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九世紀末,沒有人能預測巨大的人口爆炸一舉將世界人口從十六億推向六十億,也沒有人預見摧毀歐洲大陸的兩次世界大戰。但是,真正的巨變是由科技進步所帶來的,人們更能征服大自然,並反駁了馬爾薩斯所說「人口快速成長將帶來食物短缺」的問題;在此同時,人類也發明了駭人的戰爭武器。
在二十世紀末,想要預測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是不太可能的,因為世界人口不能只根據今日的成長率去簡單推測,但是我們比較有把握預測科技革命,尤其是資訊科技和生物科技(或是基因工程),將劇烈地改變人類的生活。
從前特殊地理環境和有限資源帶來的限制已經消失,今天不論身在何處,只要有工具或方法取得資訊和知識、迅速地從一個國家移動到另一個國家、或是能夠取得食物、醫藥和其他東西,就可完成許多事。而未來人類社會要如何組織起來,將會是一場重大的變革。從我們可以藉由無性生殖汰換損壞的器官來看,所有的事情都充滿了無限的可能。
亞洲並不在這一場科技革命的最前線,只有日本在某些特定領域的新科技範疇中,一直站在前線。因此亞洲其他國家必須追趕的空間仍然很大。未來凡是投注大量人力、主宰新科技的國家,將成就非凡;凡是迅速學習適應、使用新的資訊和知識的人,將大有斬獲。
根據過去的表現來看,這些人將來自NIES︵新興工業化地區︶國家,包括韓國、台灣、香港和新加坡,因為他們非常重視科學與技術的發軔處——教育。其中台灣因為擁有如雨後春筍般興起的資訊科技公司,將持續有出色的表現;中國大陸也會有長足的進步。
由於教育水平的提升,愈來愈多的大陸學生取得大學和研究所的學位。中國大陸需要現代的基礎建設、有效率的管理,而非蓋不完的官章和數不盡的法條。如果他們把體系導入正軌,中國大陸將成為NIES國家和東南亞新興經濟體的一個極具競爭力的對手。
ASEAN(東南亞國協)各國要從目前的衰退中逐漸復原,需要二至五年不等的時間,端視各國如何整頓他們的金融體系,改變銀行和企業的資本結構,如此ASEAN各國將能夠創造每年四到六個百分點的成長率。但是他們不像NIES國家在教育上投注大量心力,必須再加把勁,以迎頭趕上。豐富的天然資源將幫助他們達成目的。
對於任何亞洲人而言,要為二十一世紀的人們提出建言,大概都感到有點冒眛;我只能說,希望國家可以避免災難性的戰爭,那只會帶來毀滅,使人民的生活倒退。其次,希望人口能在控制下成長,環境才不會繼續惡化。我也希望貿易增加,國家之間互相投資,食物、資金、人民和科技都能自由流動,如此,所有的國家才能提供人民更好的生活水平和環境。
21世紀全球語摘
我們就要走到象徵兩個世紀分野的時刻了。誰不在引頸期待
這個時刻的降臨?曾有許多人也是這樣迎接二十世紀,以為它
將是個崇高的理性時代,全然沒想到它會帶來人吃人的可怕劣行。
我們憑什麼期待布滿最新型武器的二十一世紀會變得更好?
——索忍尼辛(A. Solzhenitsan),諾貝爾文學獎俄國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