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孤軍奮戰16年找到氣喘救命丹

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 張子文

江欣怡
user

江欣怡

2007-05-01

瀏覽數 5,500+

孤軍奮戰16年找到氣喘救命丹
 

「研究開發過程中,大部分的日子, 都是沒有消息,或是挫折。」這樣看不清楚未來的日子,張子文足足熬了十六年,全為了「樂無喘」(Xolair)這款新藥。

2003年6月,備受市場矚目的抗過敏新藥「樂無喘」,歷經十六年研究,終於通過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的上市核准;今年2月,「樂無喘」發明人張子文在聖地牙哥接受美國過敏、哮喘與免疫學協會(AAAAI)頒贈2007年榮譽會士獎(Honorary Fellow Award),這是該協會創立六十年來,第一位華人得到這個全球免疫學領域中最重要的獎項。

獲獎固然雀躍,但對張子文來說,發明「樂無喘」,更大的意義卻在於「可以讓全球超過一千萬個因哮喘、氣喘、過敏等症狀所苦的家庭,得到解藥。」張子文道盡心中感觸。

四十年前,在清華大學化學系念書的張子文,還難以想像,會有這麼一天站在舞台上,接受來自全球免疫學權威的讚揚,更沒想過,自己會有一天,能因一項研究發明而造福如此多人。

大膽換軌,博士後轉攻免疫學

事實上,不管是學術或創業生涯,張子文這一路走來,可說是波折不斷。

張子文是清大化學系第一屆的畢業生,當時,系上幾乎所有同學都準備出國念書,只有他決定留下來念研究所,「快畢業時,我的論文指導老師說:『既然你有個不錯的題目可以做,就留下來繼續念研究所吧!』我就留了下來。」

那時正是全球基因研究展開的序幕,不受常規侷限,喜歡自己摸索研究的張子文,居然能以一篇分子生物論文,得到在國際知名期刊《Nature》雜誌刊登的機會,不少影響深遠的科學發現,最早就是在《Nature》上發表,譬如DNA的雙螺旋結構,就是1953年《Nature》裡的兩頁短文,卻掀起生物學的大革命。

以學生身分, 就能在《Na -ture》上發表論文,形同為張子文的學術生涯打了一劑強心針,看起來像是即將搏扶搖而直上,但接下來的十年,張子文的發展,在同儕與教授眼中,卻像迷航一般令人難解。

清大化學所畢業後,張子文順利申請到哈佛大學,1977年,他拿到博士學位,做的是肌肉裡蛋白質的分解現象,但在攻讀博士過程中,他接觸到免疫學,被勾起興趣,決定在博士後轉換學域,到麻省理工學院(MIT)做免疫學的博士後研究,但此舉卻讓指導老師很不解,「那時,我已經出了很多論文,學位也拿到了,只要再增強,一定可以拿到助理教授的職位,老師對我要轉換學域很不明白。」

做完了博士後研究,理應留在學術領域發光發熱的張子文,卻又很主見的選了一條不同的路,決定跳入業界,再度讓所裡的老師跌破眼鏡。

從哈佛到MIT,張子文一路走來,贏得知名學府的教授讚賞,但他「隨興」轉軌的大膽決策,卻也讓眾人錯愕,「做決定的時候,我不會考慮接下來的階段,我都是因為興趣而去做。」張子文說。

力抗侵權,小蝦米對上大鯨魚

1986年,張子文舉家搬到休士頓,離開業界,進入醫學院執起教鞭,時值生技產業創業潮,擁有五年的業界歷練,張子文感覺時機與能力都成熟了,在學校鼓勵下,他與Nancy(唐南珊,張子文的前妻)在休士頓共同創辦了Tanox生技公司。隔年春天,長期受嚴重過敏所苦的張子文,因為草長得特別快,呼吸道極度不舒服,晚上睡不著的他,靈光乍現,想到是否可以藉由中和IgE(人體中引起過敏的中間物質)的方法,來為患者減輕痛苦呢?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這個想法,來自當時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剛核准一個免疫抑制劑,類似的方法,或許可以應用在抗過敏的治療上,但是張子文提出時,當時的生技業界都極為質疑,覺得行不通,張子文對於自己的想法卻很有信心,他帶著計畫書找了二十家大廠投資,包括諾華(Novartis)和基因科技(Genentech)都在探詢的行列中,在1990年,諾華帶著試驗的心情決定初步投資Tanox。

1991年,藥物的第一期臨床實驗完成,結果卻不如預期,隔年,基因科技對外宣稱他們也有相同的藥物技術。曾經把產品送到基因科技做測試的張子文,決定向基因科技提出告訴,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做法,造成三名外部董事出走。

當時內外無援的張子文,一度回到台灣尋求技術合作或是收購的可能,但也因為這場官司而毫無結果。

眾叛親離,靠信念死守實驗室

不只如此,張子文的婚姻也在同時期劃下句點,在研究受阻、官司纏身、家庭等的壓力之下,張子文並沒有崩潰,更不願退縮,仍然堅信自己的判斷,即使身邊的人,一個接一個離去,他還是孤獨地堅守在研究室裡,「那時候,是我出現最多想法的時候。」

1995年底,終於有了重大突破,先是藥物第二期的臨床實驗結果出爐,有了令人滿意的藥效,另一方面,Tanox在歐洲與美國先後取得專利權,這對於與基因科技的官司來說是一大優勢。

不久後,基因科技開始讓步,與Tanox談和解條件, Tanox的陰霾至此可說一掃而空。

甚而,基因科技去年1 1月宣布,以總值9億多美元,相當於300多億元台幣併購Tanox,當年官司纏訟,演變為今日攜手合作的局面。

因為與基因科技的一場官司,張子文幾乎喪失了全部,但如果不是他堅持到底的精神,恐怕今日的一切成就都不可能發生,「如果重來一次,我可能不會用同樣的方式面對這些困難(跟基因科技的訴訟),但我卻從不後悔做出這樣的決定。」

暢銷書《執行力》作者夏藍(Ram Charan),在最新力作《實力》中強調,大事業的成敗關鍵,繫於有效的定位,「而定位的竅門,必須具備各種高度的視野,才能思慮周全,發現新的機會。」

因為不計較眼前的利害得失,張子文才能以高度的視野,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發現新機會,並甘願忍受寂寞與冷眼,努力讓別人眼中不可能的願景成真,即便背負上「眾叛親離」之苦。

「做自己有成就感、滿意的事,一定會做出事情來。」張子文淡淡地說,彷彿那十六年的艱苦研究,只是一眨眼。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