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愛、迷人、討喜,這些形容詞經常被套在心理變態身上,這也是他們計畫的一部分,畢竟沒人會被傲慢自大的渾蛋吸引吧。實際上最初引誘你的也一定是一副純真可愛的面孔─那個告訴你只有你才能讓他(她)幸福的人。可是不久之後一切就變了,你不僅不再帶給那個人幸福,反而絕望地期待那個人能施捨給你一點幸福。這是在很多倖存者身上都會出現的模式:從關注的施予方一眨眼就變成了索求方。這種轉變是怎麼發生的?你是怎麼在那個看起來似乎一點架子都沒有的人面前反而丟了自己的自尊呢?
當你和那個心理變態相遇時,你可能會真心實意地替他們感到遺憾。那個人身上有那麼多令人憐惜的地方:前男女朋友虐待過他們,他們看上去是那麼茫然不安,他們在遇到你之前是那麼不快樂……。
這時你的同理心就會發生作用。你之前也一直是這麼做的:你看到了某些人正在受苦,而你相信自己有辦法讓他們好起來,你想去治癒那個人,所以你會全身心投入地試圖把那個人從低谷中挽救出來。而心理變態會表現出一副深受你的努力感動的樣子。他們會拿你和前男女朋友對比,把你捧得比所有人都高。這感覺就好像你的所有付出都有了意義,因為得到了那樣熱烈的認同與感謝。
可是,心理變態的問題從來就不是自卑或者不安全感。
但你的本能也許就會驅使你努力去關心他們。就像你之前對那些沒有自信心的人一樣,你試著為那樣的人建立自信心。
所以當心理變態出現,你會傾盡所能讓他們幸福。你不斷地稱讚他們的外貌,你一點也不介意每次約會都自掏腰包,即使他們的笑話很無聊你也會哈哈大笑。你也會得到那個人強烈的感激與承認作為報答,這讓你的生活變得有意義,讓你的自我價值感格外高漲。可是局勢在某個點上猝不及防地發生了翻轉。你從滿懷憐惜地照顧著那個「可憐的他(她)」的人,突然變成了向那個「倒楣的人」乞求贊同的一方。心理變態掌握了主動權,一定會讓你知道,他們還有其他的關注來源,你自以為獨一無二的、讓他們的幸福的能力根本沒什麼特別的。這種三角關係就是赤裸裸的折磨。
然後心理變態會用冷落來懲罰你,並且嘲諷你需要同情心。你開始感覺自己愚蠢、醜陋、貪婪並且無用。而你的選擇是繼續自我犧牲,好為心理變態的「感受」騰出空間。你強壓下對那些欺騙和背叛的抱怨,因為你清楚地知道這樣的對話是不被容忍的。
現在你明白了嗎?如果把這比喻成一場球賽的話,心理變態會讓發球權無論如何都在自己這邊。可怕的是,不管你自己曾經怎麼認為,你從未真正在這場比賽中掌握過球的控制權。那個人只是給你虛假的自信和被需要的感覺,讓你相信自己曾經擁有過主導地位,並迅速敞開心扉。這就是為什麼你會迅速而毫無防備地把心理變態迎進了自己的生活。這也是為什麼這場戀愛的終局會那麼可怕:它直接踩碎了你的自我價值感。你曾經把自我價值完全建立在那個人身上,這就給了他們把它撤走的許可權。你從來沒有發現那只是心理變態的一個遊戲,因為你全部的精力都用在取悅那個虛假的、孩子一般的人格上了。本文節錄自:《毒型人格的惡情人:30個警示,看穿心理變態的完美偽裝》一書,傑克森‧麥肯錫 (Jackson McKenzie)著,高寶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