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金融風暴,吹出股東真面貌

張玉文
user

張玉文

1999-01-01

瀏覽數 15,250+

金融風暴,吹出股東真面貌
 

本文出自 1999 / 1月號雜誌 第151期遠見雜誌

去年十一月十日,台灣。漢揚集團護盤自家股票不成,反造成財務危機,集團負責人侯西峰揮淚宣布辭去集團各公司董事長職務,並誓言絕不宣布破產,絕對不能倒。事後財政部調查發現,侯西峰涉嫌掏空集團旗下國揚建設公司資產。

七天之後,德國。化學業巨人赫斯特公司宣布將一分為二,一家把重點擺在製藥業,另一家重點在化學業。「我們感受到(大股東要求改革)的壓力,而且已開始因應,」赫斯特總執行長鐸曼(J. Dormann)說。加速這項企業改造計畫的幕後推手之一,是德意志銀行共同基金部門(赫斯特的法人股東之一)負責人史存傑(C. Strenger)。

亞洲金融風暴,吹出中外很不一樣的大股東面貌。

成也大股東,敗也大股東

在台灣,最近發生財務危機的上市公司,多是因為大股東質押公司股票大玩金錢遊戲,甚至掏空公司資產。這類大股東在股市受金融風暴影響持續下跌之際,為避免因質押股票貶值被要求提列擔保品、甚至遭斷頭賣出,想盡辦法維持股價。護盤成為挪用公司資產的藉口,實在7不下去而東窗事發之後,還一副「護盤是為了全體股東利益」的無辜姿態,要求政府替他們收拾爛攤子。

反觀歐洲,上市公司大股東,尤其是法人或投資機構大股東,卻是忙著督促公司改善體質,提升競爭力。史存傑就典型的「積極主動型」大股東。今年五十六歲的史存傑,掌管資產總值高達約九百五十億美元,他從一九九○年代初期就開始默默督促上市公司改革,重視投資者的股價收益,去年德國三家大企業西門子、赫斯特、Metro(零售商)陸續宣布外界期待已久的企業改造計畫,史存傑都是幕後重要推動者。

近來歐洲大企業開始較積極回應這類主動型大股東的訴求,最重要的背景就是亞洲金融風暴的威力已逐漸影響到歐美。這些大股東為爭取更高的投資收益,多年來不斷呼籲大企業提升競爭力,但甚少獲得積極回應;要大象翻身畢竟不容易。但景氣趨緩,使得歐美企業,尤其是跨國企業的營運受到影響,改革的逆耳諍言終於顯得順理成章。

歐洲三大財團西門子、飛利浦、阿爾卡特爾去年底宣布大幅度整頓、裁員計畫,就是最好的回應;而西門子和飛利浦在宣布計畫後股價應聲上揚,也代表投資人對這些改革動作的肯定。「我們現在比過去更重視股東權益,」西門子總執行長范皮耶(H. von Pierer)說。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歐洲大股東的積極主動,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歐元的啟用。今年元旦開始,歐洲貨幣聯盟十一個成員國的證券市場將改用歐元計價,帶來很大的改變:投資人的資金可以更自由地在成員國之間流動,尋求獲利最高的投資機會;上市公司則面臨其他成員國上市公司同台競逐資金的挑戰。

創造公司與股東的雙贏

在這種新情勢之下,身為上市公司的大股東,自然要比過去更積極督促公司提升競爭力,以提高公司獲利,並吸引更多資金投入。在法人機構中操作基金的經理人,也才能提高操作績效,以免在以全歐洲為比較績效基礎的新情勢下,落居下風。

主動型的大股東們,不只是關起門來說說而已,必要時也毫不遲疑地採取更積極的行動。過去幾個月以來,這些大股東們的戰果輝煌。他們公開點名上市公司的主管表現不佳,英國航空公司總執行長艾林(B. Alying),就因與美國航空公司策略聯盟案洽談經年未果、國際化策略混沌,而遭法人大股東抨擊;他們聯手趕走表現不佳的公司管理階層、甚至解散整個董事會,去年九月瑞士一家產品測試公司就遭逢這樣的大地震;他們還介入公司的營運決策,去年十一月一群英國法人股東就聯手否決盧卡斯公司(汽車零件業)外移美國的計畫。「法人股東否決公司管理階層制定的營運計畫,在英國可不是件小事,」英國的Legal & General投資機構總經理詹姆斯(V. James)指出。

水能載舟,也能覆舟。同樣是大股東,有人督促公司做得更好,成果讓小股東雨露均霑,公司與股東雙贏;有人卻挪用公司資產謀取私利,坑殺小股東,犧牲公司成就自己。這其間的差異,絕不能單純以國情不同、股市特性有異來解釋。政府如何發揮應有的管理功能,使水覆舟的可能性降至最低,才是最根本的解決之道。

(張玉文)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