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近,大家都在想,2012 年景氣冷颼颼,今年年終獎金會不會也跟著共體時艱?
根據104 人力銀行調查發現,今年上班族拿進口袋的年終獎金平均只有1.11 個月,創下3 年來最低的紀錄(詳見圖1);跟去年相比,23.1% 的受訪企業表示,今年年終獎金會變少,減少幅度可能達0.14 個月。
15 個產業中,只有金融投顧及保險、休閒旅遊、大眾傳播、住宿餐飲服務業等4 個產業的年終獎金比去年多,電子資訊代工業持平,其他像文教相關、一般製造、電子資訊研發及軟體產業等,年終獎金都可能比去年減少許多。
但是大家也不用太悲觀,超過9成以上的企業表示會發放年終獎金(詳見圖3),去年獲利表現良好的金融與住宿觀光產業,今年年終也都較去年增加。
想知道你今年年終獎金可以拿多少?是不是可以從各產業年終獎金表現找到2013年新工作機會?職場工作者必須知道的2013年終獎金大解密。
解密1 金融勇冠年終王,平均1.3個月
從104銀行15大產業分類來看,今年年終獎金最「厚」的前5大產業,分別是金融投顧1.3個月、法律/會計/研發1.26個月、大眾傳播1.26個月、運輸物流及倉儲1.25個月、以及電子資訊代工的1.2個月。
金融投顧保險業今年年終比去年增加0.36個月,成為各產業中最穩定、獎金也最高的產業,擠下去年冠軍的法律/會計/顧問/研發業,成為今年的年終王。
104獵才顧問中心資深副總經理晉麗明表示,市場景氣前景不佳,但是去年不少金控及壽險公司業績開紅盤,去年前10個月就大賺新台幣2000億元,加上金融業海外大陸布局穩定發展,也帶動從業人員的薪水與年終獎金水漲船高。
解密2 服務業冷熱兩樣情:
觀光夯,內需餐飲轉保守除了金融產業承續去年力道,在今年年終獎金的表現上出色之外,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服務業每年年終獎金都屬於末段班行列,但是這次調查中,4個年終獎金增加的產業裡,休閒旅遊與餐飲服務業就占了2項。
像旅遊觀光業受惠陸客來台商機,今年年終獎金也較去年成長0.29個月,晶華飯店董事長潘思亮就表示,今年年終應該持續去年水準,平均2到4.5個月。
相較於旅遊觀光業樂觀看明年景氣,去年風光拿年終的餐飲服務業,今年卻轉趨低調,雖然年終獎金也比去年增加,但是0.04個月的增加幅度,遠遠少於同樣是服務業的觀光業。
企業發放年終是反映前一年營收,去年年終亮眼的內需服務業,今年因為大環境景氣變差,多少會影響以內需市場為主的餐飲服務產業。
但是晉麗明仍看好餐飲服務業的未來發展,「既然外銷性的產業不好的話,整個政府或者是產業擴大內需的力道會很強,剛好也給這些產業一個很大的著墨空間。」
解密3 文教、製造前景堪憂,
軟體人才搶手不熱
景氣不好,影響最多是哪些產業?
2012年似乎是補教、出版業慘兮兮的一年,一方面網路資訊發達,讓願意買書的人大幅減少;另一方面,網路讓出版與教育的門檻變低、競爭變大,獲利相對也就大幅縮水。
這些原因都讓文教相關業以0.74個月的年終獎金吊車尾,獎金也是大幅縮水,比去年減少0.27個月。
另一方面,一般製造業雖然年終沒那麼慘,但是年終與去年相比也是硬生生少了0.2個月。
因為歐美需求不振,加上大陸調高工資,勞工成本增加,加上東南亞新興國家都能做代工,競爭也增加,「成本的競爭,永遠是個魔咒,台灣本身如果以製造、成本為重點的產業,在2013 年還是會受到很大的衝擊,」晉麗明說。
有趣的是,去年熱門的軟體業,年終獎金居然跟一般製造業一樣,比去年少0.2個月。
主要原因在於,軟體為主的產業發展尚未成熟,相較之下,台灣還是以電子資訊代工產業為大宗,這樣的情況當然也會反映在年終獎金表現上。
除此之外,晉麗明也表示,整個科技產業往雲端、軟體走的趨勢在去年就已經可以看到一些端倪,像是以App 或雲端為主的人才仍舊是供不應求、炙手可熱,「但是台灣整個科技產業,軟硬體是綁在一起的,因為硬體的需求大幅下滑,但軟體人才都集中在軟硬體兼容的產業,也讓他們的年終獎金不如預期。」
解密4 第二專長+關鍵人才+趨勢產業
展望2013年,企業普遍保守,職場工作者又該如何讓自己在今年年終不用擔心受怕,害怕年終獎金縮水或甚至於飯碗不保。
晉麗明提醒職場工作者,想要讓自己每年年終都可以立於不敗之地,有幾個可以去思考的點:
第1,幫自己建立2 個以上的專長,才能讓自己至少在年終獎金上面立於不敗之地,因為新的專長能夠讓自己的價值提升。
第2,你要讓自己變成關鍵人才。因為景氣不好,公司可能會去裁助理、行政人員,但是絕對不會去裁研發,可能也不會去動業務的薪水,因為這些工作與公司營運息息相關,能夠創造很大的附加價值。
所以你必須很清楚,自己的工作職務含金量夠不夠高、有沒有離公司營運核心很近,還是如果說你的工作跟營運核心離得很遠,那肯定每一年都要擔心年終獎金的問題。
第3,趁早讓工作與未來產業趨勢結合,比如說以現在的趨勢來看,做硬體研發的價值可能沒有那麼高,但做App、寫軟體、做雲端就水漲船高,或是說整個製造的趨勢好像慢慢沒落,現在開始的是服務需求增加。
如果你還陷在過去硬體或製造業的想法中繞不出來,當有相關人才的量愈來愈多,或是整個產業的需求上有點沒落的時候,當然整體薪資或年終獎金就會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