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農地正不斷在流失,農委會統計,農耕土地面積共793,027公頃(2017年數據),但真正從事農業生產的土地僅有513,166公頃,不到七成;耕地面積零散,台灣農戶平均耕地規模僅1.02公頃;從農人口急遽老化,平均生產者年齡高達62歲,更嚴重的是,台灣年輕人普遍對農業與土地無知,作為關乎國家安全、人民健康與風土價值的台灣農業,為什麼往往成為被忽略者?
農業問題並非新鮮事,早在1972年,時任臺大社會服務團的指導教授蔡宏進,就在《大學雜誌》中針對農業提出五點具體建議,事隔43年的今日看來,毫不違和。他提出:建立健全的農產運銷制度、提供農民選擇種植何種作物的農情預測資料、發展真正的農民領導者、發展農民福利事業減低農民與非農民生活的差距、盡早實施農民健康保險。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