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曾在媽媽廣播電台舉辦過多場座談會。邀請了一些人互相分享,如何和子女溝通。一般像這樣的親子座談會,通常都只有媽媽會來參加,那天剛好有一位媽媽帶著兒子一起出席,而座談會的主題正好是「如何開口請孩子幫忙?」當大家圍坐在一起自我介紹時,小男孩到處蹦蹦跳跳大聲喧譁吵鬧
「你再吵,我就不買遊戲王卡給你了,不是跟你說過要乖乖坐好嗎?」母親特意壓低音量對孩子說。沒想到,孩子立刻大聲回嘴:「為什麼?妳不是說只要我跟妳來,妳就會買給我嗎?」
此時,我看著這個孩子,並對他提出請求。
「小朋友,你可以看老師這裡一下嗎?我現在需要請你幫我一個忙(請求),當大家在自我介紹時,你可以保持安靜嗎?(行為)」
孩子回答:「好」。
在那之後,小男孩果然真的安安靜靜地坐在一旁,等大家自我介紹,甚至接下來一整天都是如此乖巧。
請求=需求+想要對方做到的事
當媽媽對孩子說:「媽媽想休息一下。」(媽媽的需求:休息)
此時,媽媽只表達了自己的需求,而孩子只了解媽媽想要什麼而已。於是,孩子對媽媽說:「好,我知道了,那妳好好休息喔!」說完,便開始自己去穿鞋子。
「你在幹嘛?」
「妳不是說想休息嗎?」
「對啊,然後呢?」
「所以我要帶媽媽出去,出去玩就是休息啊!」
孩子理解了媽媽想要什麼,但卻不知道該怎麼做才能滿足媽媽想要的。如果媽媽想要的休息是能夠好好睡一覺,那麼,該如何跟孩子說呢?
「媽媽好累,想要睡三十分鐘,媽媽睡覺的時候,妳可以乖乖看電視等媽媽嗎?讓媽媽好好睡一下。」
練習對自己說
像這樣表達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不只是對別人說,也要練習對自己說。因為不光只是要求別人,我們也要學會滿足自己。
我一直都很渴望被愛。因此我也曾埋怨過我的父母,為什麼不夠愛我?甚至有時候,我也會抱怨孩子不夠愛我。然而,現在我懂了,如果我渴望被愛,那麼我就要先愛自己。每天給自己一個擁抱,搥搥自己的手臂舒緩筋骨,大聲的跟自己說聲辛苦了。一直以來渴望被愛的我,透過這些小小的舉動,赫然發現,原來愛不是只有別人才能給我,這麼一來,心也跟著稍稍釋懷了。
自我對話練習 試著練習向自己或向對方請求。 請求=需求+想要對方做到的事
例〉媽媽需要孩子幫忙時
→ 寶貝,媽媽想請你幫我一個忙。(需求)我在準備晚餐的時候,你可以幫我把碗筷排好放在餐桌上,吃完飯後,再把碗盤放到洗碗槽裡,好嗎?(具體行動)
1.希望被人理解時(對朋友或對先生說)
2.希望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快樂(對自己說)
3.想請人協助支援時(對家人說)
本文節錄自:《疲憊媽媽的修復練習》一書,朴宰蓮著,采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