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意博士成為太陽能巨人
蔡進耀:人可以失意,但不能失志
宇通光能董事長兼執行長蔡進耀所到之處,就像他投身的太陽能產業一樣,自然散發熱力。這位留著妺妹頭的執行長來頭不小,他是德國斯圖嘉特(Stuttgart)大學電機博士,也是有著「太陽能界諾貝爾獎」之稱的德國貝克勒獎得主布勒斯(Bloss)生前的關門弟子。蔡進耀可說是台灣太陽能產業的先鋒大將,帶領益通光能一上市就成為股王,後來轉戰益通旗下宇通光能,同樣表現出色。
若將時間拉回1996 年,很難想像今日的意氣風發。當年,他學成回國,滿懷抱負,一心想到大學任教,卻四處碰壁,「沒有學校要我,還有人說,我們只要台灣博士就好。」好不容易有個成大博士後研究的機會,他在那待了兩年,再到中鋼投資策略部門,從事光電產業研究,也幫忙創投部門評估光電產業投資標的技術實力。
「坦白說,剛回國前兩、三年我很沮喪、悲觀,」他說,花了五年多拿博士,結果女友沒了,又無法一展長才,「我甚至懷疑到德國唸博士的選擇是對還是錯?」有次,中鋼在晚會上請明華園表演,戲碼演主角無奈辭官,「看著台上的戲碼,我一時悲從中來,覺得沒人在乎我,人生沒希望,」他回憶,當時以為自己會跟多數同事一樣,在中鋼養老、退休。
逆向思考,轉換心境
轉變從心境開始,一次與同事的出遊中,他對賞鳥產生興趣,常騎著自行車到處找賞鳥地點,「人在低潮時,要培養讓情緒愉快的嗜好。」同時,他體悟健康是一輩子的資產,「尤其在谷底,更應該照顧健康,為未來備戰。」
大自然不但讓蔡進耀轉換心境,還學會逆向思考。「人可以失意,但不能失志,」他分享,失意之際要能不失志就要保持學習的動力,「這是打穩基礎的好時機。」
思維轉變,看待工作的想法也不同,「即使是很不好或不喜歡的工作也能從中找到可以學習之處。」蔡進耀說,本來他也只懂技術,因為要支援創投部門,跟著學看財報,了解企業管理實務,「不懂就問,在中鋼的三年,讓我有機會透徹了解產業。」後來,蔡進耀遇上想投資太陽能電池的基益集團董事長吳世章,2001 年,他加入益通創業團隊,鴻鵠之志終於得以伸展,「整整5 年的沈潛,」他認為,不要執著於當下的挫敗,那只是過程,「把它當成一種體會。」
蔡進耀笑著說,回頭看,當初求教職失敗反而是福氣,「否則我就沒有今天,」面對現今時勢的混沌,「對年輕人是好事,亂世才會出英雄,應該感激這個時機,然後,把自己當英雄。」
被fired的女總經理找回自己
吳美君:學會不抱怨的感恩哲學
一個人能經歷的人生危機,全讓台灣天柏嵐(Timberland)台灣區總經理吳美君給遇上。七年內,經歷了婚姻、親子、健康、工作的挫敗,能夠從接踵而來的重重危機爬起,全靠她學會不抱怨的感恩哲學。
人生的上半場,吳美君叱咜風雲,功成名就。29歲當上美商玩具公司美泰兒總經理,36 歲擔任台灣百勝肯德基行銷總監,一年後升任董事總經理。最膾炙人口代表作是重燃消費者熱情的「這不是肯德基」,以及「你真內行」的訴求,讓經典產品薄皮嫩雞起死回生,銷售業績成長十倍。
看似成功的人生,其實並不圓滿。過去,吳美君將工作、客戶放第一,追求事業,忽略家庭的結果,讓她的婚姻在2000 年產生危機,她和先生分居後,到處算命、求籤,最後以離婚收場,搞得親子關係緊張,健康亮起紅燈,她也罹患憂鬱症,「那時每個人都很羨慕我,我卻很討厭自己。」
挫折是化了妝的祝福
危機也是人生轉捩點,若不是因為這些危機,吳美君認為自己可能週而復始犯相同的錯誤,「工作不是人生的全部。」她決定面對,花了9 個月時間,主動追回先生,再結一次婚,由雙胞胎兒子擔任花童,也治好憂鬱症。
2006 年11 月,在職場上攻無不克的她被辭退,「我原來想這一輩子都不要離開肯德基,」她沒有抱怨,認真省思自己為何失敗的原因,「我是常勝軍,卻因此讓自己太害怕無法達標,失去決策的精準度。」
她不把失業看成危機,相反地感謝它的到來,「挫折是化了妝的祝福,讓我的人生有了中場休息的機會。」
人生的中場休息,吳美君感受朋友與家人滿滿的支持力量,「這才是人生最寶貴的資產。」期間,她花時間尋找人生的意義,反覆問自己,人生下半場要追求什麼?「我的上半場人生成功太早,以致於無法體會失敗的感覺,」她學會憐憫,發現自己不想再當女強人,「我想要扮演幫助者的角色,那才會更幸福。」
想清楚人生意義之後,吳美君決定重回職場,她主動打電話找過她的台灣天柏嵐(Timberland)公司面試總經理一職。在不做塞貨給經銷商、不做降價與特賣的原則之下,去年業績逆勢成長,「我不再為達不到目標而害怕,因此能清楚什麼才是對品牌好的行銷策略。」
經歷危機後的吳美君,人生下半場比上半場精彩、幸福,她說,熱情是成功的敲門磚,愛和信心是一切力量,「任何事情都有出路,千萬別浪費時間在抱怨上。」
金融精英重新觀照人生
蔡森然:以正面思考應戰危機
去年12 月10 日,上午還在拜訪客戶的前安永會計師事務所資深經理蔡森然,下午才進公司,就被人資通知所屬的部門要裁撤了。蔡森然是典型的金融精英,擁有政大企管系、加州大學企管碩士的學歷,加上投資銀行、創投、科技公司的豐富經驗,一直是炙手可熱的頂尖人才,挺拔的外表與亮麗的學經歷還讓他成為某政黨市議員黨內初選代表。
「工作十多年,第一次被裁員。」接到通知的第一時間,他便啟動個人的危機管理機制。除了傳簡訊告知懷孕八個月的老婆之外,還立即更改MSN 暱稱,請大家幫忙留意工作機會,接著,他進行危機情境分析。
財務方面,蔡森然以資產負債表與損益表計算出家庭收支缺口,估算出財務半年不虞匱乏。這得歸功於他平日就做好財務的危機管理,隨時為家庭預備半年「儲糧」。存款加上每個月兩萬多元的失業救濟金,足夠支付房貸與生活開銷,「太太的生產與坐月子費用也不用擔心,早就準備好一筆錢。」
生活方面,他讓自己維持與太太一同上瑜伽課的習慣,「不用工作後,幾乎天天去,」他笑著說,瑜伽是夫妻兩人共同興趣,太太已經考過瑜伽老師資格,等坐完月子,就會在社區開班授課,「我自己對身心靈一直很有興趣,可能也會跟進,『婦』唱『夫』隨嘛!」
重新檢視核心能力
工作方面,蔡森然運用SWOT 分析(一種管理分析工具,用於分析自身優勢、劣勢以及外部環境的機會與威脅,找出策略),重新檢視自己的核心專長是否符合未來趨勢。「我重新觀照自己的人生,發現以往沒有思考到『熱情』這個最重要的因素,」
經過分析,他計劃在原有的財務核心能力之外,增加法律與會計兩個專長,「可以讓自己更多元化與全方位,我已經報考了學士後法律研究所。」另外,也嚐試以freelancer(自由工作者)身份接案,為職涯開拓另一種可能,「之後可能去上班,或是乾脆組工作室。」
失業不是蔡森然碰到的第一個人生危機。33 歲時,父親在洗三溫暖時突然過世,身為獨子的他當夜一人守在殯儀館。「我翻開白布,又蓋回去,過沒多久,再翻開,又蓋回去,」整個晚上他重覆同樣的動作,「看著父親,我的腦海浮現了人生是什麼的問題。」他開始思考這個問題,發現無法給自己答案,決定跟公司辦理留職停薪,開始壯遊。
「我流浪了兩年,後來還是沒找到答案,但很清楚人要抓住自己想要的,」他體會到人要活在當下,流浪過後的他也學會了正面思考。他說,因為懂得正面思考,才能從容應戰危機,「若你把危機當作困境,它就會真的變成困境,讓自己靜下心,好好思考,」他分享。
對蔡森然而言,失業已是過去式,重點是體驗現在,「享受當下的快樂才是人生重點,」他把這段期間當成是人生的難得長假,「現在我最重要的大事就是迎接新成員,」他咧嘴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