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30講堂第6堂:王文璨的BenQ品牌奇蹟

換種思考做行銷

李康莉
user

李康莉

2005-05-01

瀏覽數 4,850+

30講堂第6堂:王文璨的BenQ品牌奇蹟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行銷從以前到現在,不外乎就是Exchange,利益的交換。公司提供產品,客戶提供金錢、或是時間的回饋。公司所思考的不外乎加速這個交換的效率,得到觀眾的掌聲與共鳴,也就是希望藉由品牌所產生的效果。BenQ之前做了許多研究,包括從內部的產品研究,到外部的市場、消費者研究等,當品牌的定位清楚,自然會吸引消費某一個產品的消費族群。品牌就像一個人,你喜歡這個人的格調、風格、或價值觀,品牌也有價值觀,有些品牌很活潑,有些很沉穩,都有不同的個性,這會影響到消費者對你的認知與喜好度。

從創立BenQ之初,我們就一直在思考要創立一個品牌,還是一個名牌?兩者有什麼不同?名牌就像是名人,特定的族群會對他有認知。名人講的話,對那個族群的生活、價值觀都會造成影響,所以當品牌變成名牌的時候,這些人會喜歡它的價值觀、它的風格,進而這個名牌會影響消費者的生活,提升人類生活的品質,這就是品牌背後最重要的一個使命。

在台灣創品牌,卻又要保持半夢半醒的狀態,才能活得下去。夢想來自遠景、熱情與堅持。醒的時候,每天要面對營業額、獲利率、產品價格、成本庫存、品質等。這些柴米油鹽醬醋茶,是醒的時候每天都要做的。

拳頭企業,而非龍頭企業

創品牌不是因為代工微利化才去做,創品牌是因為有種使命感,不要成為一個龍頭企業,而要成為一個拳頭企業。龍頭很大,但不一定對人類的生活會有影響力,拳頭企業不一定很大,卻一定會對消費者的生活產生影響力。這些都是BenQ在創品牌的過程中所思考的。

一個品牌基本上在賣一個夢,這是訴諸情感性的價值,也正是BenQ所強調的。12年前,現任明基電通的總裁李焜耀曾經提出一個企業願景──傳達資訊生活的真善美,這個願景一直沒有機會去實現,直到有了BenQ這個品牌,才把企業的使命,轉換成品牌的使命。所謂的BenQ,Bring Enjoyment andQuality to Life,藉由品牌的一致性,讓它能快速的在不同的國家接受到同樣的訊息。

管理跨國人才的挑戰

七年在歐洲管理國際人才的經驗發現,管理英國人、法國人、荷蘭人、德國人都迥然不同。荷蘭人因為1960年代的學潮,擁有社會主義精神,服膺公投的傳統,此沒有什麼階級意識,管理荷蘭人的重點在於建立共識。英國因為擁有議會代議制度的傳統,因此幾乎公司負責人底下,都有五大經理人分權負責。德國人則是屬於領袖萬歲型,必須有非常清楚且決斷的領導。大陸是未來最主要的市場。所有新的3C產品,尤其是影音設備等使用,亞洲的消費者都是最高段。從貧窮時候沒有錄放影機到有錄放影機,沒有手機到比誰的手機更新,亞洲的市場是排山倒海、跳躍式的成長。大陸有超過一億的中產家庭,未來消費力會追上美國。如何在這個時間點定位一個品牌,讓它隨著目前的浪潮繼續往前走,這是我們前進中國市場的原因。雖然目前中國還是一個很混亂的市場,但是絕對是一個足夠讓一個品牌作為研究基地發展的市場。

許多產品會先在大陸進行市場測試,沒有問題後再行銷歐美。很多企業把研發中心設在大陸,對當地族群做整合研究,研究人與機器的互動關係,也是很正確的策略。比如目前許多商品的資料庫裡沒有亞洲人的身材比例,都是參照歐美的人體標準。這些工業技術的基礎資料,都需要策略化的針對亞洲市場進行研究才能產生。

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訂《遠見》輕鬆帶回Arowana好箱!

美學正流行

另外,目前有一個美學的趨勢,高感性、高科技的產品漸成主流。很多學校開始有設計、美學相關的課程。這是一個consumer trend的結果。工業革命之後是賣方市場,消費者無從選擇。最有名的是1960年亨利福特的例子。當時福特只出黑色的轎車,他流行的一句名言是:「你要任何顏色請自由挑選,只要是黑色的。」這句話多麼體現了工業家的傲慢?實用是最大的價值,工匠藝術在當時並沒有成為最大的行銷訴求。

但是當整個產業變成供過於求的今天,世界逐漸成為一個買方市場。買方市場從以前到現在有很多生活型態的轉變,比如國際化與個人化。在同質化之中要兼顧異質化,就是目前講究的個人風格的追求。現在的iPod風潮,不過是把之前排山倒海而來對美學的渴望,累積在這個時刻爆發。到底什麼是美呢?我們發現,在這個時代,追求平靜生活的渴望,讓人產生愉悅感覺的商品,就是美的商品。

面對日益高漲的買方市場,所有的廠商也應該體認到,殺價不是好辦法,提高價值才是。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