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林懷民:面對新世代藝術能端出什麼菜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1999-02-01

瀏覽數 12,800+

林懷民:面對新世代藝術能端出什麼菜
 

本文出自 1999 / 2月號雜誌 第152期遠見雜誌

對我來說,二十一世紀的意義不過是鐘敲十二點,太陽升起又是另外一天罷了。

台灣在經濟富裕之後,對文化的渴求愈來愈高。其實我對台灣未來的文化發展一直頗為樂觀。每次雲門演出都有很多國外的舞評家、藝術界的總監來。最近這一、兩年,特別是去年,從歐美來的客人非常喜歡台灣,他們認為台灣的文化與世界同步,又有自己的傳統。他們覺得台灣人有很好的教育,懂事、自在,在亞洲所有國家裡是最好的,比日本人更自在、慷慨些。這指的是文化的定見與自信。雖然台灣仍有許多脫序與混亂的現象,但以充沛的生命力而言,這是契機。來自歐洲的客人就覺得,他們的國家太有秩序、發展過度了,生命力也逐漸衰弱。

我們有新的X世代、Y世代,他們開始成為表演藝術的觀眾。以雲門的經驗來說,八○年代晚期到九四、九五年之間,我們看不到太多新鮮臉孔,但現在常常看到十幾歲的中學生成群結隊來看表演。這些人非常熱情,幾乎以參加熱門演唱會的態度來看舞。我覺得在二十一世紀,台灣大眾對良好品質的休閒文化渴求會愈來愈大。面對新世代的觀眾,我們應該自問:藝術界能拿出什麼東西來?如果藝術界不能接受這個挑戰,商業勢力就會席捲大部分的觀眾。

整體來說,台灣對精緻文化的渴求愈來愈大,政府也一直在推動文化藝術,但仍然不足,我們的社會對於文化藝術的基礎仍很薄弱。在這種情況下,現有的文化市場又幾乎完全對世界開放,這種開放對既有文化根基的摧殘相當大。例如,我們有全世界最好的導演,但仍眼睜睜地看著好萊塢影片橫掃台灣,國片幾乎無法生存。這個問題非常嚴重,這樣變成我們總是用別人的觀點來看自己;這比吃麥當勞還嚴重 。同樣的,使用網路已不再是一種流行,而是生活的必要 ;學校也提早要小學生開始學英文。在推行這些措施的同時 ,我們是否也有方法、政策和預算來發展自己的軟體?一個公共電視都被政治力量摧殘至此,如果沒有自己的軟體,我們將全部接受外國觀點,這是我對未來感到憂心的地方。

(夏傳位整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