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是現在?為什麼當環境不穩定時,反而是脫離的好時機?反而是拿回主控權的好機會?因為景氣好轉、勞退新制的實施,再加上新興的工作機會,都在鬆綁你工作的自主性,鬆綁你的工作掌控權。
1.景氣回春
首先,就景氣而言,許多指標都顯示出景氣回春的跡象,而產業的繁榮,也將提供求職者更多的工作機會。
以經濟火車頭─美國─為例,2004年整體企業獲利(corporate profits)比前年同期成長20%,加上民間消費支出(consumer spending)和企業投資(corporate spending)的雙雙上升,喚醒了景氣,也帶動人力市場釋出更多的工作機會。而根據PricewaterhouseCoopers對全美國364家大公司CEO的調查,超過3/4的公司表示明年有增加員工的計劃。
有趣的是,美國的企業成長力(productivity growth)卻從9%降到2%,這數據背後的意義在於:企業主已無法從現有的員工身上榨出更多的生產力;注入新血、增加新員工才是提高生產力之道,而有專業技術、學歷和熱忱的人,正是企業積極求取的人才。
《創意新貴:啟動新新經濟的菁英勢力》(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And How It’s Transforming Work, Leisure, Community and Everyday Life)一書的作者理查‧佛羅里達(Richard Florida)甚至大膽預測,未來幾年,有才能者的薪資將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境界。許多經濟學家也預期從2005年開始,將有一波新的工作需求和重整,且會持續好幾年。
回觀台灣,根據104人力銀行的統計,台灣2004年12月的工作機會比前年同期多了12萬筆,成長了2.5倍之多(見表1、表2)。除此之外,更有八成以上的企業看好2005年的景氣,六成企業有徵才打算。
2. 勞退新制的實施
景氣回升,是工作機會大增的主因;而勞退新制的實施,年資可以帶著走,降低因為換工作讓退休金歸零的擔憂,更增加了工作者轉職的自由度。
勞退新制為什麼可以幫助你脫離不穩定的工作環境呢?主因在於「可攜式個人帳戶」的規劃。
舊制規定勞工必須年滿55歲、在同一家企業任職15年以上,或在同一家企業連續工作25年以上才能領到退休金。依此規定台灣只有1%的人領得到退休金。新制實施後,工作年資不受轉換工作的影響,可以累積計算。勞工年滿60歲,就可以請領月退金(參加個人帳戶制滿15年)或一次領完(參加個人帳戶制未滿15年)。
另外,新制也提供了「年金保險制」,即超過200人以上、適用勞基法的事業單位,經工會或1/2以上勞工同意,勞工可自願提繳工資的6%作為個人退休帳戶或年金保險費,年滿60歲後即可請領。
有了這樣的保障,工作者不需要為了領退休金,而待在不滿意的環境,同時也擁有了更多的工作自主權。
3. 新興工作機會
另外,因產業崛起而新增的工作機會,也是求職者就業的新舞台。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所教授陳以亨表示,新興產業的特性有二高、二大、二低。所謂的二高是指技術密集度高、附加價值高;二大指關聯效果大(例:做電阻就必需做變壓器)、市場潛力大(例:手機);二低指能源係數低、污染程度低(見表3)。
而協助台灣經濟起飛的傳統產業,諸如食品、煙草、紡織、成衣、服飾、皮革、毛皮製造、木材製造、傢俱及非金屬製造等,亦可改善產業體質,運用人力、資金、高科技及創新開發,轉為明星產業。
求職者可在這些新興的產業、轉型的傳統產業找到更多的工作機會。不過,「業務人才」和「技術人才」,仍是今年招募的主流。從人力需求對應到產業成長,工作機會成長最多的產業分別是「金融證券產險相關業」「電子相關製造業」「百貨零售相關業」「半導體相關業」及「光電通信器材相關業」。這些產業裡的業務和技術人才,是未來就業市場急需的對象。
所以,當一切條件都逐漸解放,讓你更無後顧之憂時,何不趁機搭上夢想熱氣球,掌控自己的船舵,脫離不穩定呢?而掌控自己工作主導權的第一步,就是問自己:「這是我夢想中的工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