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界,不是盡頭,它是這個故事的開始。愈往邊界走去, 土地愈形遼闊、人影愈形孤獨。遼闊顯現了人心的荒涼;孤獨逼出了人性的真相,邊境撞擊出一場深及靈魂、真摯動人的救贖之歌。看完《馬奎斯的三場葬禮》我不禁倒吸了幾口氣,內心深處彷彿被烙印了一個鋼印般的西部風景,那力道久久不能抹去。有點無言、有點悲傷、更有點心痛。靈魂彷彿經歷了一場深呼吸,而那呼吸讓人屏息。
西部牛仔時代的老式正義
《 馬奎斯的三場葬禮》背景設在美國德州西部,及墨西哥北部奇瓦瓦州的交界邊境,講一個墨西哥非法移民馬奎斯,慘遭一名美國駐警誤殺後匆匆埋葬,這是他的第一場葬禮。之後在被當地漠視非法移民權利的美國警方草草結案後,再埋了他一次,這是第二場葬禮。但牧場的工頭彼特──也就是馬奎斯生前的摯友知道真相後,決定背著警方親手緝兇、為友復仇。最後他找到了兇手,在看似即將以暴制暴、就地正法的瘋狂行徑下,他竟然綁架了兇手,強迫他踏上一趟漫漫的邊界之旅,將好友遺體運回墨西哥老家,一起為他舉行第三場葬禮。
片中由湯米李瓊斯飾演的偏執老工頭彼特,像一個過時的唐吉軻德。一個為了友誼,不計代價只為完成老友遺願的固執老頭。他不要兇手的性命,卻要了一個比性命更叫年輕兇手難以理解的無聊老玩意──那叫做生命的尊嚴。在漫天黃沙的德州邊境中,他活像是從古早的山姆‧畢京柏(Sam Peckinpah)西部片走出來的老牛仔,孤獨地徒步執行著他的老式正義。
折磨著這個趾高氣傲年輕兇手的,不是旅途的磨難、生命的威脅,而是他面對這個行徑古怪、宛如瘋子的老頭的恐懼與無知。這個恐懼化成了他眼神中武裝的嘲弄與輕蔑,而這輕蔑終究在旅程的盡頭化成了悔恨的淚水。人性在邊界的衝突中,一層一層地被殘酷地揭開,終至越界崩潰而獲至重生。
暴力與種族衝突的張力
這個劇本是由《靈魂的重量》的墨西哥編劇吉勒莫‧亞瑞格(Guillermo Arriaga),他應首次執導的湯米李瓊斯之邀,為他的德州故鄉而寫,獲得了2005年坎城影展最佳男主角、最佳劇本。湯米李瓊斯說:「我希望刻畫美國及墨西哥社會的文化差異,試圖了解現在和以前有什麼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以及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為什麼不能和平共處,並且呈現這個地方壯麗的景觀,以及天命不可違的道理。」一具非法移民的屍體、一個德州牧場工頭,以及一名邊境巡邏警員,交織了美墨種族文化衝突下,這一場充滿戲劇張力、撼動人心的史詩之旅。
那是個荒涼的德州邊界小鎮,生活極其單調,每個人似乎也都在跟自己的孤獨邊界奮戰。餐廳不斷出軌的老闆娘;每天看著肥皂劇、跟著老公調派到此的寂寞駐警老婆;住在邊境被兒子遺棄,卻因為篤信上帝,不能自殺卻要求別人殺了自己的失明獨居老人;唯有出了邊境才有勇氣打電話跟情婦求婚的孤獨工頭...片中壯麗無垠的德州邊境景觀,比起《斷背山》裡寬廣青翠的懷俄明州草原來,少了情,多了孤寂與滄涼。或許透過美國人自己的眼睛,更貼近了美國文化疏離的真相。這幾年自911以來,美國陸續產生了許多探討暴力與文化種族衝突的好電影,都讓人印象非常深刻。是反省,也是自我救贖吧!大家都懷念那個還有正義的西部牛仔年代,在這部電影裡,一個頑固的美國牧場工頭帶我們尋回了那個美好的堅持與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