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修行是一輩子的全心全意

王力行
user

王力行

1999-08-01

瀏覽數 16,250+

修行是一輩子的全心全意
 

本文出自 1999 / 8月號雜誌 第158期遠見雜誌

在台灣的藝術工作者中,真正能跨上國際舞台的,實在不多;朱銘算是一個。從貝聿銘設計香港中國銀行大樓,指定與朱銘合作;到作品進駐日本箱根雕刻之森美術館、英國南岸文化中心、法國登克爾克美術館,這位僅有小學學歷的木刻徒弟,如何變成世界級的藝術大師?始終是人們心中的一個問號。

有機會向朱銘請教,他總是說:「就是修行啦!」

修行是什麼?又成為另一個問號。

這個問號直到潘U小姐替朱銘老師寫出︽朱銘美學觀︾這本書後,終於理出了答案。

潘U聽得懂朱銘的話,悟得出他的禪意與哲理。在採訪與寫作過程中,朱銘一看到她的稿,就不禁叫好:「我讚美自己,實在太有眼光,發現了這樣一位寫作者。」

多年來,朱銘就在修行中種活藝術的種子。

他深悟藝術的「修行」不是學習來的,「畢卡索的畫是不是學來的?愛因斯坦發現相對論是不是學來的?」當然不是,任何一個創新都必須超越學習。超越的第一步,就是捨棄,就是丟掉。

諾貝爾獎得主、發現夸克的物理學家葛爾曼曾經說過:「要得到一個新觀念,最重要是懂得丟棄;愛因斯坦就是丟棄過去絕對空間與時間的舊觀念,才能提出相對論。」

張敏敏老師《 策略執行力實戰班 》6 天班・用 OGSM 2.0 串聯策略與行動,台北、台中開課,最後報名!

看著朱銘的作品,自早期動物、歷史人物,到太極系列、人間系列,朱銘的藝術之路也是「一路丟、一路學」,他深信:「在學習過程中,通常看到喜歡的,就被它的外表迷住,麻煩就產生了。」因為它只是外表,只是技巧,是一種迷障與絆腳石。

修行也是一種心靈的探索——推敲、思索。

朱銘的每日晚課,是思索。找一個問題,一直把它想通,「一天想不通,一個禮拜、一個月,總也會想通。」想著想著,「人與自然的天人合一」「修行是一輩子的轉移大工程」「生命都有歸老窩現象」……就一一成為他創作的活水。

這使我想起另一個有「苦思」習慣的人,他是人稱「IC教父」的張忠謀。他常常晚上專心想一個問題兩、三個鐘頭,週末時想好幾個鐘頭。台積的主要策略都是經他「翻來覆去地想」苦思得出來的。

朱銘的藝術人生中,修行更是「喚回自我」的移轉歷程,這個過程指出不少方向:辨別技術與藝術是有差別的;用新的想法解放舊的束縛;只有心「美」質「真」,人才會「善」;「放下」是邁向新境界的必要步伐;「沒有教導、卻有收穫」的師徒精神……。

許多國內外專家都預言:二十一世紀將是由主宰軟體世界的無形的、傳播的、服務業的適用原則,取代過去五十年主導的硬體世界的現實的、原子的、揮汗建造的世界。五十年前,通用汽車公司是商業典範;五十年後,微軟公司是企業英雄。

當全世界的科技、經濟都在「軟」化過程中,朱銘藝術觀中的「變」與「不變」、「真實」與「假象」就更發人深省。

朱銘說:「凡是修行,就是一輩子的全心全意。」任何一個領域的修行不都是如此?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