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下港總舖師連線 辦桌師傅尬絕活

彰化鄉間的復古尾牙饗宴

蕭歆諺
user

蕭歆諺

2018-03-01

瀏覽數 17,300+

下港總舖師連線 辦桌師傅尬絕活
 

本文出自 2018 / 3月號雜誌 跟著郭台銘 大賺美國財

晚上6點,冬季天色早早暗下,寒雨綿綿。廟埕前搭了棚子,兩位總舖師在旁烹飪備料:炸魚、蒸香腸、蘿蔔燉排骨的香氣輪番撲鼻,未上桌,賓客先聞了一桌好菜。

這是一場把傳統尾牙文化找回來的辦桌活動。活動主辦人、文史工作者顏震宇解釋,傳統上初一、十五(或初二、十六)是祭拜土地公的日子,俗稱作牙,真正的「尾牙」指的是農曆12月15日和16日。原本的敬天謝地,之後才演變成由老闆請員工及眷屬,娛樂性濃厚的尾牙。

活動的最大賣點是兩位總舖師:彰化長耕師(楊長耕,下圖左)與台南友誼師(章弘誼,下圖右)攜手合作,一同展現辦桌手路菜絕活。

下港總舖師連線 辦桌師傅尬絕活_img_1

這場辦桌,一桌要價1萬元,在彰化鄉間是難得的「天價」辦桌。明明用的不是鮑魚、龍蝦和魚翅等高級食材,卻讓眾多賓客讚不絕口,菜餚盤盤見底。

兩位師傅異口同聲表示,美味的關鍵無他,就是堅持現場料理。

拒絕冷凍食品 現煮還原食材風味

現代人外燴辦桌講究CP值和便宜,但食材和工資費用被壓低,總鋪師多是加高湯粉與味精調味,甚至使用冷凍食品微波湊桌。

還好仍有許多總舖師堅持辦桌本色,例如有「北林南汪」之稱的兩大山頭林明燦和汪義勇,以及此活動邀來的長耕師與友誼師。

辦桌當天,兩位總舖師各出五道菜,先從冷盤談起。常吃辦桌的人都知道,冷盤夠不夠豐盛,往往決定了今天整桌菜的命運,能起一葉知秋的效果。這次冷盤由友誼師的拿手料理香腸熟肉打頭陣:蟳丸、粉腸、三色蛋與傳統香腸一起呈現,平凡食材更能吃出師傅的手藝。

如粉腸由瘦肉條、紅糟與粉漿混合製作而成,烹調過程極度依賴汆燙技術,煮太慢肉泥易沉澱不均,火力太強則會使腸衣爆開,功底深厚的總舖師才能煮出粉嫩滑潤的口感。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長耕師的招牌料理「酥丸」來自彰化北斗,是已傳承三代的經典菜餚。古時肉品得來不易,師傅會使用少量豬肉搭配其他配料,作成豐厚飽口的油炸肉丸。

酥丸表皮酥脆,內餡香甜鬆軟不死鹹,儘管其貌不揚,但小如櫻桃的酥丸卻能吃出先民節儉的智慧。

下港總舖師連線 辦桌師傅尬絕活_img_2

另一道經典台菜「五柳枝魚」,主要作法是在油炸過的整條魚上,淋上由五種蔬菜絲調和甘、甜、辣三味的濃稠醬汁。

各家用的五柳有所變化,長耕師使用紅蘿蔔、碗豆、木耳、筍絲與金針,為了讓味道更豐富,筍絲在入菜前還要先以手工醃製。「五柳」組合口感味道均衡,也兼顧繽紛色彩。

鄉里辦桌 兼吃氣氛與人情味

早期辦桌,多由鄰里協助才能辦成。主人會在辦桌結束後把剩菜做成菜尾湯,逐家分送,表達謝意,這份濃厚人情味留傳至今。

採訪當天,雨勢漸大,靠近搭棚的桌次受到雨水波及。眾人見狀,合力撐起大圓桌搬到廟簷下,讓辦桌更添歡樂與溫馨。

「讓年輕人吃到這些傳統菜很重要,」長耕師說,沒吃過這些料理,自然不會理解辦桌菜的美好。

活動現場,不少高中生穿梭其中,吆喝讚嘆哪道菜好吃,互相幫忙夾菜與留菜。搭棚外寒雨綿綿,賓客互動卻無比溫馨熱絡,也讓總舖師看見了復興辦桌文化的曙光。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