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可證偽性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18-05-31

瀏覽數 13,850+

可證偽性
 

病患:昨夜我夢到自己左擁珍妮佛‧羅培茲,右抱安潔莉娜‧裘莉,而且我們還欲罷不能地「三人行」了一個晚上。

心理醫生:很顯然,你內心深處極為戀母。

病患:蛤?為什麼?這兩個美女跟我媽都一點也不像啊?

心理醫生:啊哈!反向作用 (Reaction formation)出現了吧,你果然在壓抑自己真正的慾望!

是不是不好笑,沒錯,因為這不全然是個笑話,因為佛洛伊德學派的某些人就真的是這種邏輯。他們的這種理路的問題在於,我們想不出有一套可信的真實情境足以否定其戀母情結理論。在對於歸納邏輯的批判當中,二十世紀哲學家卡爾‧波普爾 (Karl Popper) 主張為了讓理論能經得起考驗,我們首先需要讓這理論可以檢驗,亦即我們需要某些實際有可能發生的情境足以「證明其為偽」。在上頭的笑話裡,我們就不可能想到有真實的狀況可以讓佛洛伊德流的心理醫師承認是反證

為了更凸顯波普爾的論點,我們來看下頭的真笑話:

兩個男人在做早餐。其中一個邊給吐司抹奶油,邊開口對同伴說道:「你有沒有注意過凡抹好了的吐司掉下去,一定都是奶油面著地?」

第二個男人說:「沒有耶,我覺得應該是因為奶油面著地比較難清,所以給人印象會比較深吧。我在想真實的狀況應該是一半一半吧。」

第一個男人這時又說了:「喔,是喔?那你看著喔。」語畢他便鬆手讓吐司成為自由落體,結果著地的是沒有奶油的那一面。」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第二個男人表示:「看吧,我不是說了嗎?」

第一個男人這時說:「喔,我看得很清楚,我奶油塗錯邊了!」

對這第一個男人來說,再多的反證都顛覆不了他的寶貝理論。

可證偽性_img_1

本文節錄自:哲學不該正經學一書,湯瑪斯‧凱瑟卡, 丹尼爾‧克萊恩著,李茲文化出版。

圖片來源:pixabay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