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法藍瓷跨足生技醫材 靠3D列印瓷牙衝出困境

全球第四大瓷器品牌 將藝術數位化

蔡立勳
user

蔡立勳

2018-08-30

瀏覽數 18,800+

法藍瓷跨足生技醫材 靠3D列印瓷牙衝出困境
 

本文出自 2018 / 9月號雜誌 誰Fire了台灣老闆?

來到法藍瓷的辦公室,色彩斑斕、做工精細的瓷器,盤踞四周。透過「倒角脫模」工法,瓷器胚體上的動物、植物,躍然眼前,宛如真有隻鳥兒,正停駐在花瓶瓶身,一不留心,或許就飛到你眼前。

17年來,從代工起家的法藍瓷,成功轉型自有品牌,在全球56國,擁有6000多個據點,締造年營收20億元的紀錄,不僅是外交伴手禮首選,也已是全球第四大陶瓷品牌。

7月上旬,法藍瓷宣布成立法藍瓷生技,許多人不禁好奇,一家瓷器廠,怎麼會突然與生技沾上邊?

為了一探究竟,來到法藍瓷位在台北市民生社區的總部,答案,就在總裁陳立恆面前的小盒子裡。

他小心翼翼打開盒子,拿出兩顆牙齒,一邊說明,這是將3D列印瓷器的技術,用來生產瓷牙。

回到17年前,法藍瓷成立伊始,陳立恆就發現,合作廠商早已投入3D列印應用,當時他就覺得很有意思,也應該擁有這個技術,因此投資百萬美元,採購3D列印的設備與原料。這麼多年來,逐漸將這技術用在瓷器生產上。

精準算計細節 造型更細緻

陳立恆接著從盒子裡,拿出一尊比1元硬幣還小,僅有1.5公分高的觀音像,純白無暇。他遞了支放大鏡給記者,「你看,它手指的細膩度。」

在記者仍驚嘆精細程度時,陳立恆又拿來一個「十全十美•十駿犬」擺飾。這是今年農曆年前夕,法藍瓷與設計師周三裕合作,將故宮典藏的郎世寧十幅《十駿犬圖》合而為一,以《百駿圖》長卷中的一段為背景所推出的作品,每一犬隻的腳,比牙籤還細。

若沒有3D列印,這些作品根本做不出來,「因為(胚體)脫模以後,水分馬上消失,(在窯內)燒的時候就裂開,」陳立恆解釋,3D列印克服這些問題,能更精準算計作品每處細節的大小,應用在過去做不到的造型。

有了這些成績,陳立恆心想:既然能完成這些細緻工藝品,或許也能嘗試以3D列印生產瓷牙,從去年底,就請研發團隊展開研究。為此,他找來多名教授、牙醫擔任顧問,並與牙醫診所策略聯盟。

選擇牙齒,「是因為跟美感有關,剛好我們又是法藍瓷,」陳立恆笑說,瓷與齒讀音相近,「我們也常做客製化的東西,好像老天就是要我們做做看。」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目前,牙體技術師製作假牙時,多使用氧化鋯製成的鋯塊,用CNC(電腦數值控制工具機)切下一顆顆假牙。這個是減法,切下牙齒後,其他材料就浪費了。切割過程中,也可能因為碰撞,產生肉眼看不見的裂痕。

法藍瓷跨足生技醫材 靠3D列印瓷牙衝出困境_img_1

3D列印的瓷牙(左圖右)無需再以CNC切割,減少碰撞。

加法製造 碰撞少、省成本

3D列印則是「加法」製造。牙技師使用軟體、設計牙齒後,從機器印出,無需琢磨CNC切割產生的鋸齒狀邊角、減少碰撞,也省下CNC使用車刀的成本。

「如果人工假牙咬斷了,不可能做出一模一樣的東西;如果是數位化,就能直接再列印,」虎尾科技大學動力機械工程系教授江卓培說。

使用3D列印,也不像過去得靠牙技師先調膠,取得患者口腔內的牙模,做出石膏模再翻模,每翻新一次模,可能有誤差。以後只要掃描患者口腔牙模,就能製作牙模。

江卓培分析,一台3D列印設備約50萬至60萬元,不如CNC動輒百萬,且加法製造,還能節省成本。對邁入高齡社會,牙齒保健更重要的國家來說,3D列印製作假牙,是項解方。「早期很多人牙齒壞了不敢修,就是因為沒錢,」陳立恆希望,透過成本更低的3D列印,降低植牙的費用門檻。

支出少了,等待時間也大幅縮短。江卓培指出,以往人工製作陶瓷假牙,一顆約需五天,若改用3D列印,患者早上就診,下午就可能獲得新牙。

兩年前,受大環境景氣、中國大陸頒布禁奢令影響,法藍瓷銷量大跌,衰退幅度達20%,連兩年虧損。眼見營運碰壁,2016年11月中,法藍瓷大規模縮編,從研發、製造到行銷部門,優退25%的員工。

沉潛一段時間,陳立恆調整腳步,開發「微信商城」通路,一天業績抵過實體通路一個月業績。至於瓷牙產品,則準備送件,申請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上市許可。

科技是重要的後盾,才能讓傳統產業有所突破。走過低潮,正在轉型的法藍瓷,是否能靠科技突破現況,陳立恆也很期待。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