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數位金融愈用愈有錢?調查顯示,高薪族愛用數位管道理財

2018數位金融力調查》

王思椉
user

王思椉

2018-11-28

瀏覽數 41,400+

數位金融愈用愈有錢?調查顯示,高薪族愛用數位管道理財
 

回想一下,過去半年當有轉帳需求,你是出門到巷口的超商找ATM?還是隨時隨地拿出手機一指搞定?

上一趟海外旅行,你是早在家裡透過手機比價,幫自己預定好旅平險?還是登機前,才急忙在機場保險櫃檯辦好手續?

工作告一段落,到超商喝杯咖啡重新醒腦時,你習慣買下第二杯半價、寄杯該店?還是用手機APP下單,一邊享有高折扣,一邊將存杯即時轉送給遠方關心的人?

小心,你的金融使用習慣,正悄悄地影響著未來財富潛力!

Fintech浪潮襲來,各家金融機構無不使出渾身解術推出數位金融新服務,也密切追蹤新服務帶來的影響與改變。

「近三年,民眾在數位金融上成長快速,移動愈來愈明顯,」數位金融力大調查執行人東方線上副總監楊少夫觀察,近六成的人幾乎每兩天就會透過網路來處理金融相關事務;若與理財行為交叉觀察,「有愈穩定收入的消費者,在數位金融力的表現愈強。」

楊少夫分析,數位金融力能夠反映新式消費的使用傾向,「尤其月薪4萬以上,數位金融更成為管理財務的必要方式。」

此外,在行動支付上,每月使用6次以上的高頻使用者,比例也大幅成長6成;在LinePay與街口支付各領風騷帶動下,整體滲透率突破六成大關,兩個品牌合計拿下逾8成市佔,笑傲行動支付市場。

遠見雜誌連續第三年進行「數位金融力」大調查追蹤,今年再與台新銀行、東方線上合作,在9月底至10月初,透過網路訪問20~49歲民眾的數位金融使用情況,回收有效問券1068份。

「數位金融力」大調查試圖透過「數位理財力」「數位消費力」「數位發展力」三大指標,分別評估受訪者在投資、理財與生活消費的數位化程度,與對數位金融服務的使用與期待,並換算成「數位金融力」(總分100分),以呈現台灣數位金融主要使用者的樣貌。

現象一:實體金融位移至數位金融

調查結果顯示,2018「數位金融力」得分52.6分,較去年小幅成長4.2%,從2016數位金融元年46.1分、2017年50.5分一路昂頭,呈現低檔起飛之姿。(表1)數位金融愈用愈有錢?調查顯示,高薪族愛用數位管道理財_img_1(圖說:表1:台灣數位金融力低檔起飛。)

三大指標中,與使用數位工具最相關的「數位理財力」54.5分、「數位消費力」28.6分近乎持平,反倒是「數位發展力」74.6分,較去年增加5.2分,增長7.4%。

楊少夫指出,相較於前兩年,消費者對於新服務偏向嘗試的行為面改變,今年則進一步在態度面上,展現對數位金融帶來的方便性與重要性有了高度認同與期待,「純網銀與行動支付帶來行為黏著性與觀念正向性,對數位金融接下來的爆發發展很值得期待。」

楊少夫的觀察反映在調查中,確實也顯現著實體金融正加快腳步往數位金融移動的跡象。

在14項金融行為調查上,整體使用比例前三高的金融服務為帳務查詢(95%)、轉帳(94%)與存款(88%);最少使用的三項功能則是理財諮詢(35%)、貸款申請(23%)與黃金投資(19%)。(表2)數位金融愈用愈有錢?調查顯示,高薪族愛用數位管道理財_img_2(圖說:表2:投資行為高度數位化。)

但仔細觀看各金融需求在實體、網路與使用比例的變化,與2016年相較,包括消費支付、外匯交易、股票投資、投保、與客服諮詢的使用比例快速增加,增幅都在20個百分點以上,取得金融即時資訊使用比例更成長5倍,顯見這兩年數位金融服務打開便利大門,確實擴大了消費者相關需求。

其中,投資行為明顯高度數位化,包括取得資訊、股票、基金與黃金投資等數位化比例都超過8成。

不過,即使同樣透過網路進行數位金融服務,隨身金融與定點金融仍各有擅場,像是股票投資、消費支付、取得金融即時資訊、帳務查詢與轉帳等需求明顯以行動載具為主流;至於投保、基金投資、信用卡申請等需求,多數消費者還是習慣在定點,以桌機進行。

現象二:行動支付高頻使用者大爆發 年成長逾六成

2018年不少銀行在自家網銀APP上增加掃碼收支功能,包括全家、屈臣氏、六角等超商、零售、食品業者也舉旗加入行動支付行列。

即使大軍壓境,今年行動支付品牌滲透率冠亞軍,仍由以支付為核心業務的LinePay與街口支付雙雙以31.6%、21.2%拿下,去年亞軍Apple Pay則緊追在後。

LinePay與街口支付不僅滲透率傲視群雄,也各自以增加10個百分點的年成長表現橫掃市場,兩者合計滲透率高達52.8%,搶下行動支付半壁江山。(表3)數位金融愈用愈有錢?調查顯示,高薪族愛用數位管道理財_img_3(圖說:表3:LinePay、街口勇奪行動支付市場前二強。)

雖然整體來看行動支付今年成長並不多,僅由去年的58.3%微幅增加至61%;但在使用頻率上,高頻使用者(每月6次以上)卻大爆發,比例高達32.3%,年增長逾六成,可說是一旦習慣使用行動支付,「就回不去了」。

東方線上認為,消費者只要一開始使用行動支付,黏著度會立即顯現,對服務提供者而言,挑戰在於如何讓更多消費者願意跨出第一步。

現象三:高薪族展現愈強數位金融力

在上一篇【2018數位金融大調查】外匯成年輕世代投資新寵所做的調查中,可以發現,大部分人理財都作一半,當消費敏感度與預算控制度愈高時,跟財富累積的深度會呈現高度正相關,那麼數位金融力呢?是否會影響財富多寡?

楊少夫分析,數位金融力能夠反映消費者預支未來、新式消費的使用傾向,也與每月薪資花費的謹慎態度高度相關,從調查中看到「有愈穩定收入的消費者,在數位金融力的表現愈強」、「月薪4萬以上,數位金融更成為管理財務的必要方式。」(表4)數位金融愈用愈有錢?調查顯示,高薪族愛用數位管道理財_img_4(圖說: 表4:月薪愈高,數位金融需求愈強 。)

有沒有可能透過使用數位金融工具,協助個人財務成長?

「理財習慣更須從低薪期養成。」台新Richart建議,善用結合了「儲蓄、支付、理財、貸款、保險、外幣」等整合性產品服務的數位銀行,可以從高利活儲、存錢信用卡,或是銅板投資等服務開始練習理財,一步一步把把錢從「小」練到「大」。

在網路論壇上,Richart數位銀行就因「使用介面直覺、便利、可愛」、「1%活儲利率讓小資族記得存錢」或「信用卡現金回饋直接存回Richart帳戶滾1%利息」等服務貼近年輕族群需求,而獲得最多聲量與口碑。

專注推動機器人理財的金融新創公司好好投資,是台灣唯一擁有「AI投資分析演算系統」發明專利的Fintech公司,創辦人楊少銘立志把傳統高門檻人力財富管理,搬到網路的智能理財平台上。

他認為,善用AI工具,能將原先難以吞嚥的複雜金融數據,消化至一般人可輕易解讀後,協助產生「專屬」最適投資組合。

而且,一般投資,買完後也只能靠自己判斷投資時間,但機器人理財卻能將私人銀行高端投資規劃技術搬上手機APP,24小時提供定期、不定期事件的自動化基金「投資後」管理。「讓最需理財的小資族,也能簡單直覺好好投資。」

台新也為降低投資門檻努力,Richart推出的AI智能投資以「圖像化的介面+簡易的操作步驟」為訴求,在基於個人風險推薦的基金組合中,快速用拉Bar方式10秒鐘就能完成購買最適合自己的基金;投資期間,更協助監控市場、做出提示及轉換建議,讓投資有效化繁為簡。

AI投資就像是投資先修系統,讓一般人在還沒有能力自主投資前,也能有專業投資團隊協助控制風險,一步一步從風險概念、基金挑選、投資監控到資產配置等逐步累積經驗,敲開投資世界的大門。數位金融愈用愈有錢?調查顯示,高薪族愛用數位管道理財_img_5(圖說:  表5:數位金融能力愈強,愈能掌握財富  。)

你還在為理財傷腦筋嗎?調查結果顯示,越能善用數位金融工具,對整體財富提升與累積有正相關效應(表5),趕緊讓數位金融成為你累積財富的最佳助攻手吧!

數位金融愈用愈有錢?調查顯示,高薪族愛用數位管道理財_img_6

延伸閱讀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數位專題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科技股投資日益成為趨勢,投資人瞭解市場動態成關鍵。近日《黃仁勳傳》作者史帝芬・維特訪台,在與張善政的對談中揭示輝達在桃園建立新總部如何彰顯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地位,與旺宏電子吳敏求一同解析台灣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