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購併東榮展現曙光

姜貞吟
user

姜貞吟

1999-10-01

瀏覽數 20,400+

購併東榮展現曙光
 

本文出自 1999 / 10月號雜誌 第160期遠見雜誌

「你支持琳達還是安琪?」被問到這個題目時,每個人都不禁陷入一陣矛盾的煎熬,問自己到底該選擇交往許久的琳達,還是善解人意的安琪?想不出答案的觀眾還會忍不住埋怨坐享情愛蹺蹺板的小齊。這種把選擇權交回給觀眾的互動式廣告,在台灣大概還是破天荒的第一遭!

和信電訊的「輕鬆打」,將電信廣告與年輕男女的情愛抉擇加以結合,讓觀眾分成琳達派與安琪派地討論起來,Y世代年輕男女對感情的態度成為大家矚目的焦點,更在網路上引起八十萬人次的投票紀錄,開創廣告與觀眾互動的最佳模式。不過,一名台大學者指出,和信為了這則廣告花了八千萬元,但實際獲得的購買效果卻不夠大。對此,和信電訊董事長辜成允回應,與其他民營業者針對年輕族群的經營策略相比較,和信是成功的,因為和信懂得他們的需要。

在有限資源下找定位

和信電訊「輕鬆打」的廣告雖然看來很輕鬆,但和信自開創以來卻走得不輕鬆。

和其他民營廠商比較起來,尚未推出「輕鬆打」之前的和信電訊,在通訊開發這條路走得相當艱辛。和信電訊董事長辜成允說:「我們確實走得比其他人辛苦。」

民國八十五年電信自由化之後,和信雖然第一個拿到執照,卻因外資問題,僅取得北區GSM1800 經營執照。

相較於遠傳拿到一張全區與一張分區執照、台灣大哥大拿到全區執照,和信的起步確實比較艱辛。「我們只能在有限的資源之下,找出自己的定位,」辜成允說。

同樣只拿到南區執照的泛亞電信,在很短時間內就決定將「南區」執照的劣勢化為經營優勢,並以小辣椒策略全力攻占南區的市場。但和信卻沒有掌握此一競爭優勢;因為競爭對手台灣大哥大與遠傳也將北區鎖定為主要攻防區域。

眼看全區執照的民營業者針對重量級商務人士不斷擴充門號,和信電訊也試圖找出一個大家都還沒注意到的區域——年輕族群。針對年輕族群的消費能力,和信電訊採取「輕鬆打」預付卡的方式,讓年輕族群沒有月租費與昂貴帳單的消費壓力。「能引起年輕族群的巨大回響是我們的目標,」有香港電信界教父之稱的和信電訊總經理邱明德說。

為了與年輕族群對話,抓住年輕族群求新、求變的心理,和信連廣告都選擇使用年輕人語言與行為的邏輯。能讓年輕族群每天朗朗上口的重要議題,已經不再是「兩國論」「七塊論」等嚴肅的政治議題,而是能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流行資訊」,從可用手機聽張惠妹的歌,到購買Kitty 貓的消息,和信輕易進駐年輕心房。

引起話題、品牌受注目,使得和信立即掌握年輕消費者的市場。眼見年輕族群市場不斷流向和信電訊,遠傳隨即以陳曉東為主軸推出易付卡,台灣大哥大也以李玟搶占年輕的心靈。「讓年輕人跟我們對話,把『和信』這個品牌推出去,是我們的行銷策略,」智威湯遜課務事業部總監陳玲玲說。

重視與消費者互動的價值

不斷創造焦點話題,貼近消費者的心,是和信的方向。和信不斷推出加值服務,從顧客生日金幣、850保護你、188美體台、288股市、788財經新聞,甚至還有針對女性消費者設計的計算生理期特別服務,用戶只要輸入最近一次生理期的日期,以及最近三次生理期平均天數,系統就會在下次生理期來臨的前兩天早上八點,主動以簡訊提醒消費者。和信這一招曾引起熱烈討論。「我們是消費者的朋友,」和信電訊副總經理許婉美說。

與消費者互動的獨特價值,成為和信電訊的理念。今年六月的香港《GSMQ》雜誌也評比和信在加值服務的傑出表現(KG Telecom’s leadership in Value Added Service)。「我們不光是賣產品而已,我們要的是跟顧客之間的互動與相互關心,」辜成允說。

深刻地寫入年輕族群的心,是和信成功出擊的一步;另一方面,和信也從未放棄取得全區執照。

自八十六年五月,和信就頻頻向擁有南區執照的東榮電信招手;在拉鋸一年之後,和信終於在八十七年底,以每股二十七.五元成功購併東榮,取得南區的通訊執照。

和信與東榮達成購併協議,堪稱國內首宗超級電信購併案。這宗購併案花了和信巨額的資本,「我們大概比別人多花了六十到七十億元,代價相當昂貴,」辜成允說。

在今年二月九日交通部電信總局行動業者評比中,贏得六項評比第一名的東榮電信,確實給和信帶來強心劑。購併東榮後的和信,在今年八月的董事會通過三十億元現金增資計畫,將資本額增加到一百六十億元上下,與民營第二大行動業者遠傳的資金與基地台建設規模相當,大有並駕齊驅的態勢。

走科技整合的路

購併東榮後,和信又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跟芬蘭的Nokia(諾基亞)簽下引進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整合封包無線電服務)系統,成為電信市場矚目的焦點。

GPRS系統可說是和信未來一年的重頭戲。九月十四日才從芬蘭回來的邱明德表示,台灣是全世界第二個拿到GPRS系統的國家,第一個則為芬蘭當地的電信公司。

事實上,GPRS系統可以說目前泛歐式數位行動系統(Global System for Communication, GSM)的第三代技術,每秒高達十萬位元(100Kbits),並具有瞬間IP連線的優點。GPRS的引進,可讓民眾以行動通訊接受數據、資料、影像畫面的傳輸,不光只是聲音,達到真正「行動自由人」的概念。

和信預計明年可先導入GPRS系統服務給消費者。而與其他行動通訊民營業者比較,和信絕對的優勢在於擁有同屬和信企業集團的和信超媒體(Giga)、和信有線電視,以及正與大世紀資通(遠傳)聯手爭取的固網市場。

寬頻的接軌平台,是和信絕對的優勢。不管是行動通訊、網際網路、有線電視或明年即將開放的固網,和信企業集團走的正是科技整合的路。百年家族辜家的第三代主之一辜成允打算以將來和信科技多媒體整合後的「包裹包裝」(Packet Service)提供更優惠的價格餽贈消費者。「我們就是要以科技的方式去接收節目,」辜成允說

綜觀國內電信業者,不管有線通訊或無線通訊,和信企業集團可說擁有最多資源與整合的優勢。在寬頻技術不斷地開發與革新下,通信、資訊、傳播三個產業的結合將是通訊產業未來的趨勢。和信既可與和信超媒體合作,也可以和有線電視進行不同套裝組合,這是其他業者沒有的優勢。「這波整合將在未來三到五年之間發生,」辜成允說。

和信電訊董事長辜成允:用較少的資源尋找突破

問:電信開放後,和信電訊是第一個拿到執照的通訊業者,為什麼一開始業績並沒有很好?

答:我們一路走來相當辛苦,一開始在資源上有差距。事實上,差距的原因非常簡單,就是拿到的資源有很大的落差。和信雖是第一個拿到執照,卻只是北區的;遠傳有兩張執照,一張全區一張分區;台灣大哥大是全區的執照。所以初期進入市場時遭遇比較大的困擾,現在購併東榮後,已是全區執照,但是早期民眾都認為全區一定比單區好。所以,我們在過程中一直在思索如何運用比較少的資源去尋找自己的突破與定位,做一點別人沒有做過的。我們一直認為和信電訊就像一個潮流的創造者。

張敏敏老師《 策略執行力實戰班 》6 天班・用 OGSM 2.0 串聯策略與行動,台北、台中開課,最後報名!

問:預估現在大約有多少門號?

答:我們今年的目標是兩百萬用戶,現在差不多有一百五十萬左右的用戶。輕鬆打是比較低用量的用戶,所以在門號的數字上面,我們不敢說超過遠傳,但是我想業績上面,是絕對超過的。不過,若純粹以用戶數來看的話是一門很大的學問,每一家的算法都不一樣,就連是否有效也是一個問題,重點是業績能不能做得起來,公司能不能賺錢。

結合媒體成為競爭優勢

問:購併東榮之後的和信電訊,在硬體的基地建設是不是已經與遠傳差不多?

答:如果講通訊品質的話,我想現在大家都差不多。台灣大哥大開始的時候強調基地台數,但是現在已經不講基地台數,大家講的是通訊品質。所以,我想不管是和信、台灣大哥大、遠傳,我相信已都到了一定水準,這是確定的。老實說,我們在過程中付出的代價比他們兩家還高,因為沒有全區執照,所以與東榮合併(拿到南區的執照)時的代價很高。

問:大約有多大的代價?

答:差不多八十幾億元,比他們大概多了六十幾億至七十億元的支出。這個成為和信的經營壓力,因此也讓自己有更大的衝刺,因為我們付出比他們高很多的成本。

問:現在與東榮在業務上已經完全合併了嗎?

答:現在已經全部稱為「和信電訊」了,只剩下會計與法律正在進行,經營團隊老早就合而為一。事實上,我們合併的動作很快,當去年年底我們決定買了之後,今年農曆年之前,兩個公司就已經變成一個公司營運。

問:有沒有想過無線通訊與有線電視將來結合的可能性?

答:電信行業是百年基業,也是公共事業,不能只看短期。我想過去這十八個月在市場版圖的轉變就可以讓大家知道,在這個行業不是一開始誰跑得最快,就永遠是第一,而是有沒有辦法看到未來,有沒有辦法創新服務、整合新的資源,才有希望。

問:和信電訊跟其他業者有何競爭優勢?

答:我想這些業者,不管是中華電信或民營業者都需要有一個合理的競爭環境。事實上,我們有一個絕對的優勢,就是有線電視、還有周邊所開發出來的資訊內容(Content)。舉例來說,GPRS事實上就是運用第三代的科技讓手機有寬頻的使用,寬頻的重點在於是否有另外一個寬頻的平台可以互相接軌,讓資訊產業產製出來的資訊能做不同的包裝與不同的使用。

問:可否舉個例子?

答:除了有線電視之外,還有和信超媒體,事實上發展了很多網站之外,還有與許多媒體結合。我們以GPRS,就是以寬頻的方式,讓手機上面就像電視的螢幕一樣。我們不用去找怎麼點歌,因為已經在和信超媒體裡,只要接上和信超媒體就可以到這裡面來。所以基本上,我們看到的是網站的架構,但是以後是資訊、科技與生活結合的時代。

事實上當網路發展起來之後,真正能掌握顧客的是網路裡的節目,那是我們最強調的,我們要以科技的方式去接收網路節目。不管在無線的寬頻也好、有線的寬頻也好,或者是有線電視,全部都可以共同使用,和信在這方面的累積將是我們與其他業者競爭的優勢所在。

AT&T買有線頻道的策略,就是發現頻寬與節目的重要性,也是傳統的語音服務想和影像的有線電視業者結合。對顧客來說,只要一張帳單就可以取得優惠聯盟後的價格。AT&T的競爭優勢就是經過加乘跟重新包裝,比沒有「包裹包裝」的公司要高的多。譬如你已經看和信的有線電視,假使你看八十台是六百元,若加上網際網路是一千元的「套裝組合」,你要不要?也就是可以把共同的資源互相整合起來。將來和信的無線通訊、有線電視、網際網路,這三者的結合將是與其他業者最大不同處,也是我們最大的利基點。

主動創造趨勢

問:對未來的無線通訊市場的影響是什麼?

答:將來的生活一定是科技的生活,為什麼AT&T跟TCI(Tele-Communication Inc.)要合併?因為大家都已經看到未來這兩個產業合作的可能性了,我想這個整合大概需要三到五年的時間。和信電訊和有線電視目前已經在準備寬頻的部分,背後所花費的研究、人力、時間是沒有辦法估算的。我們一直是趨勢的創造者,一定要走在趨勢之前。

問:可否談談在固網方面的投資,現在為什麼要以遠傳為主導?

答:到現在為止,他們仍是我們唯一合作的固網對象,我們不是不做,我們現在是先各司其職,做好有線電視應該做的事,以後大家的格局會相當大。

所以我們與徐董事長(徐旭東)達成協議,第一、我們不單獨爭取執照,第二、遠傳是和信唯一參與的固網團隊。我們現在共同的決定是給將來比較大的成長空間。

因為這個市場發展太快,所有的事情已來不及序時發生,一定要同時發生,將來再結合。這只說明以後不管無線通訊或是有線通訊,都是寬頻的時代,但行動電話的優勢還是在於它是「可移動式的寬頻」。

問 :以後通訊的競爭格局將會是什麼?

答:用戶量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與基地台相同,但是真正重要的是業績到底有沒有賺期。而通訊的競爭,除了長期的營運,還有誰能一直朝科技前進;誰有宏觀的規劃,才能打贏這場仗。我想即使是無線通訊,將來也只是通訊中的一環。這是我們與其他業者不同之處,我們看到的不只是無線的市場。當初我們規劃和信電訊就有三個路線:第一,電信服務;第二,電信相關產業跟科技的開發跟製造;第三,是和電信相關的投資。事實上這個行業發展得很快,應該在未來兩、三年之內,競爭的優勢就可以大致確定。(莊素玉、姜貞吟採訪,姜貞吟整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