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原力與你同在。」(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這是電影《星際大戰》裡,絕地武士日常碰面或道別時,用來問候或表示祝福的慣用語。
何謂原力?電影中,身為師父的歐比王,對徒弟路克這樣解釋,「原力,給予絕地武士力量。它是所有生物創造的一個能量場,包圍並滲透著我們,有著凝聚整個星系的能量。」
簡單來說,原力,來自於所有生物共同創造出來,存在於大自然的能量場,賜予絕地武士強大的力量,抵抗黑暗勢力,就像電影阿凡達中,當納美人透過聖樹與大地之母伊娃連結時,聚集潘朵拉星球生物的力量,讓男主角起死回生,永久轉移到阿凡達的軀體上。
然而真實生活中,沒有原力、更沒有大地之母伊娃,我們的能量卻也隨著大自然的律動有所消長,古人常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一天都是日起日落,經歷一個又一個小循環。
心理學家呂政達表示,大部分的人,一定是早上最有精神,到了下午,有些人會吃點心、下午茶,就是想要延續來自早上的活力。一直到下班後,感受到能量漸漸的消退,到最後晚上要睡覺時,能量回歸大自然,代表一天又將結束,重新儲存能量,繼續明天新的循環。
「這就是佛教說的,成住壞空,」呂政達說。
成,是能量的成形;住,是存在,能量開始運作;接下來走到毀壞的階段,就是壞;最後是空,任務完成,能量再度回歸大地。
一般來說,一個人的能量增長或消退,會依循這樣的節奏,形成一個正向循環,每當一個循環要開始的時候,一定是充滿活力,到最後晚上失去力氣,就是要睡覺、充電的時候。但是往往很多人,白天工作忙碌又充滿壓力,到晚上卻還是離不開工作思緒,不能好好休息的結果,隔天一早起床,反而更沒有精神,變成一個負向循環。
所以很多人會希望在工作到一個階段之後,放個長假,好好休息,讓自己的身體跟心理都回歸到正向循環。
能量管理 1 暫時抽離 停下思考洗衣機
只是很少人能真正離開工作一段時間,這時候,進行暫時抽離,讓自己從工作狀態中抽離出來,形成一個短暫的轉換,也可以達成短暫休息及充電。
「因為你不可能真正離開工作,所以你必須每天做一個儀式,讓自己從現在的狀態抽離出來,」呂政達解釋。
抽離的目的,就是讓自己暫時離開環境,讓想法不要一直在工作上。
為什麼要離開環境?因為工作本身是一個很大的框架,當人進入辦公室那一刻,身體也進入這個環境當中。環境本身會產生壓迫感,一個一個小隔間、電話聲此起彼落,機器、韻律、步調,都在提醒你,正處於工作的狀態當中,只有離開這個令人感到壓迫的環境,才能讓身體有抽離的感覺,達到真正放鬆的目的。
光身體離開工作還不夠,接下來,就是讓思考也離開。
因為人的思考是連續不間斷的過程,所以感到累的另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我們無法停止思考,再加上思緒會跳來跳去,從下星期要交的報告,想到今天早上開會內容,接著想到老闆不高興的表情,一直到昨天跟女朋友吵架。
像這樣思緒不停的轉動,就像洗衣機在攪動衣服一樣,愈攪,衣服就統統打結在一起。這時候,如果可以把腦袋停下來,把思緒像打結在一起的衣服,一件一件分開,反而可以讓腦袋重新開機,原本想不透的事情,也可以突然領悟。
要如何製造暫時抽離的機會呢?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在中午休息的時候,去公園散步,或喝杯咖啡。先讓身體離開工作場域,之後用視、聽、嗅、味、觸五感體會事物的本質。以喝咖啡為例,透過手捧咖啡杯感受到溫暖,聞到散發出來的咖啡香;接下來在喝咖啡的同時,則是仔細品嘗咖啡的苦澀味,這樣細細品嘗咖啡的過程當中,就可以造成思緒的短暫中斷。
能量管理 2
找回初衷 創造神聖空間
當大腦原本負責工作的區塊停下來的時候,潛意識裡對心靈寄託與精神支持的需求,反而會跑出來。
每當被問到「心情煩躁、迷惘的時候,你會去哪裡?」時,很多人會說,去寺廟拜拜、教堂禱告,就算沒有宗教信仰的人,在走進寺廟或是教堂的那一刻,看見隨處點燃的蠟燭,加上燃香所引發的味道,與聖歌或誦經的聲音,瞬間變成一個無比神聖的空間。
為什麼人到教堂祈禱、到廟裡去冥想,就是透過類似的神聖空間,幫助我們回到內心更深層的部分,也就是我們生命的初衷,透過回到初衷,我們重新獲得繼續努力的能量。
只是,對於沒有宗教信仰的人來說,要如何創造屬於自己的神聖空間?
神聖空間無所不在,有些女性會利用蠟燭與精油,在泡澡的時候,也順便幫自己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神聖空間。
其實,每個人一定會有一件出自於內心想做的事,就算沒有賺錢目的、沒有人命令或邀約的情況下,仍然會想做的事情。就像有些人喜歡去爬山,進入山中,空氣中瀰漫著樹木的味道,加上些許的陽光從林間滲透進來,彷彿走進靠近大自然最原始的自己,也是另一種創造神聖空間的方式。
能量管理 3
集中能量 分段目標前進
工作上的能量管理,其實最重要的是要有方向,才能聚焦前進。
《用對能量,你就不會累》的作者吉姆‧洛爾(Jim Loeher)跟東尼‧史瓦茲(Tony Schwartz),在訓練無數成功運動員的過程中發現,就算是最厲害的運動員,要求一次達到完美表現,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反而,將到達目標前的過程切成一段一段,在不同的時間點當中,再設定小目標,更有辦法走到終點。原因在於,適時的停下來,欣賞前面走過的路,才能累積能量。
跟教育學裡面的學習性的目標是一樣的,將達成目標之前,中間的過程分段,清楚設定每個階段性的小目標,「讓小目標累積成大目標,再透過每個小目標裡面,達到心靈的滿足,這樣才有辦法持續走下去,」呂政達解釋。
其實能量,就是依循著大自然的節奏,艾修伯里筆下的小王子在進行星際旅行的時候,碰到一個販賣解渴藥丸的商人,神奇的藥丸,只要吃上一顆,一整個星期都不會感覺到口渴。
商人說,吃這個藥丸,可以節省時間,平均一個人每星期可節省53 分鐘。此時小王子回答,「如果我有53 分鐘可以運用的話,我希望能夠從從容容地朝一泓泉水走去。」
其實,這「從從容容走向水井」的過程,就意味著一種跟隨自然的行動方式,有時候多給自己一些空間、適時的回頭看走過的路,才能夠真正達成能量的正向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