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行程規畫全部放手給女兒!一家人的羅馬假期

蔡筱穎
user

蔡筱穎

2019-01-02

瀏覽數 16,200+

羅馬。圖片來源:pexels
羅馬。圖片來源:pexels

女兒歷史課上完希臘時期,要進入羅馬時期,我們因此決定耶誕假期遊羅馬。

春天復活節假期時,她已經規劃過阿姆斯特丹旅行行程,這次還是讓她擔綱規劃羅馬行程,不過,她先發制人,要我把想要看的景點先傳給她,並警告媽媽不准推翻她的規畫。

第一次規劃行程時,從圖書館借來兒童旅遊書做為參考,但她沒有太多時間閱讀,行前囫圇吞棗用景點照片和精緻餐點截圖做出漂亮的投影片,一天一個行程,連國立博物館都沒排進,媽媽藉機教了一個「華而不實」的成語,並添加其他旅遊點。

失敗經驗讓她瞭解「規畫」理念為何,這回她就知道要先閱讀圖書館借來的旅遊介紹,並借鏡書中規劃的路線做選擇,最重要的是問大家想要看什麼?爸爸喜歡看跟歷史考古相關的古蹟、遺址,媽媽總是白天要看博物館、美術館和大師建築,晚上希望看當地表演或聽音樂會,她在筆記本上記下這些元素,一一對照旅遊書的規劃路線並上網找資訊。

她發現,大人喜歡的是書中規畫的紅橘藍路線,她中意的則是有公園、有科技遊戲和動物園的綠色路線。

「爸爸不喜歡動物園」、「媽媽少去一個博物館」、「科學館是給三到十二歲兒童玩的」討論後,她硬湊出的行程是今天要從東邊跑到西邊,隔天再去西區的某個景點,於是攤開地圖告訴她,以區塊的概念來串景點。再修改,她在行前用WhatsApp傳給我們相互妥協後的行程。

然後,在羅馬東北郊區的公園裡,謝謝她帶我們到這個大人旅遊書上沒有、花了一小時繞一大圈才找到的Technotown。

轉進市區連續參觀跟古羅馬皇帝哈德里安相關的兩個建築,一是他下令重建的萬神殿,另一是市民獻給他的哈德里安神殿。女兒知道媽媽喜歡法國作家尤瑟娜的文學作品〈哈德里安回憶錄〉,正好哈德里安神殿上演12分鐘的多媒體聲光秀,講述哈德里安功績以及依附於十七世紀證交所的神殿演變歷史,影像世代的她認為這種呈現方式比讀旅遊書的介紹有意思多了。

走訪古羅馬公共廣場頹垣敗瓦的廢墟、梵諦岡富麗堂皇的西斯汀教堂、雄偉的競技場等,女兒目不暇給的讚賞,爸爸解說古羅馬興亡史,不時還和這學期學拉丁語的女兒一起翻譯石碑上的拉丁文,媽媽則想到十六世紀法國人文主義思想家蒙田詮釋羅馬的話:「羅馬的長期統治讓全世界都與之為敵……那麼多世紀、那麼多戰火、那麼多次全世界煞費苦心一而再、再而三要把它摧毀,還是沒能將它消滅殆盡。」

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免費報名,看見時代的選擇。

每天晚上回到旅館,女兒就會拿出旅遊筆記本和口紅膠,把當天從搭地鐵到景點,甚至吃餐飲買紀念品的所有票券,按時間順序貼上,並在空白處寫上感想。

帶著畫本旅行是她從小養成的習慣。佛羅倫斯的美術館內,才六歲的她就學大人在大衛像前畫素描,威尼斯的聖馬可廣場上,她安安靜靜地在廣場一角畫教堂,比薩吵吵嚷嚷的餐廳裡,她手也不停的畫著牆上的裝飾品或客人側面。

隨著年紀增長,她開始用筆記本,之前寫的是做了什麼事情、吃了什麼東西的流水帳,後來告訴她,在旅行中眼觀、耳聽、感受、思考到的,都可以紀錄。

她想到在羅馬吃到她最愛的各式麵食,她最喜歡羅馬競技場的壯觀和許願池的華美,Technotown最好玩,至於教廷,西斯汀教堂天頂壁畫「創世紀」中的「創造亞當」最讓她震撼,覺得最好笑的莫過於「創造日、月、草木」上帝光著屁股翩然離去,源於教宗剋扣工程款,米開朗基羅的洩憤之作。

羅馬之旅是一個發現之旅,女兒說,至少,未來上課會很有感。

(內容僅反映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社立場。)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