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10.10.10為自己做最好的決定

成章瑜
user

成章瑜

2012-03-01

瀏覽數 3,050+

10.10.10為自己做最好的決定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第一次認識石立健,那天的台北特別冷,他穿了一件黃色帽T,參加《30》創業論壇,石立健主動舉手,說他剛下了一個重大決定。

他出身知名的工業設計研究所,在廣達工作多年,一切都是如此完美,但內心一直有個聲音呼喚他,他很想寫自己的東西,寫劇本。聲音愈來愈強烈,他辭職了,自創了一家「宇宙點子」公司,一手接設計案,一手寫作;可是真正開始後,他反而陷入另一種焦慮,不知道這個選擇對不對?

關鍵時刻的關鍵決定怎麼下?怎樣才是對自己最好的決定?

《30》 雜誌與104 銀行合作大調查發現,超過一半的人對自己工作價值感到模糊,職涯發展至少延後5 年。 超過25%的人25 歲才進入職場,46%的人,想要30 歲當上主管,但是準備時間緊迫。

石立健讓我開始思考兩件事,很多人急著跟著社會的心理時鐘跑,忘記了還有一個自我成長時鐘,包括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樂此不疲的是什麼?自己應該為自己承擔什麼責任?如果自我成長時鐘早一點跳出來,早一點跟社會期待的心理時鐘對話,決定是不是就不會如此焦慮?

我們在做決定時,是否常把不是問題的變成問題。像如果失敗我會…,別人都怎麼想我…,決定做錯了我一定會…,這些假設,通常是我們怕做錯決定,自己給自己的說法,而非決定的重點。

其實很多問題的答案,都在你選擇的價值。

前《哈佛商業評論》總編輯蘇西‧威爾許有個「10.10.10」決定法,面對難題,「我有哪些抉擇?10 分鐘後可能帶來什麼後果?10 個月後又會如何?10 年後呢?」這是個很純粹的關鍵決定訓練,能讓人思緒清楚而且獲得勇氣。

本期封面故事「做,對自己最好的關鍵決定」,試圖從社會心理時鐘—20找方向、27 定錨、30 而立、35 轉型、40 再定位,在關鍵時刻做關鍵決定;畫出「你為什麼做不了決定」大地圖,也請到職涯教練陳朝益和石立健對話,希望把關鍵決定的問題系統化。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HP 董事長王嘉昇、奧美董事總經理唐心慧、鼎王執行長陳世明及當紅演員陳柏霖現身說法。陳柏霖說,「我要用自己的方式,而非劇本設定的狀態,在世上留下屬於自己的樣子。」而你, 也能有Guts 的留下屬於自己的樣子嗎?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