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在不同場合,聽到許多新一代的年輕人,在跨越職場生涯中最為生澀、最為難熬的頭幾年摸索期後,才剛開始在工作中享有責任、義務和揮灑空間時,卻紛紛萌生退意,不是想轉換跑道,要不然,就是想要適度休息一下,再重新出發。於是,我通常會故作驚訝地問:「怎麼會這樣呢?都熬過來了,為什麼不想再繼續做呀?」答案,不意外地,經常從「壓力太大」開始,再仔細地問好一陣子,才會說出:「我的老闆...」或是,好久好久後,才斷斷續續地說:「我的老闆脾氣很怪,很難摸透、很難相處、不授權、大小事都要過問,真不知道怎麼和他共事,這樣下去,我不會有前途的...」聽起來,老闆真是阻礙前程的龐然怪物。
遇事不逃跑,專業能力高
不可否認地,依據全世界的人力資源統計,上班族的離職因素,那壓下來的最後一根稻草,有相當比例是和直屬上司有直接、密切的關係。其實這裡面有很多迷思,需要冷靜下來好好地把自己檢視一番,孔子說:「反求諸己」,就是這個意思。
或許,有些人在生涯上的成功轉進,的確可以在同一個領域中持續大放異彩;然而,那畢竟是少數,大部分的人在轉換跑道後,要以嶄新的面目從頭學起,重新領略、面對不同產業的生疏,這樣,就會長時期在基層中耗掉精力和體力,延緩升遷的速度。
再回頭看看那些選擇堅守原來崗位的、那些並不比我聰明的、那些遇到困難「打死不退」的、那些心中沒有小我,只有大我的,待在同一個職場默默地耕耘幾年以後,卻以多年來長期累積的專業素養,打下一片天地!台語有句俗諺說:「戲棚下站久就是你的!」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有時你會想,人生還真是不公平,但是,是真的不公平嗎?
移轉情境術,化壓力為轉機
如果,把人生的故事倒敘回來,你會認為這些長期在一個領域裡打拚的專業人士就是成功者,因為他們的專業表現確實很精采,原因無他,他在這個領域待得夠長、夠久,經歷過的事情夠豐富。你還會想要問問他們是如何成功的?其實他們會暗地裡笑笑,因為,他們打心底知道,自己只不過是抱持「遇事不跑不逃」「要變不要不變」的態度,比別人更為執著、更為堅持、更為徹底地追根究柢,但是卻又說變就變,不輕易的逃避困難,勇於挑戰而已。
讓我們想想,這些人難道都沒有感覺到一絲絲的壓力嗎?難道,他們都百分之百和直屬上司如膠似漆嗎?不全然是。
我們發現,這些所謂成功人士的情緒管理確實有獨到之處,當壓力來時,代表有許多不確定性的事物橫在眼前,不是自己的經驗所能掌握。他們知道,這時,假若仍然用自己有限的觀念和經驗來看事情,那麼事情通常很難向前推展;相反地,用別人的看法重新檢視,通常會有逆向思考的突破變化。
他們的焦點和眼光,會很快從「壓力」兩個字,或是「老闆給我什麼感受」,移轉到「如何處理壓力」和「如何學習改變眼光,來處理新的事物」「如何運用比我更有經驗、智慧的老闆,來變身我的教練,一起處理事情」上,運用「移轉情境Paradigm Shift」的特質和習慣,立即改變自己原有的思考,快速地處理事務,瞬間解除了高壓警報,也學會了如何對抗更為高壓的高壓。
他們為什麼會這樣?因為,經驗告訴他們,當壓力來時,就意謂著責任來了;當責任來時,就意謂著關鍵時期來了,也意謂著,給你表現的機會來了。「機會」對這些人士的吸引力,是大大的超過了「壓力」的啃噬,也正因為如此,對一件事物的不同看法,把「壓力」看成「機會」,就成功地改變了這些人的一生職涯。
「要變不要不變」,要隨時保持變,隨時提醒自己不要不變,多多運用壓力鍋的原理,壓力來時就變,愈壓愈快愈有力!那麼,我相信,當你扛下壓力、扛下大任後,在職場中快速升遷就指日可待,這時,你的工作將是一種無可替代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