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職場氛圍是,一堆人找不到工作,在外面尋求機會;另一方面又是就職者,也抱怨爆肝加班薪水低,更不敢離職隨便換頭路。
好像婚姻一樣,在裡面的想逃出來,在外面的卻想一股腦地擠進去。這種看似衝突的現象,充分說明職場的多元及詭譎,常常讓人霧裡看花、分不清楚。
人生是不斷的鍍金
分2個層次來談這個問題,首先是對職場裡的人,不論是想換工作,或是續留在公司裡,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不是在做鍍金的功夫。人生要像烤漆、鍍金一樣,是一層層的鍍上去,最後就能讓你愈來愈亮。每一次的換工作,都要想到是否能鍍金,否則換工作卻是掉漆,那就失去光彩亮度。
舉2個例子說明,有一位義大利籍的工程師,他學校畢業後就到日本愛普生公司上班,因為當時他看到日本第一,且亞洲正在崛起,他認為到亞洲,且選上日本是有機會的。很快的,飛利浦擴大在亞洲布局而找上他,他跳槽擔任副總。隨後,IBM也看上他的專業能力,邀請他在諮詢部門任重要職務。沒多久,他又受邀出任日本三菱公司澳洲分公司總經理。
50歲不到就坐上跨國公司總經理一職的他,轉職的態度就是鍍金的方式,每換一次工作,就把自己的身價鍍一次,讓人更看到他的光彩,也看到他的能力,就很快達到工作的高峰。
另一例子是,一位在傳產公司擔任資訊部門的經理,後來雖自修拿了一個EMBA學位,也讓他順利轉到另一家公司擔任特助,輔佐執行長。不過有一天,公司請他去接一個科長的缺,他無法接受而離職,最後又轉到另一家公司擔任經理。
這例子的主角雖然有轉換職務,但他沒有鍍到金,只是空轉,最終就沒有靠著鍍金幫自己在職場上加分,非常可惜。
鍍金,鍍什麼?
鍍金是要鍍能力,不是鍍頭銜、職務而已。像第一個例子,該名義籍的經理人,他在每一次的職務上去累積自己的實力,成為自己的經驗,如此再運用公司的知名度,就在每次轉換中獲得加分與升級。否則,就像第二個例子,沒有在轉換的過程中獲得加分,那就可惜掉了。
也就是說,如果你沒有辦法在轉換職場中獲得鍍金的機會,那其實不換也罷。因為一旦新公司新主管發現你沒有能力,原來只是空匣子,那就會被識破、被換下來。如此一來,你過去的轉換過程都是白費,浪費了時間,更可能因此就沒有機會了。
如何選擇公司?
在職場中的人要不斷鍍金,那在外面的人就要慎選公司。該如何選擇?以下簡單方法可作為依據。
1. 看產業生命週期(business life cycle):產業生命週期最簡單的評估就是這個產業是不是進入成熟期,甚至已到了衰退期。舉例來說,DRAM產業已到了成熟期階段,如果沒有辦法有自主技術與居產業的龍頭,那公司的前景就會有問題。台灣資訊產業也面臨此嚴重問題,如果沒有自有技術,且不是龍頭地位,那很危險,如果要進這樣的產業及公司,可能就要三思而行。
但,成熟期的公司不是不能進,關鍵在公司有沒有創新與技術開發。如果有,那會在成熟期時,因為技術突破或創新,讓公司再創新契機,就不會有問題。許多百年企業能長青存活,就是不斷有創新突破,力抗產業週期的宿命。
2 . 看該公司的產品有沒有競爭力(product lifecycle):公司的產品是否能一代一代的延續下去,而不是一代拳王。聯發科最初以電視晶片問世,創造了佳績及知名度,接下來呢?還要有手機晶片或網路晶片,如此才能延續產品壽命,也讓公司更有競爭力。反之,諾基亞及惠普現在遇到些困難,在產品推陳出新的能力上稍弱,就受到蘋果的威脅,也讓他們現在很辛苦。不管你現在是急著找工作,或考慮換工作,一句話勸告:人生就像買房子一樣,你要買的是住一輩子的房子,還是買一時的房子?一輩子的房子就如一輩子的工作,在現在來說可能不易找到,找到了也擔心做不久;但一時的房子,就是這棟房子是可以增值的,就是好房子。工作也一樣,找一個可以加分鍍金的工作,才是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