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陶傳正╳胡婷婷:人生如戲,你選什麼角色?

許綠芸
user

許綠芸

2010-07-30

瀏覽數 4,700+

陶傳正╳胡婷婷:人生如戲,你選什麼角色?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在大家眼中,一個是大企業董事長,一個是人人稱羨的千金名媛,但在人生劇本上,他們選擇了一個自己喜愛的角色——演員,全心投入體驗真實人生。

董事長,就是陶傳正,人稱「陶爸」。25 歲那年接下家族企業奇哥公司,沒有金湯匙,只有被倒帳的上億負債;

46 歲開始演戲,戲演了17 年,入圍兩次金鐘獎影帝,卻也兩次「槓龜」。

血液裡蠢動的「戲胞」,讓「陶董事長」變身台上「陶爸」,陶爸說,自己是「不完美主義者」,這場演差了,明天上台又是新的開始。人生的驚濤駭浪,他總是在談笑之間,輕鬆帶過。難怪前亞都麗緻總裁嚴長壽說,下輩子最想當的人,就是「陶傳正」。

他說自己是塊「木頭」,反應慢,但是過得快樂。人生,放輕鬆,就會大不同。

胡婷婷, 5 歲下定決心當演員,25 歲終於實現夢想,但是,27 歲遭逢母親車禍巨變,人生中的意外,所有人抱著她痛哭,胡婷婷卻異常冷靜。

演員的訓練,讓她很清楚對付恐懼最好的方式,就是面對,你會發現原來沒有想像中那麼大;愈不面對,它會愈來愈大,控制你。而且憂傷快樂,都只是情緒,只是表象。

你必須像剝洋葱一樣,移除了情緒,你才能看見事情的本質。

胡婷婷形容自己,像塊很薄的玻璃,外觀美麗,一碰就碎,但是不怕,破了,再補起來,不就得了!

瑪丹娜有一首歌《Take a bow》,歌詞裡面提到,「世界就是舞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戲分。」在陶傳正與胡婷婷身上,閱讀到的,是舞台上的多變角色,但又何嘗不是一個個人生的縮影底下,所參透出的人生態度?

戲如人生 超完美又不完美

主角,可以是「不完美主義者」,這場演差了,明天上台又是新的開始。主角,可以是魔法師,隨時準備好,使出戲劇的魔法。

陶傳正(以下簡稱「陶」):我把演戲看做是嗜好、享受生命的方法。但我是「不完美主義」,演戲在台上犯了錯,人家回家難過得要死,我回家飯照吃。明天又是另一天,再演好就好了。

我30 多歲才開始看李立群他們演戲,就是喜歡,因為好玩開始演戲。第一次演舞台劇,是賴聲川導演找我去,那時我46 歲,債務還了快2/3,如果我說不行,我要集中精神去還債,那這個機會就沒有了。

胡婷婷(以下簡稱「胡」):我的天性是一個充滿情緒、熱情、感覺的人,又極為敏感。在台灣長大,這裡不鼓

勵你表達任何情緒的獨立思考能力,畢業後,當然我選擇另一條路,開始演戲。

對我來講,演戲,就是心和心,潛意識和潛意識,情緒的交談。因為每一個moment 的發生都是真實的。在演戲的時候,只有那一剎那,讓我覺得全身的細胞都活起來,會有一種魔術即將要發生的感覺!

陶:演戲要非常專注、專業,尤其是舞台劇,那個是活的。對我,演戲的挑戰是專注。舞台上出一點點的差錯,是你、別人、布景、燈光,一點差錯,都在考驗演員怎麼樣去應付,也是我喜歡演舞台劇的原因。

胡:其實做一個演員,能控制得很少,拍戲前,可能你準備很好,但燈光沒好,或者你最美的那一剎那,底片沒了或沒電了,或是你覺得演得很好卻被剪掉了,還是要把自己的那一塊保護的很好,當這個moment 來的時候,你依舊可以表現到百分之百,這是最難的事情。這是演員很重要的一點。

人生如戲 懂得跳脫情緒 

人生落入黑洞,哭泣、生氣,都只是情緒。人,要學著跳脫「情緒」,理解「情境」。

陶:我最近演戲,就來個狀況了,演員該上的沒有上,兩個不該下去的,沒事自己走下去,那一分多鐘,很刺激。

胡:演戲,我最喜歡有狀況,有狀況出現才會有考驗,才會有新的火花。演戲不是演「情緒」,是在演一個「情

境」,情緒自然會發生。要很真實的體驗情境,這才叫魔術。舞台,就像人生,永遠不知道下一刻情緒會走到哪

裡。人生也不可能照著劇本走,就像在台上,不可能一切都自己掌控,打破原來可控制的範圍,這就是人生的美好。

陶:人生有很多意外,我25 歲到35 歲時,家裡出了狀況,我的人生目標只有一個,就是把爸爸的債務還光。債務金額是1 億,每一年償還6000 萬,但我不能因為背債就不吃飯。吃飯,要覺得飯很好吃,電影還是要看,其他事還是要做,生命就是這個樣子。我還是照樣去聽音樂會,聽了很棒啊。

比如說「掉牙齒」這件事,到了這個年紀牙齒全部好也不多,這很正常。我個性一直這個樣子,沒有那麼嚴重。明年我要申請老人證了,到了這歲數,還有什麼不好意思,心裡想什麼就說什麼。

胡: 27、8 歲時,家裡發生事情,我出奇冷靜。看到爸爸( 編按:指台中市長胡志強) 整個人好像破碎的娃娃,

當時我就知道我必須很堅強,必須把所有人撐起來。所有來看媽媽關心的人,見到我都是抱著我哭,當所有人反應都這麼大,我要安慰一切所有人時,我沒有空間有任何的情緒。從媽媽出事那一剎那到3 個月之內,我沒有掉過一滴眼淚,也沒有任何的情緒。

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訂《遠見》輕鬆帶回Arowana好箱!

戲如人生,人生如戲。人生,能照著劇本走嗎?6 個月過後,家裡一切慢慢回到軌道上,那時我就決定,把家裡都安頓好,就走。我很掙扎。我是一個女兒,離開他們,有罪惡感;但背叛自己的人生,也有罪惡感,很多人一定覺得這樣不對,但愛,不是天天守一個人、放棄自己的一切,而是去追求自己需要的。再回來,因為我健康、快樂,可以加倍地愛,不然等到我40歲,有遺憾,我給的愛,也不會是最完全的。

陶:這點我懂,如果妳是我女兒,我也希望妳這樣。對演員來說,在台上哭,是最便宜,最不需要被珍惜的演技。

胡: 其實憂傷快樂,都只是情緒,只是表象。我們必須清楚地分辨情緒和情境是不一樣的,你必須像剝洋葱一樣,移除了情緒,你才能看見事情的本質。做演員最難的,是放不掉自己的那一塊。屬於胡婷婷,自己的這一塊,放掉,就有更多的可能性,如果不放掉,無論如何都不會進步。

陶:很多時候,人是在抗拒角色,你先接受這個角色,再去揣摩、再去想,沒有一定要怎麼樣演,有千百種演法。你用你自己去演的就好了。什麼樣的角色我都願意去試,嫖客和妓女都有千百種,沒有一定要怎麼演,你叫我演一個女的,或一個到60 歲忽然發現自己喜歡男人的男人,我也願意試。傑克尼克遜(Jack Nicholson)坐在那裡,戲就出來了。

胡: 妓女、嫖客,都是人,情感也都一樣。不能夠把他們標籤化,還是要找到他們要的東西是什麼,他們生命的脈動在哪裡。而不是從職業去評斷,因為這些角色真正要的,和選擇的方式,搞不好其實你心裡也有。

要了解自己,接受自己的一切,你有多大的光明面,你就有多大的黑暗面,不是去揣摩角色,是你從心裡去了解他,不然你就是演一個角色,而不是去感受一個角色。

只有在演戲的時候,我不知道寂寞是什麼感覺。那一剎那,你發現你跟所有的觀眾心是連在一起,然後他們對你,可能對你的角色有批判,可是他們對你是沒有批判的。那一剎那感覺是真實的,但是又沒有後果的,人才可以完全放下心裡的恐懼,很真實的擁有跟表達出你真正的情緒。

上台前,怕表現不如預期,下台後,怕掌聲不夠多。人,何嘗不是時時充滿恐懼?擔心自己達不到別人期待而焦慮,愈焦慮,反而壞了自我決定。

「面對」是唯一方法,面對恐懼,就會得到自信。然後,信任會獲得散播,不論是台上和自己演對手戲的演員,或是現實生活上的敵友,接收到你的信任,也會加以回應。

剝洋葱 看見自己的恐懼

面對恐懼最好的方式,就是正面迎向它,把恐懼拿起來,正面看它,才會發現原來沒有想像中那麼大;愈是不面對,它愈來愈大,會變得盲目,被它控制。

陶:演員訓練,常常玩「信任遊戲」,最近我要演一個角色,他必須往後倒,雖然後面有人會接,但第一次我還是不敢。

胡:演員,沒一個有安全感!上台前,怕表現不如預期,下台後,怕掌聲不夠多,時時充滿恐懼。但我認為不安全感,就是能量,有多害怕,今天就有多少的能量,可以炸出不同的火花。訓練時,導演要我閉著眼睛,站在板凳上,向前踏一步出去,會有人拿另一個板凳接,但是敢不敢跨,那就看自己!

25 ∼ 35 歲時剛入行,夢想不是很被支持,一進圈子會想證明自己,因為沒有安全感,需要去跟別人證明我可以。後來有個老師告訴我,trust yourself,信任自己,上台就把一切拋下,信任自己,魔術才會發生。

陶:信任這件事很重要。當年我有財務困難時,就是債權人的信任,造成今天我們還在的原因,我用信任態度來對待你們,對方也會用同樣態度回應,因為感覺「信任」,對方也會認為「你沒有跑掉、每天出現,你欠的錢也會有機會還我。」

我現在公司300 多人,我覺得98% 是對我信任的,因為我很清楚公司的長期走向,利潤穩定,這是我可以看得到,也做到的事情。我的工作,是顧好這300 人。

胡: 我覺得,面對恐懼最好的方式,就是正面迎向它,把恐懼拿起來,正面看它,才會發現原來沒有想像中那麼大,愈是不面對,你愈想愈大,一發不可收拾,它會讓妳開始變得盲目,做決定時,也被它所控制。

人和恐懼要能和平相處,同時沉得住氣地,允許自己給自己一個機會,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

誠實 台上台下不朽課題

舞台上的表演,唯有不造作、不矯情、情感自然流露,才會得到最多的掌聲;舞台下的人生,也唯有對自我誠實,清楚了解所擇所愛,才會氣定神閒。

陶:我是那種「機會掉下來先接到,接到之後再決定怎麼做」的人,說不定最後就放下來也說不定,不管演戲、做音樂節目、寫作都是0,我沒有追求「我一定要做到什麼東西」,但是,看到機會掉下來,我接到了,就把它做好。舞台劇是個teamwork,我今天演戲演完了,前製、後台也可以做,從不同角色,我看到的是,人生這樣也不錯,不見得非要一樣。

胡: 我現在剛好30 歲,演戲,還是熱情和最愛,但我現在懂得放下,但它已經不是我的一切。「目的」,會讓

人慢慢跟藝術、初衷脫節,太執著,讓人只看得到彈指上的東西。

抬起頭來,收穫會更多,人生永遠不是只有一樣東西。每個階段會有每個不同階段的心境,最重要的是在那個點,你真正知道自己要什麼。

陶:人生停滯,是最可怕的。只要能動,能做任何快樂、刺激的事,我都會去做,我不會常讓生命停頓著,要去做其他喜歡的事情。一天都沒事,會很難過,偶爾有一天呆呆的不錯,但不能天天呆!

胡:就算一切沒有任何事情在發生,nothing is something,也是something 在happening,我生日9 月11日,美國911 發生那天,飛機上的人如果知道生命最後一天,之前做的事一定不一樣。

所以我期許自己,永遠對自己誠實,真實感受生命每一刻。不要因為別人可能覺得我應該怎麼做,而我就依照別人的意思,就忘掉我自己真正要的東西。

胡: 可能,未來我會做很多錯誤選擇,可是至少要真實去面對,感受每一天。我覺得失敗不恐怖,知道自己要什麼,卻沒有去追尋過而有遺憾,才恐怖。

陶:觀眾一天講你好,一天講你不好,都不重要。謝幕的時候,掌聲多,可能因為你是主角所以掌聲多,也不代表你好,我不會去太在意。

人一輩子,到了走的那一天想到,「我這輩子過得很快樂」就好了!不一定要抱著「我這輩子一定要」的態度,不是每個人可以做得到,不是每個人必須做到的,我也不確定有下一輩子,先把這輩子好好過完。不管戲裡戲外,人生最重要的還是認識自己,那是鑰匙。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