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職場今年最流行的字眼,就是貓型員工時代來了!
「老闆你不能再丟工作給我了。」「 與其做這種老掉牙的東西,不如我們換個新方法來玩玩看?」
她是曹小琥,高佻、漂亮、年輕,而且業績亮眼,全公司數一數二。
不願意跟著規則走,喜歡用自己的方式做事情,奉行聰明做事盡情玩的原則過生活。加薪、升遷可不是曹小琥努力提升業績的目的,和中國職場的杜拉拉不同,她工作謀生,是為了有品味的生活,在學功夫的同時,也要發掘個人價值。
曹小琥,是台灣職場最典型的貓型員工代表。他們效忠的不是企業和老闆而是自己,把磨練本領當作最重要的事情,在不景氣的就業市場裡,不怨天尤人,也不被「出人頭地」的傳統價值觀牽著鼻子走,他們努力在工作、生活間尋找快樂、幸福的可能。
不過,ECFA 後,隨著台灣職場與全球市場接軌,這群貓型員工也得逐步調整自己的步伐,在台灣是優雅的「貓」,出了台灣立刻變身為充滿企圖心的「虎」。兩岸職涯時代下的台灣職場生存心法10 招,立足台灣,放眼世界。
第1招 玩出專家等級
想讓工作變得有趣,先把興趣變成專業。
像曹小琥這樣貓型人的第一個特徵,就是不會為了出人頭地而汲汲營營,反而比較喜歡在有興趣的領域裡深研。對於喜歡把興趣和工作連結起來的貓型人來說,台灣職場的發展趨勢,愈來愈有展現個人創意的空間。
但是,興趣 若不能商業化,對老闆就一點價值都沒有。想以貓型員工的姿態,在台灣職場建立口碑,第一招,一定要把你的興趣變成專業,深研成領域內的專家。否則光說不練,小心真的變成別人眼中的「爛草莓」。
以2010 年台灣企業主看好的前10大產業來看,能夠讓貓型人展現創
意的工作機會,例如線上遊戲、網路行銷、旅遊休閒服務等,比起科技業的工程類工作,機會更被看好。
第2招 扎基本功,才能一爪中的
台灣職場不靠心機鬥爭,拿出真本事才能服眾。
台灣的貓型人向來在乎磨練本領,但要如何磨才不會不小心把爪子磨鈍了?
相對於中國職場,台灣職場比較不靠心機鬥爭。Bain & Company 日本首席顧問山本真司在《成功俱樂部》書中認為,在相對成熟的就業市場裡,因為用人用才的選擇過程相對透明,職場競爭會趨於良性,扎實的基本功,會比起攀炎附勢,更容易在職場競爭中獲得成功。
磨練本領時如何不把爪子磨鈍了?山本真司歸納3大原則。第一,做什麼像什麼,工作時認真工作,玩樂時認真玩,這樣才能有源源不絕的工作動力。第二,不計較工作內容,再糟、再不起眼的工作也能做得有聲有色。第三,永遠有學習新知識、新方法的積極態度,才能迎向層出不窮的新挑戰。
第3招 打造「明星貓」架式
在工作經驗中找出自己獨特、不容易被取代的特質,才能「反淘汰」。
台灣的貓型人職場態度,不靠組織關係,只想要對得起自己,所以他們很適合在良性競爭的職場環境中生存。不過,扎好基本功還不夠,隨著台灣人才市場逐漸與全球接軌,台灣貓型人的全球化職場生存策略第三招,獨一無二才能「反淘汰」。
如何獨一無二?在工作經驗中找出自己獨特、不容易被取代的特質。獨特價值可以是實戰經驗,或是能夠讓老闆耳目一新的可執行策略,也可能是一種別人都沒有的能力,例如專精某種語言,或者掌握某個領域的豐富人脈,抑或是激發團隊合作的領導能力。
如果老闆不能沒有你,那麼想要休假,想要有空間做自己想做的事,一定都能如願。
如果你夠搶手,不管景氣再怎麼劇烈循環、工作機會怎麼全球跑,都不怕被淘汰。
第4招 一次出招,得抓3隻老鼠
要在全球化市場突出,得準備多元專長和技能。
會抓老鼠的貓,還不是好貓,一次出招就能抓住3 隻,你才算是上得了廳堂。全球化市場一個很重要的特徵,就是不確定性,想要在職場生存,要有異軍突起的生存策略,至少得準備3、4 個口袋,裝不同法寶。
台灣職場面對不確定性的威脅會愈來愈劇烈,唯有累積跨領域專長,才能因應變局。有興趣的、與產業相關的,不妨多加觀察,你會知道未來需要哪些能力。例如,當台灣科技產業轉向產品設計,那麼一個研發工程師,除了研發專長之外,也要懂得消費者心理學、市場行銷分析,還有和客戶溝通的能力。
第5招 貓般優雅,展現優點
讓人看見你的專長和優點,機會才會找上門。
台灣職場的一個特性,就是在追求個人表現的時候,很強調尊重身邊人的感受,大家比較不會大聲嚷嚷自己有多厲害,反而習慣先謝謝老闆的栽培和團隊的幫忙。這也是貓型人的特質,希望老闆尊重他想要維持休閒生活的空間,所以在團隊中,也會適度的表現對其他人的尊重。
不過,隨著競爭愈來愈激烈,在追求個人表現的時候,其實還是要懂得讓別人看到你的優點,知道你做過哪些好成績。平時要懂得向老闆更新工作進度,說明遇到哪些問題,你如何解決;像貓一樣優雅,讓人看見你的優點,這樣子當有適合你的機會來臨的時候,才不會錯失表現的舞台。
第6招 呼朋引伴,打團體戰
溝通,把大家的想法兜攏成有即戰力的新作法。
台灣市場小,資源少,向來是「以小搏大」打團體戰,才能成功征戰全球。新一代貓型人磨練本領,累積跨領域能力之外,還要學會呼朋引伴,打團體戰。
對貓型人來說,團隊絕對不是忠於公司,鞠躬盡瘁。但是,企業需要的團隊特質,也在轉變。現代職場的團隊力,是學會溝通,把不同人的想法,兜攏成一個具有即戰力的新專案。埋頭苦幹可以成就一個人的價值,但是擁有溝通的能力,就能把這個價值變成合作的成果,這樣你才有可能成為統御一方的領導人物。換句話說,要從獨善其身的家貓,變身為有能力帶領其他人衝鋒陷陣、創造新市場的街頭霸王貓。
第7招 資源整合,找全新市場
自己沒有的,可以向外尋找,變成全新機會。
擁有團隊合作能力,就擁有資源整合的基本條件。資源整合又是台灣職場裡的貓型人,面對全球競爭,特別是大陸競爭下,最有優勢的一個能力。
中國排名前500 大企業能夠崛起,靠的是壟斷而不是整合,壟斷來的成功,不會累積核心技術,敵不過品牌優勢,更沒法累積供應鏈管理的能力。而這些,正好是缺乏資源的台灣,所擁有的強項。
新一代的貓型人才,不重視組織忠誠,卻擁有更強的創新能力,只要在團體溝通中,加上整合資源和人脈的能力,就能在ECFA 後的兩岸人才共同市場中,立足不敗之地。
第8招 貓化身為虎,出門冒險吧!
就像卡通「史瑞克」裡的靴貓,穿上靴子戴上牛仔帽,刀一出鞘,如虎出關。
全球化的特徵,就是你不會永遠待在同一個地方,為同一個人工作。台灣貓型人才,擁有在全球市場中立足的創造力與執行力,但是卻少了一點向外尋求發展的「冒險」精神。
台灣企業正在國際化轉型,但企業主卻找不到願意外派的人才,多數人缺乏想要冒險的精神。沒有冒險精神,是因為沒有把格局放大。
貓型人很專注在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對眼前的任務埋頭苦幹,卻也因此而很容易只看眼前的市場,忘記外面的機會有多大。兩岸人才共同市場逐漸形成,想要打天下,就要有從霸王貓變成小老虎的魄力。
第9招 有自信才能「喵」進國際市場
你比你自己知道的,還要更厲害!
台灣人才不願意冒險的另一個原因,是對自己自信不足。缺乏自信,和市場景氣有關。貓型人才本來就是因應經濟成長趨緩的成熟市場而出現,他們努力在就業機會緊縮的狀況下,尋求平衡的生活幸福。
當新的機會出現時,他們反而看不見自己的卓越才能。根據翰威特人力資源顧問(Hewitt Associates)的調查,派駐大陸的外籍高階經理人中,台灣人的加薪幅度高過香港、新加坡等地人才。
台灣人的創意、執行工作的彈性度佳,即使是複製,都會有自己的創意,而不會全然的變成山寨版。台灣貓型人才絕對擁有國際競爭力,不妨先建立自信,就會有勇氣跨出去。
第10招 必修中國學分,不只是流行
ECFA 後,必修中國學分,你不用會講京片子,但至少要聽得懂。
台灣職場生存心法最後一招,搶修中國學分,學會聽京片子。
「我又不去大陸,中國市場怎麼樣,關我什麼事?」兩岸人才共同市場形成,有些人選擇西進中國職場,更多人的機會還是在台灣,但是,即是你決定要當個稱職的貓型人才,都不能不了解中國職場現實和台灣有什麼不同,因為,你的下個老闆可能是個大陸人,或者,你的台灣老闆可能隨時都會要你提出一個「因應大陸市場挑戰」的創新解決方案,又或者,明天就要你飛到中國去觀察那邊的市場。
ECFA 之後,大陸就業市場不會受到太大影響,但市場規模相對小的台灣,卻會出現產業洗牌和就業市場重整的現象,任何人都不可能自外於這個市場的變化。
了解完台灣的貓型人的生存心法後,中國職場生存心法又是什麼?請往後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