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前進數位汪洋大展身手

小紫人》Internet光世代高手 陳昱鼎

林婉蓉 攝影│林衍億
user

林婉蓉 攝影│林衍億

2009-11-01

瀏覽數 4,250+

前進數位汪洋大展身手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是「新紫領」,會說兩種重要的語言:數位新科技和傳統娛樂內容。他用7.2 Mbps的速度,帶給你最好玩的未來應用!

「光」世界來臨,根據日本MPT研究,網際網路頻寬及容量,以每12個月成長兩倍速度擴展,除了網路傳輸速率成長驚人,網網相連而來的數位匯流服務人口,亦將形成可觀的「光世代」就業人口。

陳昱鼎,36歲,台灣「光世代」的一員。從小在公務員家庭中長大,大學畢業後的工作就是寫程式,他的職場就像大江大河數位匯流一樣,在滾石移動只花了5年,就爬到了負責人的位子。

在數位匯流浪頭上的新工作者,究竟需要什麼樣的特質?答案是:既創新,又要樂觀,敢於千變萬化的數位世界中冒險。

如果不知道他曾是個被二一退學的大學生,光看陳昱鼎理工學經歷,會以為他是個無聊的乖乖牌。其實,他對吃喝玩樂比較有興趣,又容易為新事物著迷。進入滾石移動,一手玩科技,一手作娛樂,才真正如魚得水。

陳昱鼎是典型的「新紫領」──手中永遠有兩把刷子。在光世界裡,電視、廣播、電影、報紙、雜誌、漫畫、CD等傳統媒體的內容,都是他的工作元素,透過手機,各種有趣的內容,都可以anytime、anywhere下載。

陳昱鼎悠游的場域,並非小池塘,也不僅是小海灣,而是無垠的數位汪洋。

數位經濟DNA1:整合力

說對方聽得懂的話 達成三方效率

說起陳昱鼎進入滾石移動,他是被前上司挖角去救火的。當時的場景是,技術和行銷兩個部門不只雞同鴨講,根本已經水火不容。

滾石移動原本隸屬於滾石音樂的網路科技部門,公司成立之初,音樂人和創意人所在的行銷部,往往下午開始才見得到人。他們的靈感經常是在紅酒微醺、香菸繚繞之際迸發。

但是講究邏輯與效率的技術人員,卻是早上9點就坐在電腦前寫程式的上班族。

當創意人問起活動抽獎的程式,技術人員回答,「我用亂數可以嗎?」創意人一頭霧水,根本不知道亂數就是隨機抽樣。正當技術人員抓蟲(debug)抓到發昏時,創意人又急著問程式什麼時候可以寫好,「我怎麼知道?你自己不會來寫寫看?」技術人回答。

兩個部門的人不僅不懂對方的工作,也聽不懂彼此在說什麼,做出來的東西,自然也不是對方要的。數位匯流工作中最難的項目,「就是要用對方聽得懂的語言來表達。」陳昱鼎扮演的就是技術和行銷人員之間溝通的橋樑,唯有內容和技術整合起來,才能產出好產品。

這就是網際網路N世代中最需要的「協同工作者」。對外,他也要懂得整合各家資源。滾石移動的產品是手機加值服務,例如手機鈴聲、圖形、遊戲、音樂、占卜、娛樂新聞等,前端的加值服務,如何送到終端,而他更是公司和電信公司、唱片公司的溝通橋樑。

做為協同工作者,除了EQ高之外,做事更要有方法。他,決定建一個共同平台,讓數字說話,「看數字就知道,這一季營收漂亮是因為哪個歌手的表現好。」數字說話的方式,不但讓合作業者在電腦上就能查到每一季營收的相關數據,更增進三方溝通效率。

數位經濟DNA2:執行力

一切都有可能 把不會變成機會

再怎麼困難的事,都有解決的辦法。

這是陳昱鼎的信念。「怎麼辦?要怎麼跟爸媽解釋?難道我現在就要去當兵了?不行,應該還有辦法,應該還有辦法……」每天躲在北投家裡,懶得到輔大上課,在大二的上學期,他接到了被學校二一的退學通知書。

他不想這麼年輕就當兵,想方設法終於讓他找到門路。他報考政府成立的駕訓班,用學開車的證明就可以辦理緩徵,準備重考,雖然遇到退學挫折,不過他是一個習慣正面思考的人,「沒有去嘗試,怎麼知道不可能。」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就像做數位匯流一樣。把傳統內容應用到數位媒體,本來就是網際網路興起後的新產業,沒人真的知道該怎麼做最好,如果一遇到困難就覺得不可能,「那就已經否決掉所有可能的機會了。」

初入數位匯流工作時,他因為執行力不足,又有太多想法要實現,導致焦點不夠集中,反而在一、兩年後,競爭對手推出他們想到但沒做到的產品。

樂觀的工作者會認為,「不會」才是機會。陳昱鼎說,唯有了解公司的優點和主要資源,才不會讓想出來的好創意沒有執行人才。

即使當下做不到,但可能10年後,技術突破,就做得到。如果當下你只有不可能的觀念時,你自動放棄了機會,但如果你認為可能,「努力在想方法時,就有可能提前做到。」

數位經濟DNA3:創新力

不斷接收新事物 跳脫傳統框架

網際網路新玩意兒常常出現。想要在數位新領域遨遊,一定要樂於接觸新事物。

訪問時,Facebook的開心農場偷菜、拔菜正熱著。「員工要種菜就讓他種,」當員工開心偷菜的同時,也會了解新媒體怎麼運用,他藉此培養員工思考開心農場的獲利模式,「不斷接收新事物,也可以借鏡他人的成功經驗。」

學生時代,從撞球、保齡球到電腦遊戲,時下流行什麼,陳昱鼎都喜歡碰一碰。大學就讀土木系時,父親安排他寒暑假到工地扛鋼筋、弄模版,他也樂在其中,「既可以賺零用錢,又可以健身。」

他最喜歡跳脫框架的創意,因為滾石移動在一個新興產業中,若一直侷限在舊思維的框框裡,那就沒有創新的機會。

問他什麼是有效的數位匯流商業模式?他腦中的圖象是,就像樂高積木。

當social media正夯時,未來的行銷手法將不再於傳統媒體上花費高成本,而是透過網際網路的力量,運用網站或手機無線上網接收資訊的新媒體行銷法。「你必須用樂高積木(編按:各種網路行銷工具)堆出最令人讚賞的作品,兜出最有效益的行銷。」

數位經濟DNA4:想像力

看準未來市場 以速度一決勝負 

「什麼才是可以獲利的新商業模式?」現在這是每天陳昱鼎必問的問題。

6年前,電信業者只知道技術,不會應用,唱片業者則不曉得怎麼把音樂透過系統傳到手機用戶手上,滾石移動的加值服務將不同音樂格式轉檔,讓使用者下載。但是這個商業模式在智慧型手機出現,以及電信業者陸續建立自己的音樂台服務後,逐漸失效了。怎麼辦?

唯有自己想像!樂觀的數位匯流工作者,再度在危機中看見機會。只要看得到消費者未來的需求,想像出新商業模式,就有機會。目前,陳昱鼎看到的機會是,把他們的創新服務放上iPhone的App store,「我們可以做全世界的生意,而不只是做台灣人的生意。」

新商業模式能否成功?知道答案的唯一辦法,就是放到市場上測試。但他仍然堅信,現在不玩玩看,10年後也不會有答案,在數位匯流的創新世界成功者,如賈伯斯,不都是看準消費者需求,玩出來的生意嗎?

比起海灣和池塘,廣闊的大海更能大展身手。然而如同海洋時而波濤巨浪,時而暗潮洶湧,剛站上一個浪頭,下一個浪頭又打上來。數位經濟下的競爭,網路的頻寬有多大,競爭就有多激烈,光世代要在新紫領這個職場混出名堂,就要懂得在危機中看見機會。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