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CRM無法告訴你的29種關係

艾夫瑞(Jill Avery)等
user

艾夫瑞(Jill Avery)等

2015-02-25

瀏覽數 5,850+

CRM無法告訴你的29種關係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你以為只要投資購買CRM 軟體,就可以抓住顧客的心?你以為只要擷取簡單的人口統計資料,和有關採購的資訊相互比對搭配,就能了解顧客關係?

看看以下的例子:

有位顧客很高興有雜貨配送公司可以讓他不必上超市。他希望這家公司能生存下去,所以主動提出一些解決營運小問題的建議。但他沒有得到回應,只收到一連串促銷的電子郵件,鼓勵他下更多訂單。他感到沮喪,於是減少使用這項服務。

一位身居要職的專業人士,是一家線上零售商的忠誠顧客,但因為貨品送到時總是在白天,而她不在家,公司又堅持實行貨物送達時要求簽名的政策,不願變通,令她很不滿。後來公司決定送她一張價值200 美元的禮品卡當作彌補,但這樣做毫無助益,最後她取消了7000 美元的訂單。

這2 家公司都用CRM 系統來管理顧客資料,卻無法防止失誤發生。雜貨配送公司不知道那位顧客期望的,遠不只是簡單的交易關係;線上零售商不知道那位專業人士,期待能被當成明星來對待,滿足她的所有要求。

這些嚴重的CRM 失誤, 來自於缺乏「關係智慧」(relational intelligence),也就是說,他們沒有意識到顧客和企業的關係可能有很多種,也不知道如何加強或改變那些關係。

改善關係智慧第一步,是要了解人們和品牌有不同類型的關係。透過量化調查方法,我們分析了中國、德國、西班牙和美國消費者,與11 個產業、共200 多個品牌間的關係,找出了29 種不同類型的關係,包括「祕密戀情」、「婚姻伴侶」、「隊友」、「一面之緣者」、「全然陌生人」等。

這些類型包括正面和負面的關係,例如有些顧客認為自己與品牌是好友,或是親密的兄弟姊妹,有些人則自認品牌已不再是朋友,甚至是敵人。有些顧客關係是混合型,例如對某個品牌又愛又恨。還有些顧客關係是疏遠的,有些則是親密的。有些顧客關係則是強烈的,或是薄弱的。在某些關係當中,其中一方擁有權力,但也有些類型的關係當中,權力是共有的。

聆聽訊號:釐清顧客與你的關係

若要按照關係的類型來將顧客分類,需要蒐集一些能顯示顧客對品牌感情與期望的資訊。換句話說,你必須建立顧客關係的雷達,以接收顧客的訊號。

首先,企業必須了解目前本身的關係組合中有哪些關係類型。最簡單的方法,是使用調查和訪談來了解;而經由電子郵件、線上聊天和電話獲得的大量資料,其中也包含與關係有關的訊號。此外,蒐集並分析在推特(Twitter)、臉書(Facebook)、部落格及各種論壇上的閒聊討論,然後利用受過訓練的程式設計師和專用軟體,確認使用者的情緒,也能讓企業從社群媒體中得到廣泛的關係訊號。

聆聽和擷取資料,也讓企業將顧客的訊號,轉化成有關下列因素的知識:人們是否正在尋求升高或降低他們與該企業的關係、那些關係是否正處於困境,以及顧客對企業的各種行動有何反應,例如對新價格或隱私條款的反應。你可以利用這些知識,決定哪一種關係提供最多價值。

較強固、堅定的關係,往往較為持久,因而有助於提高市場占有率,而且這類關係具有可預測性,因此更容易管理。但我們的研究顯示,這類關係的獲利能力往往低於其他類型。

了解規則:設計達成策略目標的關係組合

一旦分類整理了你的顧客關係,就可以開始設計一個可協助達成策略目標的關係組合,好好管理。你必須了解一些不成文規則,如果破壞了那些規則,會危害到顧客關係。這些規則涵蓋以下的議題:消費者和品牌會為彼此的關係帶來什麼,並從中獲得什麼;消費者和公司將如何互動,以及何時互動。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知道有這些規則的存在之後,你就可以採取行動,實現顧客的期望,同時設計你的關係組合,以納入理想的不同類型關係。有時候,這意味著強化想要的關係;有時候是要引導顧客轉向你較想要的關係類型;有時候則是要改變方式,以培養目標顧客群比較想要的那種關係。

例如帥奇(Swatch)手表想加強顧客與品牌的「親密關係」,因此推出設計大膽的廉價手表,為期只有一季。這個策略讓人們有機會與新身分共舞,與品牌短暫建立密切的關係,這和傳統的手表行銷做法,在顧客的一生中努力出售一、兩個高價位產品給他們,相去甚遠。

社群媒體Pinterest 則引導使用者循幾種不同的路徑,發展出不同類型的關係。其中一條路徑是鼓勵「一面之緣」的使用者,和有類似興趣的人,分享他們管理的收藏品。隨著使用者建立起自己的社交圈,他們與Pinterest 的關係轉變成「交情普通者」。而隨著他們把更多東西貼上這個網站,並繼續加深和別人的關係,使用者明白Pinterest 正與他們協力合作,擴大他們的社交視野,雙方的關係轉變為「隊友」。

重新導向:以關係為中心重組行銷

如果行銷單位維持傳統的做事方法,改善關係智慧的行動就無法生根或奏效。關鍵在於,要把關係視為長期資產。

太多企業把CRM 資料庫放在資訊科技部門,或是外部軟體顧問手中,根據簡單的演算法,來提供顧客服務回應,危機管理則交由公關部門去做。其實最好的方法,是以關係為中心來重組行銷。

行銷單位必須檢視公司的關係組合,確認哪些是利潤豐厚的正向關係,哪些是獲利較少的負面關係。選好策略之後,不管是強化、轉移或改變方式的策略,行銷人員都必須教育員工,改變他們的做法,建立適當的誘因,並根據各類型關係來建立流程。

關係導向的做法若要真正有效,就必須跨出與行銷有關的部門。關係智慧必須滲透到公司裡會接觸到顧客、或是會影響與顧客互動的各個層面,尤其是兩個經常外包的領域:資訊科技和顧客服務。

公司的電腦系統必須能蒐集、分析具體而細微的關係資料,那些資料存在於消費者的社群媒體互動中,以及和公司的溝通中。資訊科技部門若有受過社會科學訓練,像是社會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和家庭諮商的員工,會很有益處。這些人員比資訊科技分析師,更擅長從資料中推演出意義。

在顧客關係方面,顧客服務尤其重要。把顧客服務外包,並支付客服人員低薪的做法,常導致企業把客服人員與顧客互動的回應標準化,並大量使用寫好的腳本。為了維持順暢無縫的做法,企業必須教育客服人員了解關係的價值,並告訴他們,每個顧客和企業目前的關係,以及期望的關係是什麼。

因此,行銷部門在顧客服務的管理方面,必須要有發言權。行銷部門必須有權和企業內部可接觸到顧客的其他部門,分享他們對顧客的知識,讓這類知識納入企業做的一切事情中。

至於CRM 技術的用途,也應重新調整,不再蒐集經濟方面的資料,改為取得關係的資料。我們需要的是資料導向的同理心,也就是深入了解顧客的情況,好讓企業像可靠的關係夥伴一樣,與顧客互動。結合大數據(big data)和關係智慧,企業得以知道顧客已有的或想要的各種關係。以關係智慧為中心,重新調整行銷功能的方向,並在整個組織中傳播關係智慧,最終才能充分發揮顧客關係管理承諾的效用。

(摘自《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2014年7月號〈顧客關係破解版〉,翻譯│侯秀琴)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