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也可以活出自己!
活一個自己嚮往的生活,你就是一顆星星,和偶像一起長大。
如果是和我年紀相仿的朋友,那麼你應該對「終極系列」電視劇不感陌生吧?《終極一班》、《終極一家》、《終極三國》……即使自己沒有看,身邊也可能會有不少朋友曾經關注過吧?
又或許你是憲哥那個年紀的朋友,您的兒子女兒也曾關注過它吧?
就拿《終極一班》這個系列來說好了。第一部在十三年前推出,中間推出許多續集,幾乎像電影一樣,到現在已是第五部了。
這系列裡面,幾個當初因終極而紅的演員,現在漸漸淡出,也逐漸有新血注入。劇的呈現模式,也從電視固定時間播出,演變成網路劇的形式。
光是從這個系列的劇,就能看出時代的演變了。無所謂好壞,這本就是世界運轉的必然。
身為一個從小就追的終極迷,伴隨劇的內容,我和裡頭的偶像一起長大。小時候還會拿著掃地用具大聲嚷嚷,飆起戲中所謂的「戰力指數」。長大後儘管不再這麼做了,但還是很喜歡裡頭的故事,有許多屬於「異世界」的幻想,就像看動漫一樣,儘管內容與現實大相逕庭,卻是很多創意發想和生活的樂趣來源。
打破對追星的刻板印象吧
之前我帶一個路痴朋友,到一個她完全陌生的場館,看她超愛的男團演唱會。據她所說,這是兩年來他們第一次,來台灣舉辦演唱會。
她很期待。
一路上,聽她分享他們的故事,從幕前到幕後、從不紅到紅的經歷。雖然不完全對那個男團感興趣,就像她對我開的N B A 話題,也提不起興趣一樣。但我偶爾會向她點點頭,表示我懂那種感覺,一種追星的感覺。
一種「今天我終於要見到你們了」的感覺。
演唱會還沒開始,主場館周邊早就被攤販占滿。有賣吃的喝的,和男團的周邊商品。看她心情激動,從荷包裡掏出一張又一張鈔票,買下一包又一包周邊商品,我也只是淺淺地笑著默許,好像看見了一點自己。
第一次到紐約的NBA Store,我的眼睛發亮更甚,肢體動作絕對比她的浮誇。
正因為我有自己喜歡的歌手、樂團、影視明星、籃球員,才會在房裡貼滿了他們的海報、收集幾張專輯、買幾件新的球衣球鞋。這些全都是「追星精神」的具象化。
就拿對Stephen Curry的崇拜來說好了。
二○一二年開始,追蹤他幾乎每一場球賽、每一段賽後訪問、聽他說的每一句話,再透過幾部影片,回顧他的成長故事。心裡暗自憧憬,想成為像他一樣好的人。
然後他長大了,我也長大了。
曾經在好幾個Curry的球衣、球鞋的櫃前躊躇,到底該不該花(爸媽的)錢滿足自己的欲望。因為只要穿上Curry的球衣、球鞋走上籃球場,就像給遊戲中的角色,穿上強化後的裝備一樣,總覺自己能力和信心大增。
有時也會穿著它們獨自做些其他的增強訓練,告訴自己要變得更強。
許多人常對「追星」有著錯誤的印象,不說別人,它就是我追求卓越的動力之一。
追星是一種對人生很遙遠卻很真實的期待。期待有一天,我們變得夠好夠強了,能走到那些偶像面前說:「我學習你的每一個投籃和防守動作,你的故事是我變強的動力,你面對生活的態度是我嚮往的,你是我想要成為的那種人。在我成為自己的路上,你是我的榜樣。」
不論追的是怎樣的星,近在眼前或遠於天邊,如果保持健康的心態追求卓越和一顆完整的心,何嘗不是件好事?
我們都在追逐某些東西的過程中,完整了自己的生命。
本文節錄自:《20歲小狼•50歲大獅》一書,謝文憲、謝易霖著,商周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