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平路:未來的敵人是媚俗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1999-02-01

瀏覽數 12,500+

平路:未來的敵人是媚俗
 

本文出自 1999 / 2月號雜誌 第152期遠見雜誌

我很喜歡占星學對下一個千禧年的描述——一個「寶瓶年代」的開始,將會有更多的自由與溝通。我也相信未來世界會更強調個人自我表達的權利。以世界趨勢來說,我相信這種個人需求會反映到群體生活上,避免以往慣用的方式——戰爭來解決紛爭;而整個世界將朝向更多元化的發展,有更多的尊重。過去的世界耗費太多資源在無謂的紛爭上,造成更大的損失,例如種族屠殺。

網際網路的出現很有象徵意義;我們的日常生活與網際網路愈來愈密不可分,例如購物、溝通或尋找資訊都少不了它。網路使我們的觸角無限延伸、無遠弗屆,在世界的另一角落找到知音;各種原本很容易被排擠的邊緣議題,因為網路而在世界其他角落找到相濡以沫的人口。邊緣議題在溝通能力上將不再那麼邊緣。

網路也帶來隱憂。愈能掌握這個工具的人,就愈能獲得有利的資訊;這成為人與人之間一種新的不平等根源,拉大了原有的差距。許多非洲國家的學生根本沒有學習電腦的機會 ,而先進國家的「電子高速公路」卻能直通大部分人的家中 ,用最快的速度獲得最豐富的資訊。這個差距是愈來愈大。

這與財富差距拉大也密切相關。例如,在股市金融操作中 ,巨額財富的搬移與集中往往在彈指之間,只需輕按一、兩個按鍵即可。網路使金錢遊戲更快速方便,沒有能力和資源的窮人注定是輸家;而輸家與贏家之間的差距將愈來愈大。

同樣的,網路讓你在世界各角落找到同好,但對於鄰居發生什麼事情卻愈來愈不關心。網路帶來溝通、自主、多元、尊重等等可能性,但也帶來隱憂:擁有權力的人利用這個方便的工具更加速集中權力。

在世紀末有一件極具未來指標意義的大事:歐洲貨幣的整合。歐洲貨幣統合成功的話,未來歐洲就以一個更大的邦聯形式出現。回顧二十世紀歐洲的歷史,只有以戰爭不斷、壁壘分明以及殘破來形容,可是到了世紀末,居然貨幣可以統一,這是二、三十年前想都想不到的事情。這代表了金融業互相融合、更多的工作機會,以及人們流動遷徙的自由。

如果一個義大利工匠可以自由選擇在他喜愛的法國或德國鄉村中安身立命,不再有限制,人們就愈來愈明白,原來民族國家的意涵是多麼狹隘,效忠的對象就不再那麼空泛,不再有那麼多意識形態的分割,枉顧自身生活的福祉。這個啟示不但是歐洲的,也終於為世界其他國家做了一個示範,我們過去耗費了多少資源和人命,去爭取跟個人福祉完全不相關的東西,如國家、領土、領袖、主義等等。這對世界的啟示是很大的。

在這個大實驗中,有另一件事情同樣重要:在國境與市場完全開放、人們可以任意流動遷徙之後,社會是否建立了充分的安全網來保護原先就弱勢、邊緣的人們。在以往,他們或許還因為邊境不開放、資源流動不夠快速而相對受到保護;未來所有藩籬都撤除之後,這些人會生活得更好嗎?還是更加無容身之地?所以,我們看到未來的遠景,但遠景之中也包含了隱憂,如果社會安全網沒有做好,會有更多的畸零人出現。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我們正處於世界歷史發展的分水嶺上。以往面臨問題、解決問題時,經常可以從過去的經驗中得到答案,但現在隨著科技的進展,時間彷彿加速度向前跑,我們經常面對全新的問題,過去的經驗全然無效。例如全球資金快速移轉、金融風暴等問題,五年前沒有一個經濟學家料想得到,可見問題多麼新穎。網路帶來的問題也是如此。唯有結合全世界最好的腦袋,全新地思考,才能應付日新月異的變遷。人們的想像力與創造力會因此更受到重視。

至於台灣長期的文化問題,在於許多議題一直都沒有沈澱累積的時間。西方國家的民主土壤較深厚,從文藝復興以來,對於一些信念的釐清做了很多思辨的工作。台灣則完全壓縮在解嚴之後,各種現象並行出現,一些很基本的工作,例如什麼是民主、什麼是市民社會都尚未釐清,民眾也沒有建立共識,就一下子投入媚俗的商業大潮裡,只關心有沒有賣點。

未來世界在各方面會愈來愈媚俗。小說家米蘭昆德拉說過一句話:「未來的敵人不是共產主義,而是媚俗。」因為商業大潮的影響,人們形成非常虛假的歸屬與社區感,反而無法認清什麼才是共同的福祉,關懷在地事物。媚俗最大的問題是讓民主的實質不落於公共政策,而落於個人的形象或表演上。

(夏傳位整理)

21世紀全球語摘

若想獻身學術工作,以後只有三個選擇:像達爾文那樣,生在富有的家庭,光靠繼承家產就能過活。或者如生物學家華萊士,靠其他工作維生,把研究當成樂趣。不然就像十九世紀的科學家,靠巡迴演講領取報酬。——美國經濟學家克魯曼(P. Krugman),《從二○九六年回顧過去》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