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FNAC開啟商店新風潮

姜貞吟
user

姜貞吟

1999-06-01

瀏覽數 20,800+

FNAC開啟商店新風潮
 

本文出自 1999 / 6月號雜誌 第156期遠見雜誌

一九五四年創立的FNAC文化事業體,如何在短短四十五年之間,擴充成為法國第一大非食品零售集團PPR(Pinault-Printemps-Redoute)的一分子?又如何發展成為法國人心目中最重要文化與科技產品的交流迴廊?

FNAC早期以販售照相器材起家,八○年代及九○年代開始朝向跨國發展,以販賣通訊設備為產業賣點。近年來,則以結合多媒體發展與文化產品為主軸。

FNAC駐台總經理克里斯多夫.馮德(Christophe Fond)表示,FNAC複合文化策略的成功,除了物流經營得當之外,一九九四年加入法國PPR集團,給與國際性的銷售目標,是FNAC今年進駐亞洲的重要關鍵。而他們的獲利也從九四年的三億新台幣,短短四年間激增至四千八百億新台幣。

FNAC的管理三大原則,為企業創造最大的贏利點:一、尊重市場會計自由,讓的分店根據產品性質與市場自訂價格。二、建立並擁有法國最大量的市場產品名目別。三、投入比其他競爭者更多專業的門市服務員,用更多的時間服務消費者。

為了維持合理的市場低價格、全法國最豐富的產品存貨與高品質的服務,FNAC只能節省企業結構成本來因應高品質的要求。身為全世界最大的文化商品倉儲,致勝之處何在?馮德表示,FNAC位於巴黎郊區的總倉庫控管全法國五十一家分店,分店販售的商品全都在總倉庫做好包裝與價格標示。成功的物流控管在於管理科技化,遠在法國南部的馬賽分店只消在電腦上輸入所需的產品與合理價格,總倉庫就可以在一個小時內把四萬兩千種產品從架上取下、貼好價格標籤、完成包裝,送上卡車。馬賽分店不僅可與總倉庫連線,更可以隨時查詢其他五十家分店的庫存,並進行調度。產品的後援高效率,配合前線專業服務人員的消費者主義導向,創造出無限商機。

PPR集團旗下共八萬員工,總公司卻只有七十人,負責集團總體經營與開發策略。對於子公司的管理方式,全以消費者的需求為經營圭臬。FNAC的基層服務人員有自主決定權,根據其對產品的專業瞭解與消費者購買性向來向總倉庫訂貨。

七月十四日,台灣即將成為FNAC跨出歐洲的全球第一個據點,顯示台灣的消費市場日漸成熟,可以接受結合文化與尖端科技產品的複合式商店。此股風潮不再只是標榜商業掛帥,消費者可以享受更豐富的附加價值。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