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做心理諮詢,我總被問到同樣的話:星座靠譜不靠譜?算命靠譜不靠譜?××人格測試靠譜不靠譜?心理學能不能看穿一個人?
最後歸為一句話,「歸類」靠譜不靠譜?
我記得上大學的時候也翻雜誌,最後一頁有本月星座運程預測。我看一看,哇,摩羯座這個月有桃花運!好開心好開心。哇,摩羯座××易成功,Oh yeah。後來我去大學做老師,不斷地有學生跑過來對我說:老師網上測試說我不擅處理跟女生的關係,怎麼辦?老師我是雙子座的,我女朋友是摩羯座的,這怎麼溝通啊?老師我這個社團幾個幹事都是白羊座的,沒法管啊,你給幾個招?
我都只好說,我們摩羯座都不跟人打交道。你懂的。
朋友跟我說過一個事情,他跟一個外國朋友討論,說全世界他走過的國家中,中國是唯一一個他來到之後,年輕人張口閉口都會談星座的國家。
但換一個角度來看,我們這樣迷信「星座」,迷信「歸類」,這背後其實存在一個真實的渴望:我們是如此急切地渴望瞭解自己。
我們看星座,某種意義上來說,其實是想要瞭解自己。知道自己是怎樣一個人,有怎樣的特性。你去網上做各種測試,花錢去請教,最後還是想問:大師,你說說看,我是怎樣的一個人?
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和所有心理學的探索者,和我們去找工作、渴望被社會定義一個身分,和我們去找愛人、渴望在戀愛中被定義一個身分,和我們從事這樣那樣的社會活動、渴望從這樣那樣的回饋中窮極一生去思索、看見的一個問題一樣:
我們想要知道,我們自己是誰?
後來,接二連三地有來訪者(尤其是對自我有所懷疑的來訪者)跟我說這樣的話,說我自己做了××測試,發現原來不止我一個人是這樣子的啊。世界上有一類人都是我這個樣子,我不必強求自己成為另一個類別的人,亦不必強求別人按照我的方式生活。
我費盡力氣幫助我的來訪者接納自己和別人,而這些測試或歸類輕而易舉地暫時做到這些。這讓我多少對「歸類」的印象有所改觀。
歸類自然有很多好處。它使得人們覺得和別人一樣,能讓自己覺得安全。這在進化心理學中有所提及。在原始社會裡面,一個人一旦和一個族群的行為方式不合,便容易遭到拋棄;而在刀耕火種的年代,脫離集體,便無法生存下來。
所以我們內在總是有一種力量,渴望被歸類,被認同(或是渴望與眾不同,本質亦是歸類)。
但拋去種種「被歸類」的渴求,我們篤信「星座」、「測試」,本質上不過是我們使用它(作為工具之一),踐行德爾斐的阿波羅神廟前殿牆上的神諭「認識你自己」:我們殫精竭慮地,在一生之中,用各種各樣的工具,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只不過是要去尋找自己罷了。
我記得幾年前我正處在對自己無限迷惑的境況之中,在一個咖啡廳裡面,我擺弄著我的餐盤,問當時六十歲的 Frank(弗蘭克)說,有人知道自己是誰嗎?他說當然,有很多人都知道。
我又問他說,那你知道你是誰嗎?Frank 大笑說,我知道我是誰,也知道我自己不是誰(I know who I am not)。
我無比豔羨。就像大一時候豔羨高年級女生的高跟紅唇一樣,羨慕這些對自己瞭若指掌的人。
時至今日,我仍豔羨。豔羨這些知道自己是誰、瞭解自己的人。我仍然在努力穿越層層迷霧,做這個事情、做那個事情,學這個東西、學那個東西,交這樣的朋友、交那樣的朋友,裝作勇敢,像拾貝一樣,在長長的生活之中尋找自己。
誰說哪個工具就比哪個工具更高明呢?
我們學習數學、物理、文學、心理學,我們做呼風喚雨的達官貴人或是做日日有閒的全職太太,我們甚至選擇自己身邊的朋友,選擇自己打發空餘時間的方式……這些生活裡面的小細微,哪一個,不是我們在不斷尋找自己、定義自己、瞭解自己的工具呢。
只是,所謂「工具」便必然有其局限。歸類更是如此。
我常常說,我們作為心理諮詢師,一定要有這樣的覺察:坐在你對面的來訪者,永遠都比一個「心理學理論」、「診斷」、「病症」複雜和有生命力得多。諮詢師也永遠不可能有能力比來訪者自己更瞭解自己。這才搭建出治療能夠發生作用的最本質的基礎:一個人,和另一個人的關係。同樣的道理,面對「歸類」,使用它(用作覺察),但不深陷其中(不貼標籤,不用其定義自己),知道只有你自己是最有可能瞭解自己的那一個,而且你在這長長的一生中,會不斷變化。
使用工具,但不做工具主義者,便好啦。
最後,我根據過往讀者們的資料,經過複雜的運算、建模,得出一個結論,看我文章的朋友們,你們都是這樣一類人:
「你需要他人對你的喜愛,卻對自己吹毛求疵。你有很多能力,尚未被充分發揮。你性格裡面有些弱點,但你基本上都還能把控。在性的問題上你還有些困惑。你自控和自律的外表下,掩藏著一顆焦慮和不安的心。你時不時會質疑自己的決定。你喜歡一定程度的變化和多樣,一旦有規則和限制,你就會覺得不舒服。你為自己是個獨立的思考者而覺得自豪,不會輕易接受沒有說服力的言論。你覺得在他人面前過於坦誠地暴露自己並不明智。有時候你外向、友善、善於社交,但有時候你內向、多疑,而且保守。有時候你的理想顯得不切實際。你生活中的重要目標之一是尋求安全感。」
像你不?
本文節錄自:《你是一切的答案》一書,簡里里著,平安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