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 塊」狀時間,人生快意

劉威麟
user

劉威麟

2009-09-01

瀏覽數 4,900+

「 塊」狀時間,人生快意
 

新觀念來了, 這個觀念是「塊狀時間表」(blocked timetable)。人人都需要「塊狀時間表」,因為我們的生活已經被侵蝕得不成模樣!

《紐約時報》最近披露美國一個新現象:一天之中,全美網路流量第一個高峰(spike)已提前到每天早晨7 點,報導指出,顯然多數人開始一天的方式就是上網。

電信業者統計上午7 點到10 點的簡訊量,一年來已暴增50%,這時間應該不只是談公事,還包括私人簡訊。

他們稱這個現象為「早晨的淪陷」。不少美國家庭已經不一起吃早餐了,家庭成員各忙各的,爸爸上Twitter,孩子則關心手機有沒有簡訊,然後再看看Facebook,媽媽乾脆也不做早餐了,利用時間寫自己的部落格。

你的一天從上網開始?

值得注意的是,他們甚至比以前更早起,但早起的目的不是為了與家人相處,而是上網完成未完待續的事:回覆留言、完成未結束的遊戲、上傳昨晚家庭派對的照片......一家人的一天,從電腦開始!

人們這才發現,現代人最大的問題,是時間被網路分割得支離破碎。我們無論上課、開會、等公車或吃早餐,都可以同時上網。

不知不覺中,我們將人生最重要的幾樣事情,包括健康、親情、愛情......全丟進「待處理」的籃子裡,等有空再說。而等到好不容易有空時,第一個想到的,還是「要不要上網」?健康、親情、愛情......它們明明是重要的,但卻有空才會被塞進去!創業者追求的成功,應是「均衡的成功」。

會利用時間的網路世代,應該懂得將時間切成「塊狀」(blocks),有意識的的告訴自己:7 點吃早餐、7 點半慢跑、8 點才能上網......一天內的大小事,都化身為一段段「塊狀時間」,嵌在自己的時間表裡。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塊狀」,是在捍衛人生的優先順序,保證我們可以將每一天過得均衡,不會被網路、創業、雜事打擾。以我自己為例,再忙也不會放棄每週兩、三天固定的晨間慢跑與陪家人晚餐。這些「時間塊」記在筆記本裡,是很重要的約會。

區隔清楚的塊狀時間

學會「塊狀」時間還有另一個好處。美國資深駭客、科技投資人葛拉漢(Paul Graham) 最近提出一個理論,他認為,創意產業需要「主管時間」(Manager’s Schedule) 與「員工時間」(Maker’s Schedule)的完美搭配。

他指出,主管時間與員工時間往往「衝突大」。主管時間表是以「小時」為單位,因此常常一天開數個會。但,員工的時間表則通常以「半天」為單位,中間若被打岔,就無法再專心工作。而創意公司常見的情形就是老闆打斷員工工作,將時間用來開會,最後創意者變成沒創意的上班族,創意公司也變成最沒創意的公司。

理論一出,有不少人認為要解決問題,主管必須先改變作風。但是,我認為,若員工也懂得利用「塊狀時間表」,問題便迎刃而解。

尤其是對於還在上班的創業家來說,最大挑戰就是將老闆的事排開、個人的事占進來。這時一定要懂得將時間切成更小的塊狀,每塊堅持只做一件事,做好後就換「下一塊」,就算主管來「打擾」,該處理的事、該做的運動、與家人吃飯......都不會受影響。

我的這「塊」時間 出售!

創業家希望「求快」,愈快成功愈好,但世事難料,我們要有準備,或許一年內就成功,但或許要拖上10 年。時間表要怎麼設計,才能助我們打一場10年的「長期創業抗戰」?

「塊狀」才是最好的模式。無論有沒有成功,我們保持每天的運動、每天的親情、友情。甚至,工作亦能以「塊狀」計價,彷彿中小學生的課表,半天一塊,「賣」給其他人,這是個人主義與外包主義交叉並行時,最有可能發生的未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