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說在台灣,哪樣水果,是炎炎盛夏裡最受愛戴的明星,我想,當非芒果莫屬!
總覺得,台灣人的夏天,是與芒果緊密相扣相依的,從初春時節,婆婆媽媽紛紛挽起袖子動手醃漬的芒果青;5、6月份,是個頭小巧、滋味樸實的土芒果黃熟時節;6月底到8月初,碩大甜美的愛文、金煌芒果加入行列,然後,7月底起一直到9月,凱特芒果前來接棒……真真是,從入春到暮夏,整個島上,盡是芬芳四溢的芒果香。
地利優勢,凝聚絕佳果香
這其中,最是讓人心醉神迷的芒果滋味,我想,愛文芒果當仁不讓!
那妍媚透亮奔放佻達的香、那豐腴得飽滿欲滴的甜、那甜裡微帶一點清新爽勁的酸、那既綿細軟糯又彈牙的口感……真的,走過多少地方,吃過多少不同國度、不同產區的形色芒果,還真不曾遇逢過,夠格與台灣的愛文一較高下的珍品。也因此,時近盛暑時節,當愛文已然逐漸紅透轉黃的消息傳來,懷抱著亟欲一窺其中美味秘密的強烈好奇,我決定,就趁今年黃熟時節,來一趟島南芒果故鄉之旅吧!
台灣愛文芒果雖說聲名遠播,然事實上,愛文卻非本土生本土長本土培育的在地原生種,而是1950年代,遠從美國佛羅里達州遠道迢迢而來的外來客。
引進之初,最早先在玉井一帶交由果農鄭罕池先生試植;風土氣候環境條件差異下,歷經反覆嘗試、摸索、失敗、改良,直至進入60年代,產量與品質才終於逐步穩定;並以玉井經驗為基礎,往台南其他產地,以至高雄、屏東地區擴展。至今,已成為台灣芒果的第一代表品種。
也因此,這程芒果行,第一站,當然就是歷史最悠久、口碑名氣最深植人心的玉井了!我來到的是,位在玉井鄉南、果樹產銷班第33班班長賴永坤的果園。沿坡而上,穿過重重果林,我們一路攀至果園的最高點。時值愛文產季,整山坡的芒果園中早已結實纍纍,指點著周遭層層疊疊的蔥翠緩坡,賴永坤說,玉井愛文的震耳聲名,除了長年智慧勞力血汗付出,尚由來自得天獨厚的風土地利條件。
首先,剛剛恰好的緯度,北回歸線以南剛剛進入熱帶區域,3月時恰好達於開花期最適宜的20~25℃溫度,接下來一路從著果到採收,溫暖的天候,使此區芒果比起更南的高屏一帶硬是多出一個月生長期,緩步成長、凝聚出絕好的口感,不至於因太過酷熱生長太快,而使質地風味流於鬆疏寡淡。
其次,沿玉井鄉東南側,從左鎮、層林以至南化一帶山坡地區,一整片覆蓋著一層獨特的青灰岩與白堊土。此類土質不僅含鈣成分高,顏色淺白,有利反射日照;且較為貧瘠、含水量低,加之陡坡上排水速度較快,某種程度抑制了樹根、莖與葉的生長,著根淺、吸水少,生長速度慢,使肥料養分能夠更集中往花與果輸送;故而較之其他地區來,更能結出果粒雖小,但果味香濃甜美、甜度與酸度均衡,質地也更結實有彈性的好芒果來。
芒果外銷,日本客也拜倒
離了玉井,我們轉往南化。此區名氣上雖略遜玉井一籌,然在當地果農與農改場的攜手努力下急底直追,近幾年來,在諸多知味識味的水果專家心目中,品質不但一點不輸,在外銷上更是屢屢奏功。
在農業改良場果樹研究室的張錦興陪同下,我們造訪了南化鄉果樹產銷班第20班班長林聰明的果園。果然,一登上坡頂,便覺園貌景觀確有不同:四圍環繞的一座座果園,最下方是人工開挖的灌溉水池,之後,一排排一列列芒果樹一路從坡間延伸至坡頂,樹間樹隙疏密有致、整齊畫一,處處均看得出精心規畫管理的努力與用心。
張錦興說,南化的芒果種植區大致上與玉井層林、左鎮依山一脈相連,環境條件大致相似。種植上也特別費工,每棵果樹的距離都小心計算控制,並勤於修剪、疏葉疏果,以讓每一枝、每一果都能得到完整的日照、養分與生長空間。
且由於蜜蜂不愛芒果味,傳統多靠風力授粉,造成開花與著果狀況難以預期;對此,當地果農們更紛紛養殖麗蠅幫助傳粉,提高開花率;一旦著果,為通過外銷所需的嚴苛農藥檢測標準、同時培育出果皮細滑的美麗芒果,南化地區套袋期也早,約4月左右便進行套袋。
無微不至的呵護下,如是種出的南化愛文芒果,確實外型、色澤都不同一般,果型漂亮、顏色澄黃紅豔;而實際品嘗,在愛文特有的甜香中,還帶著紮實有勁的
果園之外,林班長還領著我們參觀了專供外銷的出貨作業:芒果一經採收後,直接送入全程低溫、衛生均嚴密控管的包裝室裡,人工拆袋、分級、洗選後,再依重量縝密分出級別、進行裝箱。
也因此,但見一整箱大小色澤一致的芒果漂亮排排站,光看便覺身價氣勢不凡。無怪乎連最挑剔的日本客,也不能不拜倒於南化愛文芒果的美貌與美味之下,更一步步打造出台灣芒果閃閃發亮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