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種向上領導的態度,就是主動向老闆提出更好的解決方案。所謂的主動就是指,每一個人在被領導的時候不應該什麼事情都盲從,也不能只是被動的接受老闆命令,更不能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
換句話說,身為一個擅於向上領導的職人,要隨時懂得判斷該在什麼時候做些什麼,才能幫老闆解決問題和創造價值,並且要在別人都還沒有看到的時候就主動出擊,這樣表現才會真正出乎老闆的意料之外。
在與荷蘭老闆共事的那段期間,受益最多的部分就是他在提供大方向之後,通常就會放手給我空間去闖。必要時候,我也會針對不是很清楚的部分例如階段性目標,主動去跟老闆當面釐清,建立共識。
有時發現我和老闆目標一致,執行策略卻不同的時候,也會以更長遠的差異化角度來思考,嘗試提出一個更理想的方案供老闆評估。
舉例來說,總部為了迎戰市場上的競爭對手,提議要打造一個次級品牌來築一道防火牆,保護我們高單價的市場並且搶攻競爭對手的低價市場。這個策略乍聽不錯,似乎可以有效擴大公司商品的涵蓋率,然而一體兩面,獲利背後也可能因此犧牲原有品牌的商品格調,降低其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價值感,進而流失一部份的客群。
況且我向來認為,做出品質與服務的差異化才是鞏固品牌價值的王道。我負責公司的內衣、泳衣和運動服商品系列,不若成衣系列像是襯衫或是外套等商品,只會用到一點點萊卡成分,即使被差一點的原料取代,穿起來也不會有什麼明顯差異。
但講究舒適和機能性的內衣、泳衣或運動服就不一樣了,以當時生產的內衣為例,萊卡比例少說都有20~30%,因此原料品質一調降,消費者馬上就感覺得出來,而且既然價格較高,品質當然更要守住,豈有讓次級品牌來打亂自家商品定位的道理?
將利弊得失分析給老闆聽之後,他終於接受我的折衷式提案,最後指示「打造次級品牌的策略」僅須落實在成衣系列,我主責的內衣、泳衣和運動服系列則照常主推單一品牌。
雖然之後很遺憾地,在我離開那個崗位沒多久,公司還是全面推行了次級品牌策略,並因此落入市場削價競爭的惡性循環,但至少我在任職期間,仍有盡力把價格跟市場保護得不錯。
只不過話說回來,當初若是老闆執意要求各商品線都要配合推出次級品牌,最終我還是會選擇「順服」,因為「你們要依從那些引導你們的,且要順服」(希伯來書 13:17)—而這也正是接下來要跟大家分享的,一個逆向思考的向上領導觀念。
在第四章「提高思維」中提到要訓練自己以老闆的眼光來看事情。
在亞東工業(蘇州)擔任總經理時,最重要的工作是早日將新建的工廠帶上正軌,創造利潤。我看到越來越多的競爭對手進入工業絲、工業布的市場,尤其是在中國大陸。其中一家對手是來自土耳其,原屬杜邦,技術能力非常強,在歐美有穩定的市場。
我嘗試提昇兩個層級來思考未來,建議給上級,與他們聯手,共同開發技術及客戶,並且利用他們在歐美和我們在亞太的生產能力及通路優勢,一起來擴大市場佔有率。雖然我的提議被擱置,但至少我有努力為企業思考未來。
自己當了老闆,才懂得換位思考
希臘哲人亞里斯多德是亞歷山大大帝的尊師,他曾經教導亞歷山大說,「假如你不能夠成為一個接受命令的人,那麼就不能做一個好的指揮官。」這句話對我的影響頗深,常藉此勉勵自己若是想成為一個好的領導人,一定要從學習被領導開始,而當我們願意發自內心被他人領導時,便是順服態度的展現。
然而順服對年輕氣盛的職人來說,確實是一大挑戰。一九九三年五月,當時我已四十出頭,被美國杜邦外派回台灣協助成立亞太技術服務中心,只花了十一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任務,替公司節省下不少外派費用。
原以為自己的表現超越老闆期望,哪知道年底考績一公布,我期望拿的考績是A等,結果得到的是B,原因是直屬老闆認為當年度我只在美國部門工作半年,其餘半年是在台灣,即使在台表現良好,但沒有貢獻到他管的美國部門。
很明顯地,相較於直屬老闆是站在部門立場在思考,我看待這件事情的角度則是,身為美國杜邦員工,外派台灣一樣是在替公司做事,理應把我在海外的表現列入績效考核範疇,才稱得上是合情合理的作法。
當時因為吞不下這口氣,亦不甘心順服直屬老闆的考核標準,我做了一件至今仍感到後悔的事情,就是越級告狀,而且還是越過兩個老闆,直接向全球總裁申訴不滿。
越級報告本來就很敏感,高層亦不樂見,所以整件事情的結局就是我被調離了原部門,直屬老闆也因此被大老闆盯上,我們誰也沒有因此從中獲益。事過境遷,當我後來自己當了主管,了解到原來打考績不單單只是看員工表現,還必須符合公司要求的常態分配,這才體會到主管難為,也為自己不成熟的舉動更加深了對那位直屬主管的歉意。
如果時間能夠重來,我會以更圓融和順服的態度來處理這件事情。也就是說,我還是一樣會向直屬老闆反映不滿,但不同的是,即使發現溝通無效也不會越級報告,而是改為邀請直屬主管一起去找再上一級的老闆討論,看是否能共謀出一個比較合適的解決之道,讓彼此都有所增長和學習。
也因著年輕曾經犯過錯誤,日後和頂頭上司意見相左,若是溝通無效且評估老闆的做法不至於違背企業倫理,我通常會傾全力支持,不會暗地裡扯後腿或敷衍了事表面應付一下。再怎麼說,老闆都是最後要負全責的那個人,身為下屬跟隨指揮前進本來就是應該的,而且藉此也可培養出與老闆之間的信任和革命情感。
更不用說,若我們自己身為部屬時都不懂得順服,有朝一日成為領導者,哪來立場要求部屬展現順服的態度呢?
本文節錄自:《TED沒教的經營管理課:6大領導救生圈》一書,張平康著,十字星球文創社出版。
圖片來源:pakuta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