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說法,叫做人生無常,意思是很多事情是沒有辦法提前預料的。好多災難事件會突然之間發生。儘管人生如此的不確定,我們還是要提前做一些準備,盡量降低未來的風險。那麼,在工作中什麼情況下會出大事,人生中哪個領域會出大事呢?告訴大家,很簡單,在出現盲點的時候是最容易出大事、出危險的。
什麼叫做盲點呢?按照管理學的規律,一個人的認知分為四個組成部分:自己知道,別人也知道的,叫做共識。自己知道,別人不知道的,叫做祕密。別人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叫做盲點。自己和別人都不知道的,叫做潛力。尊重共識,合理揭祕,掃除盲點,開發潛力。這是每個成功者的基本行為模式。
舉個例子:一、我講曹操,大家也知道曹操,這就是共識,共同的認識,在這一部分,我不能胡亂編造任意杜撰,必須要言之有據,言之有物,這就是尊重共識;二、我從管理學角度來分析問題,很多管理學的規律和工具,是我知道而大家不知道的,這就是揭祕,解開謎團,從我知道到大家都知道,這方面我必須要分析到位,不能倚仗專業知識隨便穿鑿,這就是合理揭祕;三、我演講之前在後臺準備提綱,鋼筆漏水,手上沾了紅墨水,摸臉的時候不經意印在臉上,上臺之後我的臉上有一個紅印,對著攝影機,全國觀眾都看到了,偏偏就我沒看到,這就是盲點,這個盲點不掃除,講課就會變得很滑稽,所以必須要掃除盲點,盲點越是常識性的,災難就越大;四、我講曹操的時候,大家都不知道我能講唐三藏、孫悟空,我自己也不知道,這就是潛力,透過開發潛力,我能講了,於是我又進步了。
一個人的自我成長,基本就是按照這個路徑來的。工作生活都是如此。做事情要想成功,最先要做的就是掃除盲點,防止在盲點上摔跟頭、犯錯誤。
《三國志》記載:褚性謹慎奉法,質重少言。曹仁自荊州來朝謁,太祖未出,入與褚相見於殿外。仁呼褚入便坐語,褚曰:「王將出。」便還入殿,仁意恨之。
征南將軍曹仁回許都彙報工作,來見曹操,路遇許褚,主動和許褚打招呼,喊許褚坐下來聊聊,許褚冷冰冰地說「丞相就要出來了」,然後轉身就走了。
大家知道,那曹仁可是曹操手下的大紅人親信忠臣,人人都想結交,一般人巴不得和曹仁套交情,但是許褚卻做了一件大家都非常不理解的事情,曹仁當時就很生氣,恨許褚不識抬舉。曹操身邊的很多人也覺得許褚這樣做太過分了,有和許褚關係不錯的人就提醒許褚:「要識時務,不要太牛脾氣了,人家曹大將軍何等人物,主動和你打招呼,你怎麼能冷冰冰不搭理人家呢?」但是沒想到,許褚講了一個很棒的道理。
褚曰:「彼雖親重,外藩也。褚備內臣,眾談足矣,入室何私乎?」
祕書的祕是祕密的祕。在老闆身邊工作,有一個基本的原則,就是老闆身邊人不宜結交外臣。老闆身邊人一旦和下面幹部過從親密,就容易發生問題。曹操和所有老闆是一樣的,他也不喜歡自己身邊的祕書參謀人員和下面的封疆大吏眉來眼去打得火熱!尤其是一個負責警衛工作的人,整天和下面的人在小黑屋裡密談,如此怎麼能讓曹操這樣的老闆安心啊!這個要領,許褚看得到,曹仁和其他人看不到,所以,這一點就是曹仁和其他人的盲點。這個盲點將來就有可能給他們帶來問題。而許褚自己能悟出這個別人想不到的道理,就屬於有獨門祕笈,有訣竅。
我們經常說某人工作有訣竅,什麼是訣竅,就是在別人的盲點上,自己能悟出規律,這就是有訣竅。許褚就是這樣的人,所以曹操特別欣賞許褚,因此許褚迅速獲得了提拔,「太祖聞,愈愛待之,遷中堅將軍。」(《三國志.許褚傳》)
前面我們講了掃除盲點防範風險的最基本方法,就是搭配好身邊的人。用確定的人來防範不確定的事。除了這個方法之外,還有一個更有效的方法,就是善於聽取身邊人的意見和建議,用傾聽的方法掃除決策的盲點。
曹操在官渡之戰的過程中,很有效地運用了這個策略,而反觀袁紹,本來兵精糧足,文有高人,武有猛將,但是在關鍵時刻,袁紹沒有處理好盲點的問題,導致了錯失良機和重大決策的失誤,在占有優勢的情況下,失去了大好的機會。會聽的人,盲點少,不會聽光愛說的人,盲點就多。整個官渡之戰,曹操在傾聽建議方面有以下幾個策略值得探討。
(首圖來源:維基百科)
本文節錄自:《讓神人都來投靠的曹操治人學》一書,趙玉平著,高寶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