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完全談判手冊

臧聲遠
user

臧聲遠

1996-08-15

瀏覽數 13,000+

完全談判手冊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96 / 9月號雜誌 科技巨人整隊上陣

知已知彼,未必能在談判中百戰百勝。

傳統的談判策略,基本上都是從「兩軍對陣」的思維模式出發,只能稱作平面戰術,而非立體戰術。

談判好比四重奏,主旋律固然是你和對手之閒的水平互動,但此外還交織了(1)你和上司或授權團體的垂直互動。(2)談判團隊本身的內部互動,及(3)你和媒體、社會大眾、競爭者的外部互動。要做到「完全談判」,每個環節都是關鍵。

垂直經營

這四個層面當中最需戒慎經營的,就是與上司或授權團體的關係。他們有權設定你的談判底線,也有權批准或否決你和對方達成的協議。要減少後顧之憂,有幾個要訣:

.明訂目標

有些上司或授權者的行前指示含糊籠統,等到你談出眉目後,才發現偏離上意,他們大發雷霆,拒不認帳。為避免收拾類似的爛攤子,上談判桌前,你先要釐清他們的想法。

.期望管理

上司和授權團體對於談判成果,不免一廂情願抱持過高期望。主談人應誘導他們多去設想對手的反應,預先調整本身的期望,這樣談判時才有迴旋餘地。

.爭取授權空間

讓你的上司遠離談判桌,以免壞事。即使他們非插手不可,最好等實質談判告一段落後,再安排他們出席儀式性的場合。不過別忘了,在談判過程中隨時向上司稟報進展。

.「回銷」談判成果

與對手談判落幕後,是另一場艱苦交涉的開始。你這時搖身變成對方的代言人,要說服上司和授權團體相信:「對方的要求已趨於合理,我方也應調整立場。」

這不是簡單的工作,若是分寸拿捏不當,搞不好上司和授權團體會懷疑你吃裡扒外,使談判功虧一簣。

內部管理

任何談判團隊都難免有人主和,有人主戰。有時團隊內部的溝通,遠此在談判桌上的更針鋒相對,也更難獲致共識。主談人要有調和鼎鼐的手腕,才不致自亂陣腳。

.談判成員的挑選標準,必須「異中有同,同中有異」,也就是既涵蓋不同類型專才,彼此又能溝通協調,化解歧異。

談判成員除專業知識外,「觀人術」也不可或缺。有些國家如日本,特別重視談判對手的性格特質,有時還在談判小組中安插行為專家,研判對方是否言過其實、是否沉得住氣、是否誠懇可靠,以及誰講話較有分量。

.勤開內部會議

組員間有歧見時,立刻召開內部會議,不要讓歧見浮出檯面,給對手分化的機會。當你覺得苗頭不對勁,談判節奏太急促,或是落居下風時,也趕緊喊停,集合組員商討對策。

.防範末授權的檯面下接觸

若組員擅自與對方私下接觸,將給對方製造內部矛盾的機會,也可能帶給對方錯誤的訊息,以為此人的和戰態度,代表整個團隊的態度。因此談判期間,主談人務必掌握組員行蹤。

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訂《遠見》輕鬆帶回Arowana好箱!

.做好談輸的準備

談判以雙贏收場固然可喜,但常見的情形是,兩造都有部分成員對協議不滿意,覺得自己是輸家,甚至想推翻協議。有先見之明的主談人,在談判展開前就要預先疏導。

水平經營

談判桌上,各顯神通,也因此有人稱談判是一門藝術。以下就教你幾個實用招數:

.預先模擬操演

一位嫻熟的律師,要有同時為正反兩造辯護的本領。同樣地,談判人員在排練時,也要設身處地模擬對方的反應,才能在談判桌上見招拆招。

.掌控談判的遊戲規則

談判的第一守則,就是兵無定法。任何遊戲規則,都必須在談判開始時便商定。要是遊戲規則主導權落入對方,接下來的談判進程就會讓人牽著鼻子走。

.開門見山

一個積非成是的錯誤觀念是;切勿讓對手摸清你的底線,因而許多人在談判一開始,便獅子大開口,刻意擺出極端的姿態。這是不智的作法,徒然使你顯得缺乏誠意。況且,你若不讓對方曉得你到底想要什麼,對方如何滿足你的要求?

.避免破壞雙方關係的穩定

初出茅廬的談判者,往往樂好出奇致勝,殊不知這正觸犯了談判的大忌,險招將使你失去對手的信任,甚至激使對方以牙還牙,同樣用詭譎的步數反制你。談判變得不可預測,就會演變成爾虞我詐的鬥智遊戲。

.以發問代替自說自話

光是陳述己見,很難說服對手改變立場,不如拋出問題,反問對方的提案是否可行、邏輯是否自相矛盾。你要讓對方相信,這些疑問是建設性的,而非存心找碴。

.詳加記錄

詳細的會議記錄,有助你研判下一步該如何出招。更重要的,倘使你的會議記錄巨細靡遺,連對方都不時需要引用,你就可以用有利於你的遣詞用字,重新表述對方講過的話。誰要是掌握談判的記錄和用語,誰就掌握談判的「記憶」;誰要掌握談判的記憶,誰就掌握整個談判進程。

.給自己充分的時間

要德國人枯候一小時,他們絕對不幹;但是換成亞洲人,卻沒啥大不了。若你的談判對手好整以暇在翻月曆,而你卻分秒必爭在看手錶,那麼你已輸在起跑線上。你要是不耐久候,或急著限期完成談判,就可能草率作出讓步。但反過來說,時間也可變成你的有力籌碼。

外部管理

外界的媒體記者、社會大眾,和你的競爭對手,或許對談判進展深感興趣。唯有善盡保密工作,談判才能夠充分討價還價,無虞尚未成熟的提案「見光死」。

許多談判人員對媒體避之唯恐不及,甚至抱持敵意。記者跑不到新聞,只好捕風捉影,或以損筆修理你。一般說來,適度向外界發布消息有其必要,但須徵得對手同意,彼此的口徑要協調。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