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建築旅行者,在古羅馬、新亞洲穿梭

東海大學》建築系

林玲瑩
user

林玲瑩

2013-03-01

瀏覽數 3,700+

建築旅行者,在古羅馬、新亞洲穿梭
 

你可以站在殘破的古羅馬競技場前,感受千年帝國繁華落盡的蒼涼,傷感猶存,下一刻便沐浴在托斯卡尼小鎮裡的陽光和歡笑;你可以凝望印度皇帝沙加罕建造給已故皇后姬曼‧芭奴的泰姬瑪哈陵,為青石玉牆所凝滯的柔情愛戀垂淚,轉眼便發現雲南麗江河畔納西族少男少女的青澀情誼,日日在類四合院建築的木楞房裡真實地上演,如此跳躍時空的畫面,彷彿是旅人才有的經歷,卻是東海建築系特有的課程之一。

穿越時空的建築旅行,既在古羅馬建築中穿梭,又在亞洲崛起的新城市中前進。

在東海建築教育思維中,建築師與旅人無異,以開放的心態探索不同文化與藝術鑿刻於時代的痕跡,才能豐厚創作的底蘊。

東海建築系系主任關華山說,這就是東海建築系的特色。從2006年起,東海建築系舉辦羅馬移地教學營,每年暑假帶領20位大四學生前往美國建築系排名第一的康乃爾大學的羅馬校區,由義籍教師教授「義大利的建築和城市文明」、「羅馬歷史城市的空間補綴與增生」課程,長達1個月浸淫在古希臘羅馬建築文明發源地,以羅馬城市建築特徵進行創作。

除此之外,東海建築系已觀察到亞洲城市的崛起,根據《經濟學人》日前預測,2050年亞洲將占全球經濟一半以上,中國大陸的人均GDP將如同今日的瑞典,關華山強調,經濟發達意味著城市建築的進步,東海開設「亞洲城鄉建築文化專題」、「亞洲城鄉建築研究」等課程,與亞洲新興崛起的發展城市,如印度Krvia建築學院、泰國朱拉隆功大學(Chulalongkorn University)等校簽訂交換學生計畫;每年與中國合辦工作坊,今年學生便與雲南昆明理工大學建築系合作,將麗江一帶古鎮蘊含的地方文化資產轉化為觀光資源。

階梯式建築 逐步發展設計能力

走進東海校區,宛若走進建築美學基地,全台知名的建築路思義教堂,是東海大學最著名的地標,雙曲線薄面設計,兩側線條在天際收合,呈現內斂和諧之美,出自國際知名建築師貝聿銘之手;事實上,整個校園以美麗聞名,步行其間,輕風吹動樹葉挲挲作響,陽光和綠蔭在建築牆面上相映相疊,東海大學建築系系友黃國治曾比喻,「建築退位、人文彰顯」,就是那麼有人文味,東海創校精神深耕在建築教育裡。

在基礎建築結構和工法教學之上,東海建築系偏重訓練學生設計發想,沿襲1960年創系以來的美式教育風格,自由、開放的系風鼓勵學生盡情創作,每週2次共12小時的評圖課程,主要是希望激發學生設計動能,關華山表示,透過「設計發展」的概念,訓練學生逐步修正,最後創作出成熟的作品。

東海建築教育如同系館採用的階梯式設計,緜長的階梯扶搖直上,從底層到頂樓一眼望盡,由下而上是每個年級的工作室,象徵建築之路必須步步邁進;反映在5年制課程設計上,一到三年級著重基礎設計概念的知識與技術,學生須具備獨立設計集合式住宅建案的能力,四年級開始發展專長,系上開設都市設計、永續發展等4大領域,同學依興趣選修,再以此延伸為五年級的畢業製作。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階梯式設計也讓不同年級的創作空間彼此透明開放,各年級學生互動頻繁,無形間建立互助精神,關華山舉例,東海建築設有畢業製作「槍手制」,由五年級生統籌,分配一到四年級學弟妹協助自己畢業製作的不同部分,關華山解釋,在建築事務所裡,建案通常設有專案管理人,負責帶領團隊完成任務,一方面形成合作團隊,一方面學長也帶領學弟妹有實務經驗,「讓學生在學校裡就練習事務所的工作模式。」

理性與感性 建築系要「通才」

建築學門有別於其他設計科系,發揮創意之餘必須兼顧現實,考量使用者和整體環境,東海建築系系學會會長姚樹全表示,「國中時原本對設計有憧憬,後來發現自己不是那麼浪漫,介於理性跟感性之間」,因此選擇就讀建築系。

在東海就讀4年,姚樹全如願獲得許多創作機會,也觀察到東海的學生對於設計近乎痴狂的熱情,他直言,「同學常常熱烈地討論設計作品,彷彿它不只是個作業,而是一個正在實行的案件」,這樣的氛圍培養極佳的創作風氣,卻也考驗學生的毅力。

但姚樹全也直言,要進東海,必須要有很堅定的意願,許多學生進來才發現自己對建築並非這麼有熱情,課程壓力大,轉系者不在少數。

因此,關華山指出,學生首先要問自己對於建築到底有多少熱情,其次,學生對任何事物要具備好奇心,並非只專注在建築本身,涉獵各領域的知識將影響設計的視野和思考模式,而創意最終都要以該建築服務的對象為依歸。

想成為東海建築人,「一定要有複雜思考,以及單純的心性,」關華山總結說。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