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愛有多深?
冰山原理
電影《鐵達尼號》的劇情,大家都耳熟能詳吧!豪華郵輪撞到冰山,在旅客們驚恐逃生的過程中,穿插著傑克與蘿絲的愛情故事。
其實,富有且已訂有婚約的蘿絲,是傑克生命中的另一座冰山。單純的街頭小混混傑克,怎麼知道對方與他是如何的天差地別,怎麼想像得到,為了愛蘿絲,他將要對抗的是什麼。
從驚鴻一瞥的相識到無可自拔的情慾,愛情的過程如此眩惑迷人,或許,你們的確共同經歷了一些美妙的時刻,但你怎知眼前的愛人經歷過什麼?冰山只有10%至15%會露出海面,其餘絕大部分都埋在海裡,這是鐵達尼號不得不撞沉的理由。海面上,一帆風順、衣香鬢影的歡愉之下,是巨大而鬼魅的另一個世界,當鐵達尼號上飲酒作樂的人們,以為漸漸靠近終點站時,其實是一步步走向了毀滅。
愛人的人生藏了85%你不知道的冰山底層。只和「冰山的一角」相遇,你就以為世界在你的掌握之中!愛人背後的生命經驗之沉之重之複雜,就算你真心想與之共負一軛,恐怕也是力有未逮。你怎能移植另一個人的歷史?不,你不能夠代替他活過他所經歷的山水起伏。你以為你愛他,他也愛你,這樣就夠了,卻不知道轉過身去,他有多少你無法想像也不曾想像的壓力、挑戰……是是非非、種種悲涼,再怎麼炙熱的愛情也不夠用。
根據浮力原理,當我們把海面上那15%的冰山削掉一部分之後, 因為整座冰山重量減輕,原本藏在海面下的冰山就會再浮出一些;你再削去一些,冰山又浮出一些……故事將會如此重複。
所以,除非你是強烈得不得了的颶風,有本事一早連根刨底把冰山刮了個透徹,否則不要輕易去碰撞冰山愛人吧!他的生命存在著你無能為力的、沉重的、深不可測的包袱。
2.愛有多黏?
密度原理
5公斤的鉛和10公斤的鋁,哪個密度比較大?1公斤的水和10公斤的水,哪個密度比較大?密度和公斤數有什麼關係嗎?或者說,在愛情裡,兩個人能夠有多麼契合,要依賴多少「黏度」呢?
答案可能和我們既有的認知與想像不同。
只要內在結構夠緊密,不論外在質量高或低,密度都可以很高,哪怕是5公斤的鉛和10公斤的鋁相比,前者的密度還是後者的數倍之多。所以,戀人啊!為什麼要斤斤計較你在愛人的外在世界裡佔了多大的分量呢?真正有意義的恐怕是,在愛的晶體裡, 你們靠得多近?有多少互動與交集?你們真的在對方的內生命裡佔有一定的分量嗎?
許多人的愛情觀就像硬要拿10公斤的鋁跟5公斤的鉛比密度一樣──怎樣?!我可是有10公斤欸!可是啊!愛情,怎麼能夠玩「人海戰術」?怎麼能夠振振有詞說什麼「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沒有苦勞,也有疲勞」?唉!真正的愛情是不能夠講這一套的。愛情不是慈善事業, 也不能掂斤論兩地比較,當然也不是形式主義。舒伯特說,如果我拿蘋果跟你交換橘子,我就有了橘子,而你有了蘋果;但如果我的心靈跟你交換,那麼,你就有了你的加上我的,我呢?也就有了我的再加上你的。蘋果換橘子,這是製造經濟, 也是愛情比較淺的層次:「你拿青春賭明天,我用真情換此生」;心靈交換則是知識經濟:「在交會時互放光亮」,這種愛情,困難多了。
我們的愛情不一定都能有很高的「含金量」,不過,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3.愛人再見
脫離速率
想像一下《瓶中信》的情節: 你有很多心事想要說,但是又不想和已經熟稔的世界分享,所以,你把這些寫紙上,塞進一個瓶子裡,往大海一扔,然後,你可能覺得心事已了,從此忘了。當然,你也可能像電影《瓶中信》的凱文科斯納一樣,認識了另一個世界的女人。
關鍵在於,這只瓶子脫離的方向與速度,它是否能夠藉著海水之力,真的到達了一個未知的、陌生的領域。而彼岸,又是否有一個好奇的人,願意打開這小小的瓶子,並且,何其幸運的,他能夠讀懂你信中的訊息。
人類因夢想而偉大,與另一個生命邂逅的渴望促成了一段冒險, 而這冒險的結果會是如何?《瓶中信》男主角在妻子過世後,心情非常低落,想要找人訴說。但他在決定把心事委付一只小瓶時,曾十分憂慮,如果海流及風向計算得不對,瓶子可能會被沖回來,萬一被自己家鄉的熟人撿到、看到,很可能成為當地的一個大八卦。他因此猶豫再三。
你愛人的脫離速率是多少?你得詳細計算,不然也許會發生凱文科斯納所擔心的事:瓶中信丟不出去,反而被沖回來,那不是後患無窮?在牽手的過程中,請試著了解一下你們各自的脫離速率如何?如果差很多,那可就有點麻煩呢!
著名的兩性專家約翰‧葛瑞(John Gray)提出了一個非常有名的愛情法則:「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物理學家說,火星的脫離速是每秒5公里,金星則是每秒10.4公里,還真是差很多欸!
4.禁忌的愛
巴斯卡原理
愛情,尤其是外人不看好、不贊同的愛情,往往也符合這兩個條件─相愛的兩個人彷彿自成天地,與外在的世界斷了線;而且在進入一定的階段之後,成了一種靜止狀態。巴斯卡原理一旦發揮作用,那力道將是非常驚人的,一起住在活死人墓裡的楊過和小龍女堪為代表。
外界反對、抗拒的力道只要一點點,在巴斯卡和槓桿原理的作用之下, 另一端能夠激起的力道即十分巨大。小活塞輕輕吹點兒風,大活塞的另一端已捲起千堆雪。為什麼莉莉和小鄭用什麼道德尺度、理性分析都沒有用,反而愈冷愈開花、人家愈罵他們就愛得愈起勁兒?因為他們處在一個封閉靜止的系統裡,受了力就四處散去,最後找到平衡點。他們才不會如大家所願,受到壓力後就爆炸、炸到分手。不,在激情時刻,戀人不會這樣,他們會全心全力維護自己的愛情,必要的時候,還輸出50倍、500倍的力量,搞得那反對他們的世界覆地翻天。
所有的禁忌之愛都在練習巴斯卡原理,所以,外人可不要輕言與這樣的戀人劃清界線。你若是這樣做,只是讓他們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擁抱得更深、相愛得更徹底罷了。悲劇往往是在戀人自認必須孤注一擲的時刻發生的,所以,千萬別讓愛人有機會證明巴斯卡原理,要想辦法打破他們的密閉狀態,讓戀人無須關著相愛;讓他們的愛曝露在空氣裡、陽光下;讓他們不再抵抗,事情才會出現變化。如果沒有變化, 那麼, 請你務必要相信,小龍女與楊過是真心相愛的,不管他們的身分是什麼。
5. 新鮮的愛
波以耳定律
你一定無法想像,一間面積大約200平方公尺、高4公尺的教室裡,有差不多將近1000公斤重的空氣,如果這個教室裡有100個人,平均每個人就揹負了10公斤重的空氣。10公斤耶!你覺得粉累嗎?
波以耳(Robert Boyle)告訴我們,在定溫下,空氣的壓力與其體積成反比。也就是說,如果體積變成原來的一半,氣壓就成了原來的兩倍。這是因為體積改變時,就會改變空氣中分子的密度,體積愈小,分子密度愈大,分子與分子擠成了一團,氣壓也就增加了。
波以耳定律的愛情故事當然也不讓人陌生。所謂的小別勝新婚,說的不正是這回事兒?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你儂我儂固然忒煞情多,但有的時候,空間也是必要的。愛情長跑了一段時間之後,我們就像水裡的魚、空氣裡的人,難以感受到滋養的存在。愛情出現了彈性疲乏症,沒了新鮮感,愛人顯得可有可無,於是有人改採貼身政策,3步一哨崗、5步一查勤,就像女性貼身用品,務必做到全面防漏,怎麼跳、怎麼跑,全在掌握中……。
按照波以耳定律的推演,這可能不是個好辦法,因為體積變小, 密度就會變大; 兩人伸展空間變小,壓力可是會變大的。你試試看把汽球加壓再加壓,保證它終會「砰!」的一聲爆炸。爆炸的意思是什麼?根據統計,法國男人最愛採取的「不告而別法」是告訴愛人:「我去買包香菸」,然後從此就人間蒸發,再也不見了!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失蹤男就是用這招對付愛人。為什麼?因為他覺得窒息、覺得無法再承受「every breath you take, I’ll be watching you!」的關係,又不知該如何說不,不知如何把兩個人的空間弄大一點,最好只好用此垃圾步,一走了之。
當你感覺對方愈來愈不把你、不把這分愛當一回事兒,適度的加壓是必要的,但加壓的辦法可有多種選擇。
其一是傳統的緊迫盯人法,但要有點黏又不太黏,可別讓愛人像爬喜瑪拉雅山一樣,在稀薄的空氣中,得了高山症。嗯……也許像玉山那般高度也就夠了。再者是整理浮額,告訴愛人:「咱倆再這樣下去,也不是個辦法……」。其三,當然就是欲擒故縱囉! 給他「失去」的壓力,恐怕比什麼都有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