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帶創新工場的團隊到矽谷參訪,看了那麼多偉大的公司:Google、Tesla、Apple,最讓我們震撼的,居然是Airbnb。
Airbnb的文化是什麼呢?就是「Be a host!」做好一個好客的主人。這一句話就是公司所有的精神。
你可能會說,這是不是很虛?就是個文化嘛!Be a host有什麼了不起。但仔細想想,也許我們覺得打造好產品、增加用戶量才是重要的,但實際上Airbnb特色是什麼?就是住Airbnb時,每天早上起來打開每扇窗景色都不一樣。房東做的早餐送上桌熱騰騰,口味都不一樣,是他費了心要做一個好的host。
其實Airbnb的成功,在於把文化成功的傳遞給每個員工和房東,讓每個房客都感覺到賓至如歸。
我們都認為所謂矽谷文化,是一個開放科技產品的文化。其實不是,在矽谷有1000個不同的公司,每個公司文化都不一樣。成功的祕訣來自有沒有獨特文化、震撼員工新的文化、有情懷的文化。每個公司都用它獨特的文化,引領走向卓越。
如何做百億元的獨角獸?作為公司創始人,如果要做百億美元的超級獨角獸,你要做3件事情:
第一,引領公司文化和戰略;第二,找符合這個文化的人,讓他們再加強這個文化;第三,讓創始人自己變更強大。這3件不可授權團隊來做。是創始人自己必須要做的3件事情。
引領公司的文化和戰略
「文化」是什麼?每個偉大公司都有偉大願景。但它不是因為這個願景而偉大,而是因為每個員工都深深相信這個願景。
但是,偉大的公司,一定有一個偉大的、強大的CEO,他的使命、文化和戰略基礎,站得非常穩,然後清晰的將細節傳遞給公司,千萬不要認為是很虛的東西。
什麼是一個正確的文化和使命呢?第一點,它一定是公司的靈魂。公司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基於它。對於使命和文化,不是有就贏、沒有就輸,而是說你作為創始人,要真心相信,而且要活出你的使命和文化。能不能找到很美的口號、沒有口號也沒關係,但要清楚在做什麼,員工願意跟隨你做這件事情就夠了。
第二點是在資訊時代,頂尖人才超級重要,比過去工業時代重要很多倍。很棒的企業文化才能招到這種人,要給他很大的空間才能發揮,鞏固你的文化,吸引到同樣一批很棒的人。
找符合企業文化的人,加強文化
我認為,作為CEO,應該至少把30%的時間花在挖掘人才上。找人才不是達到公司最低水平,而是要能提升平均水平。比如你有10個人,不是再找第9名,而是至少要找一個具有前4名實力的,這樣公司才會不斷往上走。
管理人只有一個祕訣:作為聰明人,過去想怎麼被管理,就要怎樣去管理別人,要不然行不通,因為聰明人會把你看透。就像把套話作為文化,他會把你看透。沒有真誠對待他,他也會把你看透。嘴裡說要給他股票,其實不給,他也是很清楚的。嘴裡說要放權,其實管得很死,什麼都要匯報,他也知道。如果這些事你只是做面子,最後這些聰明人就會流失。既然這批聰明人屬於核心,就絕對不能流失。
談到文化和人才的重要性,最後一點就回歸到你們的自身上。
創始人自身要變得強大
曾有人問俄羅斯創投尤里‧米爾納(Yuri Milner):「你投了這麼多偉大的百億美元公司,那些CEO們有什麼特點?」他說:「這些CEO有一個共同特點:不正常,很偏執。」
他們不是四平八穩的職業經理人,也不完全做產品、思考、溝通、融資都是100分。但這些人非常強大、不怕失敗、願意挑戰未來,有All-in思維;要想得夠大、敢突破框框,失敗也沒關係,絕不妥協。
我們在矽谷看到很多偉大的創業者,他們身上什麼地方偏執?什麼地方不正常?什麼地方強大?這裡要舉5個例子:
1. Facebook創辦人Mark Zuckerberg:
堅決把Facebook帶入中國,他每年會做新年計畫,今年的計畫是自己寫一個AI程序。這種人的理念是:要吃肉就得自己殺。符合了強大、不怕風險、偏執。2 Google母公司Alphabet:他們真正的理念是,用人類有史以來能賺最多錢的機器大腦改變世界,來成為最有價值的公司。雖然不是要你學Google做一樣的事,但是你能不能有out of box thinking的想像力?
3. Playground創辦人安迪‧魯賓:
安迪‧魯賓是Android創始人,但他現在在Playground挑戰做機器人的Android,除軟體問題還有硬體、成本、整合,比Android再難至少10倍。有人評論他:「我們看到的創業不是智慧的選擇,因為創業本身對偉大的創業公司來說不是選擇題。」選擇題有標準答案,要做偉大創業公司,給你5個答案的選擇題,你就要想出第6個,才是成為偉大公司的方法。
4. Stanford AI史丹佛人工智能:
有位科學家說:「AlphaGo是縫出來的布娃娃,手腳身體以前都有,把它縫出來而已。」意思說汽車能比人跑得快,但汽車不代表人。Stanford Articial Intelligence要做的就是跟真人一樣的東西,不屑做AlphaGo,這才叫真正的ink Big。
5 All-in的心態:
尤里‧米爾納(Yuri Milner)把Mail.ru發展到接近百億美元的公司,卻把VC的錢投給Facebook,占2%股份。這種All-in的心態,不是願意去賭,賭了有自信會贏,而是他想清楚,如果輸了也認了。有這樣的心態,才有可能成就一家偉大的百億美元公司。(整理:張德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