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old are you?」圓桌對面,日本男孩,笑意中透露著好奇,自信的問我,英語發音,很好。
「How old are you?」我故意不回答。
「Eight!」他不忘追問,「How old are you?」。
「Sixty eight!」我笑答,心想,我們60年的距離,會不會嚇著他。
「You look young!」男孩答後,環顧圓桌上其他孩子,顯然對自己的英語會話,很滿意。
「本当に(真的嗎)!」同桌的男孩女孩,細聲驚呼,「信じられない(我不敢相信)……」圓桌對面另一位像洋人的黑髮男孩,說著流利的日文。
「Where are you from?」我問他。「Italy!」接著,義大利男孩說了一串我聽不懂的日文。
我在東京,等待午餐開始,同桌的孩子們,二年級,是台場小學的小朋友。
方格大窗外,一排櫻樹,禿枝伸向藍天,等待著,幾天後,盡情綻放的歡愉。
同仁與我,每人分別受邀,加入一個小圓桌,這裡是小學的「食育教室」,每個人的餐盤裡,一碗海苔拌飯、一小片薄鮭魚、一小份菠菜拌豆腐皮,一小碗味噌湯、一盒鮮奶,二菜一湯,我心想,這在台灣會不會被批評菜太少?
不知道是我們這九位外國陌生人加入,幾十個孩子,嘰嘰喳喳。我素食,望著盤內的那片魚,心裡盤算著,等一下怎麼辦?
「ご注意ください(請注意)!」對桌的小個子男孩,端坐號令,頓時全室安靜,教室前方,兩位小女孩,請大家合掌胸前,大家同聲:「頂きます(開動了)。」感謝午餐。
不只課桌 餐桌亦是學校教育的一環
嘰喳聲,漸漸又起,有人拿著筷子,與鄰座同學,遊戲般的練習著剛才飯前20分鐘,老師一步一步,慢慢教導的筷子的正確拿法。
剛才教導時,我們來賓也跟著練習,大家手上拿的,是練習筷,筷上有刻溝,讓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隨著刻溝,自然知道該放哪裡;現在午餐開動了,沒有刻溝的平常筷子,讓忘掉的學生,因為試圖記憶,覺得拿好筷子,是好玩的遊戲,而不是死板的規矩了。
寓教於樂,這是一個鮮明的例子。
我拿起碗,開始吃飯,眼前的魚片,還在傷我的腦筋。忽然,鄰桌同仁走來,拿走了我盤裡的魚。問我幾歲的那個小男孩見狀,睜大眼睛,狐疑中若有所悟,我笑笑,攤攤手,沒有回答。我的日語,他的英語都沒有好到,可以解釋素食是什麼道理,不過,我看得出來,他的小腦袋裡,萬億腦神經細胞之間,正在相互放電。
兩位老師,拿著菜飯鍋,來回巡行,遇有吃得快的孩子,就將鍋裡的飯菜,一勺勺放進孩子的碗盤裡。這樣,我們快吃完,老師鍋子裡的飯菜,奇蹟似的,也空了。
「沒有剩菜,是我們營養老師的目標。」我記起稍早,我們剛進校園,校長與營養老師,向我們說明,台場小學營養午餐的目標,包括認識營養、懂衛生、要好吃、沒有剩食、感謝等,都是他們藉由營養午餐的教育目標。午餐,對他們來說,是教育的一環,絕不是僅僅提供伙食。
為了達成這些目標,營養老師要在前一個月,規劃下個月的每日菜單(週一到週五),製成每日菜單圖表,發給學生、家長、老師,一眼望去,就知老師為了不重複的費心安排。一方面以三個顏色解釋,菜單的營養,還要顧及不同季節,當地的當令食材。
除了這些,這位老師,還要負責按照菜單規劃,向五家食材商訂好下個月的食材。我們問,會不會有不受歡迎的菜色?「當然!」他不假思索的回答,「但是,孩子們除了老實的向我表達哪些不好吃以外,同學間,他們也會互相提醒,要感謝我辛苦的安排,還有感謝負責烹煮的人。」「為什麼會這樣?」我們好奇的問,「因為,我花許多時間與學生互動,這樣才能知道他們內心,菜色設計到底好不好。」
藉食育讓孩子學會惜福、守禮
我吃完,準備打開牛奶保鮮盒,才剛拆下盒邊的吸管,準備撕開塑膠保護套,左邊的小女孩,拍拍我手臂,有一種長輩教小孩的眼神,輕輕從我手中取走吸管,熟練的在桌上換邊輕敲兩三次,吸管前後側兩頭露出,塑膠套還在中間,我恍然大悟,原來,這位女孩要教我,如何不要碰觸吸管,將吸管插入牛奶盒!
我禮貌的向她致謝,她笑得非常開心,順手就把吸管幫我插進盒子裡,遞給我。
孩子們將一個喝完的牛奶盒,完全打開,讓圓桌的同學,把用完的牛奶盒拆開、折扁、放進。折扁飲料盒,本是我的習慣,我也如法炮製,沒想到,我才要開始折扁,小女孩又出手,拿走我的保鮮盒,兩手四指熟練地拆開,像摺紙藝術似的,折好,還給我。
我接過折好的盒子,準備放進桌子中央的空盒,她又伸手了,這回,是教我盒子折過,會一頭厚一頭薄,薄的,應該向下,這樣,圓桌上大家的盒子,才夠放。哇,孩子們客氣的七嘴八舌,試圖向我解釋,如何放完所有折扁的盒子,再放進用完的吸管。
這頓午餐,我真的扎實的,上了一課,老師是一桌二年級的小學生。
有秩序,卻活潑,大方,不拘謹,不死板,我看見一教室的小人物、大希望,旁邊,是兩位照顧的老師,一位營養老師,約莫30來歲。其他,就是禮貌性的陪著我們來的校長、副校長。
稍早,我們請教校長:小學飲食教育最難的是什麼?「啊,時間……」他稍鎖眉心,回答我們,「日本的小學生要學的很多,我們沒有再多的時間,擠進食育了。」「但是,我們盡力。」他補充道,40來歲,華髮初生的帥氣外型,有種說不清的志氣。
用完餐,我們送回空碗餐盤,穿著廚師服的學生(值日生),隨著老師整理餐車,完全沒有剩菜。
我望向窗外,櫻樹禿枝,孕育一股滿樹櫻花的志氣與希望,我夢想著,我們也可以。
(作者為大小創意齋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