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陽在海面暖暖跳著金光,北雪梨的瑟瑞寧灣停泊著各式船隻。陪基爾南度過二十七個年頭的「馬利斯」號,靜靜地在港灣載浮載沈。
從一個愛海的小男孩,變成影響世界的環保先驅;雪梨港決定了「清潔地球日」發起人基爾南的一生,而基爾南也改變了雪梨。
從小在雪梨港邊長大,基爾南在這片大海學會釣魚、游泳、航行。小時候他就有一艘小船,經常坐著船在雪梨港玩。二十八歲,基爾南在自家後院做了一艘船,打算橫越海洋,但沒有成功。後來,他買下「馬利斯」號(馬利斯的意思為屬於海的),開始他的海洋旅程。一年內,造訪太平洋三十六個島嶼,並成為澳洲的國家遊艇選手。有一年他參加紐澳遊艇大賽,途中遭遇暴風雨,卻因此獲得冠軍,亨譽全澳。
拯救海港的美麗
「因為暴風雨,所以我贏了。」基爾南開懷大笑說,如果不是「馬利斯」耐打耐撞,頂得住暴風雨,他也不會贏得比賽。
正因經常出海比賽、旅行,眼界洞開,基爾南開始用不同的角度看雪梨港。
他記憶中的雪梨港,是父母告誡有許多鯊魚、千萬不可以游泳的禁地;但是過多的垃圾、污染,致使鯊魚絕跡;他反躬自省,自已也是隨手把垃圾扔入海中;於是他決心不再亂丟,並要改變雪梨人隨手亂丟的行為,拯救記憶中美麗的海港。
一九八九年他結合一群朋友,共同發起清潔雪梨港運動,超乎他意料之外,有四萬個雪梨人自動共襄義舉。基爾南這個出於愛海的念頭,翌年演變為五十萬人參與的清潔澳洲日;最後催生了一百一十個國家、超過三千萬人參與的地球清潔運動。
「雪梨之所以存在是因為這片海港,海是我們的資產。」坐在「馬利斯」號上,身材壯碩的基爾南指著湛藍的大海說,雪梨人的生活、喜怒哀樂都反映在對海的感情,他從沒想過自己有一天會因為這片海港,成為公眾人物。他不諱言自己對環保並沒有多深刻的哲學思考,只是簡單地出於愛雪梨港的動機。
五十五歲的基爾南並沒有宗教信仰,但他對海卻有著宗教一樣的情懷,他最大的願望就是要讓美麗的環境變乾淨。他的狂熱,感染了許多雪梨人,不再把垃圾傾倒入海,學校也加入環保的教育,每星期都有清潔日。
兩年前,他協助位在雪梨港北岸的塔隆加動物園,利用新科技,處理、再生動物排泄物,不僅改善廢棄物長期污染雪梨港的境況,每年更為動物園省下三百萬澳幣的水費(一塊錢澳幣約等於二十一塊錢台幣)。當雪梨、北京激烈競奪兩千年奧運主辦權時,基爾南幕後奔走,以綠色奧運的訴求為雪梨添加籌碼。目前他和雪梨市政府、新南威爾斯州政府合作,清潔奧運預定地「紅布什灣」。
在,三十壯年時期,當時從事建築業的基爾南,就累積了兩千多萬澳幣的財產,後來經商失敗,又一無所有。他並不會耿耿於懷,因為每個假日,他還是可以開著「馬利斯」號出海,在乾淨的雪梨港游泳。
「我想最大的諷刺就是,雪梨港變乾淨,鯊魚又回來了,然後我在這裡游泳時,被鯊魚一口吃掉。」基爾南開朗地自嘲。
「馬利斯」號隨風盪漾,基爾南的家就在海邊,眺望雪梨港。碼頭上,和他形影不離的愛犬麥克斯,定定地蹲在岸上,等基爾南從船上下來,主人與狗登上小卡車,朝他最愛的都市雪梨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