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活動報名 免費活動報名 優人神鼓劉若瑀的文化外交之旅

建設台北市從小處做起-許水德‧盧偉民對談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1987-09-01

瀏覽數 13,600+

建設台北市從小處做起-許水德‧盧偉民對談
 

本文出自 1987 / 9月號雜誌 第015期遠見雜誌

問:市長認為,做為一個國際化的都市,台北市面臨那些重大問題?

許水德:做為一個國際化的都市,第一要有很多現代化的設備,其次要有自己的風格,同時也需要交通、環境、綠地、公園和休閒設施等觀光資源,居住的環境與整個都市的景觀也都要配合。

問:盧先生,經過兩個星期的診斷,你覺得要讓台北市成為有風格的國際化都市,還有那些問題?你開了那些處方?

盧偉民:台北市確實面臨很多問題,但是機會也非常好。

現在的問題是:要怎麼變?我非常贊成市長的話,一方面要國際化,一方面也要保持自己的風格。尤想要在國際上站起來的話,先要自尊,人家才會尊敬你。我想一方面我們要非常開放,要吸收最好的、最進步的思想和做法,另一方面,在吸收中又不丟掉自己的本色。

台北市機會太好了

譬如台北有很多好的建築:寺廟、宗祠、科學館等,不能隨便拆掉,否則會失掉本身的風格。另外要鼓勵新建築,發揮自己的傳統精神和文化。像「東王漢宮」、「南園」和「墾丁青年活動中心」都是很好的例子,一部份很現代化,一部份又有中國風格。

我們可以從小的地方開始注意,像街上的售票亭、果皮箱、燈飾和招牌等,都應該有自己的風格。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這些想法落實以後,既能增加對自己文化的尊重,也使別人覺得有特別的意味。對經濟開發、觀光事業和人民的自信、自尊都有幫助。千萬不要變成世界文化的大雜膾,那就糟糕了。

問:盧先生是不是提出了一些長期的計劃和短期可行的方案?

盧:這次看過之後,我覺得台北市的機會太多、太好了,並不像一般人所說的問題多,沒有辦法解決。

台北市的鐵路地下化講了幾十年都沒有做,現在已經開始蓋了,一旦完工,台北車站前面的廣場一直到河邊,便可以蓋新的公園、廣場和建築,吸引民間投資、興建綠地和徒步區,一定會整個改觀。

台北車站裡面的高度與紐約的中央車站一樣高,規模非常宏偉。可是還有很多細節要注意,例如廣場附近的建築、交通要搞好,才能吸引國內外投資。要建立新的形象,這是個很好的機會。

小地方馬上可做

問:在市長看來,有沒有那一些提案是立即可行的?

許:盧先生提到台北在邁向國際化都市時,必然會碰到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代表了發展的潛力。雖然交通問題無法一下子解決,讓大家產生無力感,但有些小地方是馬上可以做的,譬如盧先生提到的公園、路邊的垃圾桶;大的方面,例如台北車站廣場特定區的規畫;初期雖有路不通、噪音、雜亂等問題,一旦完工後,就很有開發的潛力。

現在很多青年人沒有地方去,將來可以開發小型廣場和休閒活動場所,假如沒有青年休閒活動的問題,我們就不會想辦法去開發,這也是一種挑戰。

盧:我很贊成市長的想法,從小的地方就可以做,千萬不要輕視小的機會。假如市長選幾個地方,把現代設計的造園藝術擺在小的廣場裡面,一樹一草、一花一木,都可以好好安置,廣場裡面有坐的地方、有休閒的地方、有水池有樹蔭、有可以跟朋友聚會的地方,市民的感覺和反感就立刻不一樣了。現在我們有的廣場都是混凝土做的,沒有舒適的坐位和樹蔭,這幾天豔陽高照,誰會去那兒坐?

加強守法精神

紐約有一個真正小得不得了的廣場,只有幾十尺,可是它設計得非常好,裡面有水池和坐位,去的人多得不得了。這是一個可以從小的地方做起很好的例子。先在東區、西區各處興建小廣場,做出來以後就可以克服無力感。

此外,交通方面也得做;整理車道、蓋立體交叉停車場、做好交通管制,加強國人的守法精神。假如人民不守法的話,再好的都市規畫和交通計畫,也沒有用。

除了小的地方外,大的地方也得解決,譬如儘量興建捷運系統、公車要改良、私人汽車要控制。交通問題是多少年累積下來的,不可能一天就解決,有很多問題都需要各部門配合才行。

問:盧先生提到的做法和建議,市政府是否曾經碰到一些阻礙,因而始終做不出來?

先從軟體厝手

許:拿交通來說,以往捷運系統和鐵路地下化都還沒有進行,道路的增建、開闢比較慢,比不上車輛的增加。與改制二十年前比較,道路面積只增加一.八倍,但是車輛就增加八.六倍,再加上原來橫跨道路的平交道沒有改善,交通必然就亂了。停車問題沒有解決,道路變成路邊停車場所,交通問題自然不能解決。

鐵路地下化以後,第一步平交道問題就解決了。第二步捷運系統完成後,開車的人也減少了。在這些工程還沒有完成以前,只有從軟體方面看手;指定幾條示範道路,上下班尖峰時間交通警察指揮交叉路口的交通,維持順暢;有些道路規定為單行道,興建高架快速道路。譬如建國南北路、新生北路等高架道路完成後,南北線的交通就比較順暢了。 但是現在東西向交通仍有問題,若要興建高架道路,又需考慮景觀的問題。政府不僅要解決交通問題,景觀、污染和民眾意願也要同時考慮。

盧:我認為交通問題與土地使用是息息相關的,土地使用問題會影響交通,所以解決交通問題的治根之道還是在土地使用。譬如怎樣縮短住家、上班地點、學校和市場的距離,減少不必要的交通分區制度和管理制度十分重要,好好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更是重要。

問:現在台北市民最感困擾的問題,就是住宅區和商業區混合在一起,使生活嚴重受到干擾,市長對這樣的情形有什麼看法?

許:日本、韓國也是同樣的情況,也許東方人習慣將住所、休閒、工作和飲食等集中在很方便的地方,不習慣住家與工作地點離開很遠。所以目前雖然畫分了住宅區和商業區,往往很難執行。

訂閱遠見×科學人,養成深度思考力!雙刊一年只要$3,980>>

目前很多餐飲、咖啡室變相經營色情行業,民眾應一起要求:設立餐飲店必須要所有住戶的同意,或大樓住戶互相約束,制定公約規定大樓住宅要做任何用途,必須經過住戶委員會通過、蓋章才可以。

混合使用要有計畫

盧:市長這個構想是可以寫入分區制內的,國外也有這種做法。假如我們的法規還不夠嚴密,我們應該改,想辦法把這個規定加進去。

另外,混合本身使用不是壞事,糟糕的是沒有計畫和違法的混合使用。西方城市過去的錯誤在於太多的單獨使用,結果城市晚上一點人都沒有,這幾年他們希望達成混合使用的目標,而我們國內的混合使用卻出了毛病,主要的差別是有計畫與沒有計畫。譬如設計、噪音、隔音處理、交通問題和詳細畫分土地使用等都必須考慮在內,才能達到合理的混合使用。這樣的作法必須慢慢來。

問:國際上有沒有任何大都市的發展經驗與台北類似,可以提供台北做借鏡的?

盧:我想新加坡發展非常快,與此地差不多。我前年曾在新加坡擔任顧問,感覺他們的制度受英國人的影響,規畫的系統嚴密有條理,守法的精神非常好。

各國借鏡

新加坡是彈丸之地,現在有二百多萬人口,他們預估十或二十年後有四百萬人口,可是他們有很好的土地使用和管理,所以不怕土地缺乏或環境污染等問題。他們的交通管理政策與我們不一樣,對私家車抽稅抽得很重,在新加坡買汽車比買房子還貴,他們停車要抽稅、買汽油要加稅,在很多方面限制小汽車。

荷蘭的阿母斯特丹等城市雖然人口密度高,(大概一平方公里有四千五百人,總共有六百多萬人),但是他們合理控制、導引都市的發展,並且控制農地不能隨便變更為都市用地,都市發展比較有規畫,有城、鄉之分。

此外,美國的巴爾地摩以都市更新聞名,這個城市原來非常衰弱,經過幾任市長大力推進,創立開發公司與市政府配合,十幾二十年來把市中心整個改觀了;港灣整建,市中心也有住家、博物館,使市民享受豐富的娛樂設施。

美國明城的綠化也是個例子。事實上明城還比不上台北,有山、有水,它只有十一個湖。當年他們有遠見,把十幾個湖連在一起,可以從一處划船到另一處,再加上園林大道,把十幾個社區連在一起,旁邊蓋學校、住宅。到今天為止,因為有這種綠化系統,無論是夏天、冬天都有很好的娛樂場所,又可確保市容美觀和社區的繁榮、安寧,給市民很好的生活空間。

許:剛才盧先生提到的開發非常重要,但是若完全由政府來做,要一年一年編預算,讓議會通過,的確很難。例如巴爾摩地的都市更新計畫費時十八年經幾任市長才完成,可見有多難。假如這種事情由都市開發基金會成立一個開發公司,利用這基金和私人投資配合都市的開發,就可以加速都市發展。

譬如將來基隆河、淡水河做好衛生下水道和污水系統,排除污染之後,兩邊的河岸就可以開闢成綠地和公園等休閒場所,整個台北市的開發如果只靠政府預算來做,一方面來不及,一方面很難做。目前中華民國形象很好,大家認為是很好的投資地方,尤其日本人最感興趣。將來台北市很多公園、綠地和休閒活動的開發,也準備成立一個開發基金會來處理。

盧教授曾提到一個「國際花展」的例子,在公園內陳列世界各國的花卉,一個國家佔據一塊花圃,由各國分別開發、規畫這個公園。我相信有很多國家願意把他們特有的花卉推廣到這裏,展現各國特有的風俗習慣和園藝設計,不僅可美化花園,還可成為國際觀光勝地。這由政府規畫很難,但集合民間投資來做就容易多了。

盧:我非常贊成市長這個做法。叫請各國到台北來參加花展,各國有各國風格,台北也有台北的風格,而且我國的花卉最有名,不運用太可惜。成立這個國際花園後,對整個花卉事業和觀光事業有幫助。歐洲已經有成功的例子。

台北未來的藍圖

問:市長能否為台北市的未來勾勒一幅藍圖?

許:台北市未來首先要把水源、垃圾、交通等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加以解決。在都市發展方面,市政府的目標是要使整個都市有朝氣,大家有禮貌、有秩序,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下展現國際化、現代化的風貌。

至於如何培養大家有朝氣、有秩序、有禮貌,還需要整個環境和景觀配合。因此要完成很多道路、捷運系統,讓大家在好的道路系統之下,自然地遵守交通秩序。針對這點,我們希望十年內完成三條捷運系統,共七十五點五公里,花費二千五百億元。第一期的六年計畫八百八十億元預算已獲通過,明年可以動工。

第二個是垃圾問題,目前福德坑雖是很現代化的垃圾場,但五年就滿了,所以台北市必須走向現代化的

焚化爐。自今年起我們要在內湖、木柵和士林分別興建三座焚化爐,這三地區的九座焚化爐,每天合起來可燒四千二百噸垃圾,現在就開始垃圾分類的教育,等焚化爐完成後大家自然就已經養成了這習慣。

交通.垃圾.水源

另一方面是飲水問題,今年六月三十日已經完成翡翠水庫,最大儲水量是四億二千噸,換句話說,七個月不下雨都沒關係。還有發電也很重要,翡翠水庫的水可以供電十七個月。

另外,大都市的污染問題很嚴重,現在台北市的空氣污染七0%來自汽車、機車的排煙,將來必須由中央制定政策限制汽、機車。

大概十年之後,基隆河和淡水河的整治計畫可以完成。現在台北市已做了三十個截流站,家庭接管也已從六十八年開始做,今年已做到一0.七%左右,明年底接管率可達二八%,韓國才二六X,日本大概平均三六%。

家庭接管的衛生下水道污水處理完成及淡水河、基隆河整治好以後,再將河岸加以整頓。假如中央不同意基隆河的截彎取直,我們也可以把整個河堤美化、整理。

給子孫清潔的生活空間

盧:我想主要的是不要覺得有無力感,我們還是要繼續做,從小的地方做起,但同時也要有很大的眼光。剛才市長所講的開發公司,實在是很好的辦法。美國聖保羅城的開發公司完全是私人投資的方式,市長找一些人投資一千萬美元成立一個基金,資助這個開發公司。可以幫助市政府做很多事情。

美國了不起的就是這點,每人都覺得「我有一份責任」。甘迺迪總統有句名言:不要問政府能為你做什麼,先問你能為政府做些什麼。政府有領導的責任,個人也都有自己的責任。

中國人覺得把財產傳給子孫很重要,可是怎麼沒有想到應傳給子孫一個清潔、安寧的生活空間?假如沒有這些,你給他再多的房子、股票都沒有用。我們的觀念必須改變。所以我很贊成市長的做法,因為這樣一做,市政可以做得更活了。

(蕭掌玉整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