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無所在、無所不在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18-04-26

瀏覽數 9,350+

無所在、無所不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就如同伊斯蘭國作為一支軍隊盡量對外保持低調,伊斯蘭國也盡量避免對一座城鎮實施過於細微的管理,在各方面都是如此。日常的行政工作都是交由當地勢力和他們的親族負責。當伊斯蘭國拿下一座城鎮時,他們在此建立治理的典型順序,首先是建立一座「死刑廣場」(Hudud Square),用來執行伊斯蘭教法之下的刑罰,如釘十字架、斬首、鞭笞、斷掌等。接著是建立伊斯蘭教法法庭、警察隊,和維安稽查站。伊斯蘭教法警察稱為「希斯巴」(al-Hisbah),他們的工作內容不只限於執行宗教法條的規定,也要負責維持市場上的秩序規範。警察在市中心執行任務通常需要更加主動。伊斯蘭國將其轄下占領區劃分為一個個的「威拉亞特」(wilayat,即省分之意),伊斯蘭國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兩地加起來約有十六個省分,在這之下設有相當於村鎮層級的「卡瓦提」(qawati)。一座村鎮下設一名軍事指揮官, 一名或多名維安事務指揮官,及一名掌管一般事務的埃米爾。他們全受該行政區地方首長「瓦里」(wali)的指揮。

一省之最高領袖並不居住於他所統領的地區。舉例來說,在伊斯蘭國的劃定下,曼比季、巴布、代爾祖爾省部分地區屬於「凱伊爾省」(Wilayat al-Khair),範圍從代爾祖爾延伸到阿布凱馬勒邊界,該省的最高首長比較常住在拉卡,或哈賽克的沙達迪鎮(Shaddadi)。涵蓋阿布凱馬勒和卡伊姆的福拉特省(Wilayat al-Furat),其首長則都住在伊拉克,很少到敘利亞來。伊拉克省分的首長也都是如此。

拉卡和摩蘇爾實際上有如伊斯蘭國的首都,各地來的使節團常常在此地伊斯蘭國占領來的豪宅大院聚會。伊斯蘭國的成員都接獲指示,盡量不要將武器暴露在公眾之下。例如在曼比季,伊斯蘭國會將軍火藏在沒收來的房子裡面。檢查哨通常也只部署少許幾位戰士,通常是由新手或是還在接受基礎訓練的人員擔任。

當伊斯蘭國的維安小組執行一項行動的時候,位於目標城鎮及附近地區的外國和本地戰士會集結起來,作為增援部隊待命。這樣大張旗鼓展示實力的方式,是伊斯蘭國用來威震人心的招牌手段。這種看似無所在,但又無所不在的策略,使得當地勢力打消反抗伊斯蘭國的念頭,畢竟伊斯蘭國能夠容許當地勢力擁有─雖然還是有其限度─管理自身事務的權力。這種策略又能夠讓伊斯蘭國成為當地唯一的執法者。當地居民或許經常表達對彼此的怨氣,但卻很少對伊斯蘭國這個組織感到不滿,甚至還有人說,外國戰士跟土生土長的本地人比起來,還比較有紀律,行為也比較檢點。

伊斯蘭國攻占一地之後,容許其他團體的戰士保有自己的武器,條件是他們必須繼續留在前線作戰。任何人只要是從伊斯蘭國處領取武器、彈藥、糧食,都必須聽從伊斯蘭國埃米爾的指揮,每星期必得服役特定的小時數。如果未先繳回武器,戰士不得自戰場請假離開。非屬伊斯蘭國的成員必須要遵守類似的常規,才能繼續治理他們原本的勢力區域。不過,伊斯蘭國在伊拉克古城法魯加(Fallujah)和其他新攻占的地區,要求當地戰士只能二選一:要不宣誓效忠,不然就離開。「伊斯蘭國從一開始就訂下嚴峻的條件,為的是要給他們施加壓力。」一名代爾祖爾省的自由敘利亞軍戰士談到二○一三年夏季時,伊斯蘭國的聖戰士在該省的管理狀況。他說:「伊斯蘭國告訴大家,如果你們沒有定時在(代爾祖爾)機場露面,就要繳回你們的武器。」

為了進行槍枝管制,伊斯蘭國嚴格執行繳械,這也讓聖戰士博得民眾的支持。在自由敘利亞軍統治的時期,如果要從一地移動到另一地,面對猖獗的無法治狀態和強盜行為,購買和隨身攜帶武器是必要的自衛措施。一名住在哈賽克的居民就說:「從小孩以上,每一個人都會攜帶武器。要是你沒帶把手槍就走進市場,你一定會嚇破膽。要是不幸捲入一場小型紛爭,沒帶武器的人鐵定完蛋。」伊斯蘭國現身作為唯一能夠維繫社會體系的力量,因此滿足了人民對於法治秩序的渴望。不過就像任何一國的政府一樣,伊斯蘭國透過暴力手段維繫其專制統治。

無所在、無所不在_img_1

本文節錄自:《恐怖的總合:ISIS洗腦、勒贖心戰的內幕,變化莫測的大恐攻,如何襲捲世界》一書,麥可‧韋斯(Michael Weiss)、哈桑‧哈桑(Hassan Hassan)著,尤采菲、吳煒聲、蔡耀緯譯,聯經出版。

圖片來源:pixabay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