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準會發布施行QE2(第二階段量化寬鬆政策),資金競相流出,新興亞洲市場更因此而受惠,外資在11 月第1 週就已經加碼48 億美元,金額已經達到10 月買超金額的一半以上,股市一開始全數開出紅盤。
MSCI(摩根士丹利編制的證券指數)在中歐時間11月10 日公布半年度的指數成分股權調整,新興亞洲指數獲得0.12% 的提升,「 MSCI 調整權重,短期將吸引資金流入,再加上基本面及本益比的情況來看,新興亞洲市場持續被看好。」德盛安聯中國東協新世紀基金經理人傅子平說。
然而,熱錢的湧入要注意短期造成的通膨壓力。尤其是中國及印度。中國近期公布10 月份CPI 年增率已經來到4.4%,市場擔心中國政府為了壓抑通膨,有可能再祭出更嚴厲的調控措施,這也使得上海綜合指數失守3,000點關卡,在政策未明的情況下,中國股市短線走勢將出現較大的波動。
至於印度,為了抑制通膨,也在11 月2 日宣布升息1碼,這已經是今年以來第6 次升息,依據歷史經驗,升息是藉由資金成本的增加讓物價上漲的速度能夠減緩,因此在短期內將對股市產生衝擊。
不過,這只是短期的干擾因素。寶來投信總經理劉宗聖則表示,已開發國家步入衰退的循環,新興亞洲在人口財富、經濟動能上都有優勢,在風險相對低的情況上,長線相對安全,賺取報酬的機會也高一點。
中國領頭 新興亞洲強
新興亞洲優勢主要可以分成兩個面向來看,一是全球資金,二是新興亞洲國家的總體經濟面。
在全球資金方面,美國政府公布QE2 後,外界推估美國在明年底之前都不會有升息的機會,在這樣前提之下,美元將成為全球融資的貨幣,也就是所謂「借美元投資」來套利,這些資金就會尋找其他「有利可圖」國家,新興亞洲市場即是這些熱錢緊盯的標的。「在資金流向不變的情況下,新興亞洲依舊是長多格局。」傅子平說。
其中,中國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這次MSCI 調整權重當中,中國獲得0.26% 的調升,在亞洲不含日本的市場當中,也被調升了0.39%,算是最大贏家。「今年中國施行房市調控政策,所以在這一波新興亞洲整體漲勢當中,中國並沒有直接跟上腳步,短期內不排除會有落後補漲的行情。」摩根富林明JF 亞洲基金經理人趙心盈說。
此外,今年成形的東協十國,也扮演十足輕重的角色。
傅子平表示,藉由區域內關稅貿易的優惠,帶動整體貿易量及經濟發展,泰國、菲律賓、新加坡的股市更創下10年來的新高。這些國家本來就是主要原物料產出國,加上幣值上漲,經濟面好轉,將有更蓬勃的內需成長題材。
短線漲多 拉回即買點
若從技術面角度來看,今年以來,MSCI 新興亞洲指數即上漲了13.97%,從5 月底到11 月初短短5 個月的時間,漲幅就高達34%。趙心盈表示,再從本益比的角度來看,目前平均在12 倍,平均水位為13 倍,從價值面來看還是值得投資。
新興亞洲市場相關基金績效更開出紅盤(詳見下表),投資相關基金今年的報酬率平均接近兩成,投資一年績效更可觀,平均報酬率為24%。許多投資人擔心現在進場會不會「買在最高點?」傅子平說:「 就長遠的眼光來看,新興亞洲市場漲多拉回,就是買點。」
建議投資人在操作上,短線應避開投資單一國家標的,舉例來說,投資泰國不如投資東協國家,甚至把區域放大,把資金都放在新興亞洲市場,才能有效降低波動,達到基金績效的穩定表現。此外,投資心態更不要躁進,手上有大筆資金的人,可以藉由分階段進場或者定期定額來攤平進場成本,追求短線報酬者,不宜在此刻進場。
穩健型投資人 可放5成
基金經理人建議穩健型投資人,新興亞洲部分可以占投資股票的5 成。「更為積極的投資人,可以單獨投資東協國家。」趙心盈說,要是在多頭的情況下,爆發力會相對較強,但情勢一轉變的話,相對投資風險跟波動率也較高,投資人要留意。
從MSCI 指數會發現,東協國家今年表現相較於北亞國家更突出。「亞洲不包含日本,今年以來已經上漲了15%,若是單獨看東協國家則漲幅為32%,整整超出一倍以上。」趙心盈說,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泰國、印尼、菲律賓,這些原物料主要輸出國,今年以來更是受到外資青睞,相關股市已創下10 年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