當個中學教師?」這一些問題,他已被問過好幾次了,好幾次了。

社會的趨勢是注重理工商,輕人文。既然生在這個時代,不管好壞,總也得生活在其中,甚至也得有承認這種現象會延續頗長時間的勇氣。因此他絕對瞭解一些同學在選讀中文系時會經過一段心理的掙扎。曾經有那麼一個譬喻,好像是柏楊第一個先說的吧,「在大學裡,趾高氣揚,走路仿若企鵝抬頭向上的總是理工商系的學生,中文系學生走路時,頭總是低低的。」怎麼會有那樣的譬喻?怎麼會那樣子?在一個寒冷的春夜,他和幾位同學在香港和溫瑞安見面的時候,在驪貞酒店裡談文學之餘,也略談了一些大學的生活,瑞安問了一句:「選修中文系時,家裡是否有人反對?」 啊啊!都說這是一個重理工商的社會了。他自始至終都知道,文學院的錄取分數是各個學院中最低的,文學院絕大部分的學生都是因為選不到其他的系而進來的,而中文系又曾被人說是文學院中出路最狹窄的,哎哎,似乎也習以為常了。

該怎麼說呢?在寒凍襲人的冷氣圖書館裡讀書,在涼風習習的樹蔭下休息,他常常會忍不住去思考這些問題。讀中文系難道一定就得和錢途掛鉤?當初他決定進入中文系時,根本不曾為這些問題困擾。他景仰的人物絕大部分都是修讀人文學科的,而探討人性本質又是他最大的興趣,當初他是秉著興趣進入文學院,最後仍然以同樣的理由選擇中文系,他有一個信念,只要念得好,他一樣能揚眉吐氣!

讀中文系難道一定就和錢途掛鉤?他知道這其實是價值觀念的問題,能進入大學表示自己在學問上已超越了一個程度,應該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不應人云亦云,多人一窩蜂朝著的方向並不表示那就是真理的所在地,社會中以一個人賺錢的多寡來評定一個人能力的那種價值觀念未必是一定就得盲從,他始終認為除了錢財之外,世間值得追求值得他探討的事物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是的,那才是他想要的人生。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各人的解釋不同。他曾經一度迷茫過。從死亡的終站來回望人生,一切似乎都徒勞無功,如夢一場。因此他始終秉著一個信念,來這世界就是要你領略一切,遍嘗一切,然後到最後方能真解其中真味。好的,壞的,照著那一條自己決定的路, 照著那一條自己認為最適合的路,照著那一條自己認為最有意義的路,一直向前,路漫漫其修遠兮, 吾將上下而求索,絕不厭倦,絕不厭倦。

作者簡介 何國忠(1963-),馬來亞大學中文系畢業,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博士,曾在馬來亞大學任教,先後擔任中文系講師、東亞系主任、中國研究所所長。二○○八年從政,曾任馬來西亞國會下議院議員、上議院議員、副高等教育部長、馬來西亞策略分析與政策研究所主席。現任馬來西亞拉曼大學學院副董事長、馬來西亞拉曼大學董事、拉曼大學客卿教授、中國廈門大學客座教授等職。 著有《斑苔谷燈影》、《今我來思》、《塔里塔外》、《文化人的感情世界》、《馬來西亞華人:身分認同、文化與族群政治》、《珍惜》、《本心》、《底蘊》、《上了層樓》。編有《社會變遷與文化詮釋》、《承襲與抉擇:馬來西亞華人歷史與人物文化篇》、《全球化話語下的中國及馬來西亞》、《文化記憶與華人社會》、《百年回眸:馬華文化與教育》、《百年回眸:馬華社會與政治》。合編有《馬來西亞華人史新編》、《中華文化之路》、Malaysia, Southeast Asia and the Emerging China: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Perspectives、China and Malaysia in a Globalizing World: Bilateral Relations, Regional Imperatives and Domestic Challenges、Ensuring Interests: Dynamics of China-Taiwan Relations and Southeast Asia。

不管好壞,照著自己決定的路,走上一輩子才不厭倦_img_1

本文摘自:《華文文學百年選》,編者陳大為、 鍾怡雯,九歌出版。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