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已成立30 年的台灣EPSON 辦公室,一點都不覺得它是家日商企業。相較於傳統的日商,它似乎有點過於「活潑」。
進門右手邊有一個時鐘,時針跟分針指的不是數字,而是指向「顧客至上、尊重個人、珍惜地球資源」等標語,「這是我請學生做的作品,把企業理念跟藝術品結合,」台灣愛普生科技公司品牌暨企業事務部協理王玲珉,在18 年前進入台灣EPSON,是公關部門的第一位員工。
1969 年生的王玲珉,大學畢業後擔任飯店櫃台, 第二份工作就進入當時人人稱羨的日商企業,在台灣EPSON 擔任業務助理,如今,身兼3 個部門的主管職,成為品牌暨企業事務部協理,她是怎麼辦到的?
● 團隊精神>英雄主義,要「像」是在組織內的人
韓文系畢業,毫無行銷相關經驗的王玲珉,出奇打敗了另一位留學英國,主修行銷跟國貿的面試者,「因為當時面試我的主管說,他覺得我『像』是在EPSON 工作的人,」這個理由聽起來有點抽象,卻清楚傳達出日企在意團體氣氛的特點。
王玲珉分享了一個特別的求職經驗,「當你想去一家公司上班,可以試著觀察從你身邊經過的員工, 想像你在這裡會不會很突兀,這有時候是決定性的關鍵。」
集體氣氛是EPSON 在意的事情,對於徵才自然也有一套數據化的標準。
除了具備與職務相符的能力,另一方面還有「適配性測驗」來檢驗,包括社交能力、勤勉度、對新事物的接受度,分數並非愈高愈好,「分數要跟我們大多數員工是一致的,平均分數差多少以內,或跟多少百分比的員工是相符合的。」王玲珉指出,符合這些特質,就會「像」是在EPSON工作的人。
採訪進行到一半,王玲珉突然問了一句,「咖啡冷掉了吧?要不要換一杯,我怕不好喝了。」從未有人注意到的細節,在日商企業服務18年的她,卻是下意識的反應。體貼入微的照料,又提醒我,這是一家日商公司。
剛進到日商,王玲珉自稱,很辛苦,甚至是痛苦。「我連word都沒聽過,真的很土,」完全不會電腦的她卻要負責出貨、進貨,擁有不服輸的人格特質,讓她奮發自學,在短短3個月內熟悉職務內容。
● 講究文化打造職人,讓每個員工無可取代
王玲珉是一個「熱情、決心凌駕於能力」的求職範例,能力可以學習,重點是,對這份工作的熱情。她認為在日商工作最大的收穫是,從工作實務「磨」出來的「講究」精神。
「10點見A客戶,12點見B客戶並共進午餐」,假設你是日系企業的祕書,這樣的行程安排絕對不及格。
「事前的情報調查,掌握度要很高,」王玲珉用祕書安排行程的工作舉例,這裡的「情報」,指的是資訊蒐集。
安排行程得跟誰蒐集資料?包括負責A、B客戶的業務、雙方接待人員、還有餐廳訂位,行程表上面寫的是在A客戶待多久時間、對談內容是什麼、A到B的交通方式、伴手禮該準備什麼等等,「這才是『專業』,是細膩的品質」。
「講究文化」是源於「考慮接收者的感受」,不影響正確度,卻是細緻度的展現,
這種信念像是貫徹日本企業的武士道精神,成為了日商奉行的經典哲學。
「任何工作,都要把它做到『技術含量很高』,還有不可取代性高,那就代表你是這個領域的專家,是個達人。」王玲珉認為,這是她在日商學到的最大收穫,因為講究,讓每個員工都能成為「職人」,打造職場的不可取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