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最夯的網路服務非LINE 莫屬,無論是掀起貼圖旋風、塑造人與人之間的親密互動、在台舉辦全球首場大型互動展覽,以及獲選為最受Young 世代歡迎的App,都可以看出台灣人對LINE 的風靡程度,甚至,從徵才也能看出端倪。
LINE 台灣在2013 年開放5 個職缺,吸引破千人投履歷;今年,隨著台灣使用人口激增,多元業務急速拓展,LINE 將廣納人才,宣告徵才人數無設限,只要是人才,你就來!
令人好奇的是,究竟LINE 需要哪種人才?除了專業能力外,還看重哪些人格特質?從面試流程到考題,《30》帶你一一揭密。
過7 關才能進LINE 工作
想在充滿熊大、兔兔的辦公室工作並不容易,比「過五關斬六將」還難,面試者必須通過7 個關卡的層層考驗。
前5 關是台灣團隊的面試關卡,約在2-3小時內完成,第6、7 關則是透過視訊,與日本總部或韓國母公司的主管面試。
注重團隊合作的LINE,不僅要通過主管面試,也要過「同事」這關。例如第5 關的團隊面試,就是由部門同事進行集體面試,「讓大家看看跟這個人講話的感覺,這個人跟團隊合不合,」LINE 台灣分公司市場總監楊文菁說明,這是比較輕鬆的關卡,像是跟「未來的同事」聊聊天。
通過台灣團隊的認可,接著第6 關由LINE 全球事業部總經理姜玄玭面試,針對LINE 的業務,以及創新能力提問,例如LINE 目前有哪些產品,還能開發哪種新的商業模式等,到了第7 關,由全球人資長進行最後一關面試,以及談定待遇。
想進LINE,需要具備3 種能力,分別是專業能力、自我要求的能力,以及英文能力。
以專業能力來說,徵求的不僅是專才,同時也要是通才,「至少要有一個專精的點,也要是通才,」楊文菁表示,LINE 台灣目前僅有20 多位員工,對於小組織來說,「T型人才」擁有專業知識的深度,也有廣博的應用領域,不但可以產生更高的效能,也代表人才有更強的適應性。
除了專業能力,LINE 還看重自我要求的能力,「如果總是習慣被動的跟在隊伍最後的人,絕對會跟不上我們全速向前的腳步,」楊文菁認為,員工必須要有「速度感」,指的是工作思維、思考能力可以跟得上快速變遷的工作要求。
快速變化的網路環境,加上近兩年崛起的行動通訊,LINE 的成功沒有經驗值可依循,卻造就了它的靈活本質,像是內部溝通決策的扁平化,組織編制也相當彈性。
「不怕解決問題、面對問題的人,才適合進來LINE,」楊文菁表示,在LINE 工作,沒有人會一步步對你下指導棋,「突然丟個東西給你,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想不出來就討論,必須獨自作戰的能力,也要有團隊合作的能力。」
即時、團隊合作、溝通決策,3 個要素組成LINE 的工作型態。
「問題溝通都是在LINE 群組裡面講,拋出問題,大家會給意見,像是過去怎麼處理這類問題。」從即時反映問題,到最終執行的過程,團隊作戰的緊密程度就像是即時通訊的本質,時時刻刻都在更新、互動。
積極、正面、有自信,才能帶領LINE 往前衝
LINE 的業務發展多元,連帶組織擴編快速,不同於其他產業「幾個蘿蔔幾個坑」的徵才方式,打破預計徵才數量的限制,LINE對招募人才的數量無設限,「只要我們需要的人才都來,」楊文菁指出,現階段包括行銷、業務、商務開發、遊戲測試工程師、電商人才等都是招募範圍。
LINE 像是一艘載滿燃料的火箭,需要積極、正面、有自信的人才自發性的發射領航。
LINE 要找的人才,絕不只是LINE 的重度使用者,學經歷也是其次,他們真正想要的,是有熱情並想改變世界的人。面試前,不妨將自己想像成LINE 的決策者,如果在LINE工作,你會為LINE 、為世界帶來什麼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